人格心理学-第一编-第一章
展开全部
人格心理学
第一编人格心理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内容复杂而又丰富的领域,也是最能体现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科学,人格心理学以其独特的研究风格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点。
1. 人格心理学科学的特点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其他领域相比,在研究内容、研究策略和研究特征等方面特点突出。
1.1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人格心理学并不以研究人类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关注共同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人格心理学家们从差异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不同人的心理差异现象,探讨人格差异现象的机制与规律。
在记忆品质上,有人记忆敏捷,有人记忆持久,有人记忆准确,有人记忆过程中信息提取能力高;
在记忆内容上,画家擅长于形象记忆,数学家擅长于语义逻辑记忆,演员则擅长于情绪记忆,运动员擅长于运动记忆。
由此可见,在记忆这一共有的心理功能中人们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人格心理学家不太会去关注记忆加工的过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等这些心理现象的共同规律,但他们要利用这些共同规律的知识来分析人们的差异性,他们研究的是记忆的个体加工风格,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不是认知过程,而是认知风格。
人格的风格系统
风格是心理差异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人格的风格系统中包含了知情、意的成分。
在认知风格中,可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斯蒙顿(Sim-onton,1988)在对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所做的经验性研究中提出了这两种风格,古典主义这类人在工作中追求秩序、完美和高度控制感;浪漫主义者则有着大量丰富的想法,这些观念新颖又生动,常常以不太受控制的方式表达出来。
认知风格还包括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辐合思维—发散思维、逻辑严密性——富于幻想性等。
在情绪风格中,有超然主义——移情主义之分,超然主义者对情绪表达具有高度的控制力,压抑自己,情绪与理智分离;移情主义者则较少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乐于经历各种情绪体验,喜欢将它们表达出来。
在动机风格中,有父权主义—母权主义的划分,赫尔森(Helson&Crutchfied,1970;Heslson,1973a,b)指出,父权主义风格是指具有独断专横、果敢、控制的倾向,母权主义风格则具有优柔寡断和内向的特点。
1.2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
从心理学研究取向来看,可分为两种研究风格: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策略是认知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这种策略遵循的是一条从下至上的研究路径,集合实验证据归纳出一般规律。
宏观研究策略是人格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遵循的是从上至下的研究思路,由人格理论出发,获得实证研究的支持;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上也能看出这一特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流程是:
人性哲学→人格理论→咨询理论→咨询与治疗技术。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结合,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以大的、功能性的结构单位来实现心理各成分的联结与整合,特别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单位来作为研究单位,以说明人的复杂心理特征。
1.3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在稳定的人格特征上,而不是对外部刺激的一时反应。重视的是内部的稳定成分,这些成分是如何导致对统一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
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成分,它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由客观现实逐渐“内化”而成的。
2.人格研究的主题
2.1人性哲学
人性哲学是人格理论家面临的第一个基本论题。人性哲学体现了每位学者看待人的态度与对人的思考取向。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把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主张人性本恶;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把人看做是自我实现的有机体,相信人性本善;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把人当成环境变化的被动、机械的适应者,主张人性无善恶。
2.2人格结构
人格具有稳定的性质,存在着一些基本单位,构成人格结构。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回答人格的结构问题:
特质理论代表人物卡特尔提出来了特质的结构网络来描述构成人格结构的单位;
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提出来双极人格维度(如,内向-外向)来说明人格结构的向度;
类型理论代表人物希波克里特描述了四种不同气质的人格差异来说明人格特征问题。
发明家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结构?
陈昭仪(1990)研究了我国杰出发明家的人格结构,对20名发明家进行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人格特质检核表,然后对所有材料进行质的分析,归纳出杰出发明家的人格结构有四个方面:
创造思维 :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变通性、独特性、客观性、强烈的好奇心、反应灵敏、喜欢动脑思考;
行为方面 :实践能力、实事求是,具有追求成就的强烈动机,在工作态度上具有固执性、很有耐力及专注力;
性格方面: 非常自信、个性好强、有冒险性、幽默、不喜欢压力、有独立性、很有耐性,人格特质均属稳定型,且多为内外向均衡型;
人生观: 乐观奋斗、积极进取,具有责任感及道德感。
2.3人格动力
人格动力这一主题探讨的是人格的内在驱动特征,也是行为的动能。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或驱力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本能具有生物性、原始性和无方向性,而平时所说的动机是有方向的。
罗杰斯认为人类行为的动力是人具有朝向自我实现的天然趋势,是一种推人向上的力量。
斯金纳用动机、驱力和情绪一组概念来说明人格的动因。
2.4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主要研究人格发展历程、发展机制的问题。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发展五阶段论,并认为童年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认为人们成年后的许多心理障碍,都与童年经历有关。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生命周期八阶段论。
2.5人格成因
人格心理学家非常重视人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问题,因为它是解释许多人格问题的基础。主要涉及的问题有:哪些因素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的主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影响人格的决定因素是遗传或是环境,二者对人格的交互作用是怎样的。
异常人格是先后天综合作用的结果。
资优人格成长的三大因素: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
2.6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探讨的问题是:人格是如何变化的?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改变的过程如何?哪些人格特征能够改变?哪些特征很难改变?
人格改变问题是人格教育与偏差人格调整的理论依据。
不同学派的人格理论学家对人格改变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在主张人格可变的理论学家中,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利将心理治疗视为人生的心理重构,强调的是结构的改变,他提出实验气氛和包容心理的重要性,但却很少有研究指出建立这种气氛和心境所需要的变量是什么;罗杰斯最重视促进人格改变的条件,他认为心理治疗就是改变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学习理论学派也特别强调改变的作用,班杜拉关于模仿和引导式参与法也被用于治疗技术中。相反,对人格改变持悲观看法的是弗洛伊德和早期的一些学习理论者(Hull,Dollard,Miler),他们认为人格是很难改变的。
事实上,人格改变要视人格特征与条件而变,生理遗传基础很强的人格特征是较难改变的,而后天环境塑成的人格特征具有较大的改变可能性。在对人格改变的途径中,有计划性的改变(planchange)和非计划性改变 (unplanchange)之分,通过教育、咨询、治疗可以达到对人格的改变,是一种计划性的、控制性的改变实施过程;而社会环境、校园文化、行业要求等对人格产生的是非计划性的影响。在人格改变的因素中,自我主观努力力是较为重要的,也就是说,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
2.7人格评量
人格测量是为了考查人们的人格品质与心理差异而设计、编制的人格测量工具与方法。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测量形式有观察法、自陈法、投射法、情境法、实验法等,人格测量工具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NEO-PI五因素调查表》《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
如何有效而准确地测评人格特征,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们致力研究的工作目标。不同的人格测量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理论假设做基础,也适合于不同的人格特征的测评。例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位于潜意识层面的人格特征是无法自我明了的,所以可以通过投射法来测量;而自陈法设计者则认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通过自我陈述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人格,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位于意识层面的人格特征。因此,人格测评工具的选择一定要恰当,专业人士会依据所要了解的人格结构的成分来选择测评工具,以保证测评的准确性。
3. 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
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有其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包含了理论、研究与应用三个方面。
3.1人格研究模式
人格的一般模式:
主要研究的是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和人格的一般性规律,如,人性哲学、人格界定、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等一般性理论问题和相应的规律性探讨。
人格的差异模式:
主要是描述、解释、测量和预测人们的个体心理差异。例如,人格心理学通过人格类型、人格维度、人格特质、人格风格等描述来确定人们心理差异的表现特征与规律。
3.2人格研究途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有三种途径:人格的理论研究、人格的实验研究、人格的临床研究。
人格的理论研究包括: 学习理论、人格理论、咨询与治疗理论。
人格的实验研究包括: 特殊鼓励研究策略、一般规律研究策略。
人格的临床研究存在着一种争论, “临床”研究取向与“统计”研究取向之争,前者强调完整个体的描述,后者强调研究变量的控制。
3.3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
4.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意义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学理性、实践性、生活性均很强的学科,其跨领域的特征给接触它的人们带来看丰富的内涵,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内外人士都可以学习的一门学科。
4.1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知识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它是心理学领域中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
人格心理学强调的是人心理的差异性,它提出了许多划分、描述、解释、预测各种心理差异的观点与方法,而任何心理现象的研究者都要涉及心理差异这个问题。所以,人格心理学为其他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分析与解释结果的依据。
如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认知心理学中的内隐记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人格心理学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是心理咨询、人力资源、司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心理测量、社会心理学等,它们都离不开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例如,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改善其人格,人格障碍是心理障碍中重要方面。在DSM-IV列出了11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自恋型人格、戏剧型人格等。
许多心理咨询大师也是人格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凯利、罗杰斯,等等。
在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中,人格心理学也是其中主要应用到的知识,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在吸毒与犯罪心理学中,人们非常重视人格因素,如“成瘾人格”和“寻求刺激型人格”等都是犯罪心理学家经常思考的问题。
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因材施教主要涉及的是人格差异的问题,如认知风格、学习风格等都在教育心理学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所倡导的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人格教育问题 。
在职业倾向的研究中,主要体现了与人格差异的相关性。如外向人格和场依存性人格更偏好于社会科学领域和社会定向的工作,内向人格和场独立性人路更偏好于自然科学理论和非社会定向的职业。
4.2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学习。
融合各理论的合理之处,需要理论思维能力,对人格理论的学习要具有综合思考能力。
4.3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
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把人格形容为一个浩瀚而神秘的系统,把人的内心世界比喻为宇宙。他认为,人生最伟大的探索就是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是一项终生的事业,因为每个人生阶段,都伴随着外在环境的许多变化,以及人格自身的内在变化。从类最珍贵的属性之一,就是能够自我反省,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自我探索。
伽利略(Galiled)说:“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还有学者认为,生命的幅度取决于对自己有多少觉醒。
自我探索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最终结果是令人喜悦的,应该做一个开放的自我觉知者。
在人格心理学中,自我觉知被分为两类:一是高自我觉知者,当他们面对问题时,特别是当情境的评价很模糊、不易把握时,倾向于采取情感关注的策略和消极的直接应对;二是低自我觉知者,他们认为情境是开放的、可改变的,倾向于采用问题关注的策略,所以能够适应环境。
在消极情绪理论中,自我觉知被认为是导致应激、行为破坏、认知注意综合征的关键因素。自我觉知高的个体从对自身的思考转向对外界环境的思考方向是很困难的,即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转化比较困难。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每个人了解自我,理解他人,完善自己,塑造健康人格,展示人格的力量。
本章问题讨论:
伽利略(Galiled)说:“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
360°解析一下,伽利略的这句话。
第一编人格心理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内容复杂而又丰富的领域,也是最能体现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科学,人格心理学以其独特的研究风格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点。
1. 人格心理学科学的特点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其他领域相比,在研究内容、研究策略和研究特征等方面特点突出。
1.1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人格心理学并不以研究人类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关注共同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人格心理学家们从差异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不同人的心理差异现象,探讨人格差异现象的机制与规律。
在记忆品质上,有人记忆敏捷,有人记忆持久,有人记忆准确,有人记忆过程中信息提取能力高;
在记忆内容上,画家擅长于形象记忆,数学家擅长于语义逻辑记忆,演员则擅长于情绪记忆,运动员擅长于运动记忆。
由此可见,在记忆这一共有的心理功能中人们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人格心理学家不太会去关注记忆加工的过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等这些心理现象的共同规律,但他们要利用这些共同规律的知识来分析人们的差异性,他们研究的是记忆的个体加工风格,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不是认知过程,而是认知风格。
人格的风格系统
风格是心理差异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人格的风格系统中包含了知情、意的成分。
在认知风格中,可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斯蒙顿(Sim-onton,1988)在对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所做的经验性研究中提出了这两种风格,古典主义这类人在工作中追求秩序、完美和高度控制感;浪漫主义者则有着大量丰富的想法,这些观念新颖又生动,常常以不太受控制的方式表达出来。
认知风格还包括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辐合思维—发散思维、逻辑严密性——富于幻想性等。
在情绪风格中,有超然主义——移情主义之分,超然主义者对情绪表达具有高度的控制力,压抑自己,情绪与理智分离;移情主义者则较少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乐于经历各种情绪体验,喜欢将它们表达出来。
在动机风格中,有父权主义—母权主义的划分,赫尔森(Helson&Crutchfied,1970;Heslson,1973a,b)指出,父权主义风格是指具有独断专横、果敢、控制的倾向,母权主义风格则具有优柔寡断和内向的特点。
1.2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
从心理学研究取向来看,可分为两种研究风格: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策略是认知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这种策略遵循的是一条从下至上的研究路径,集合实验证据归纳出一般规律。
宏观研究策略是人格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遵循的是从上至下的研究思路,由人格理论出发,获得实证研究的支持;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上也能看出这一特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流程是:
人性哲学→人格理论→咨询理论→咨询与治疗技术。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结合,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以大的、功能性的结构单位来实现心理各成分的联结与整合,特别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单位来作为研究单位,以说明人的复杂心理特征。
1.3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在稳定的人格特征上,而不是对外部刺激的一时反应。重视的是内部的稳定成分,这些成分是如何导致对统一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
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成分,它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由客观现实逐渐“内化”而成的。
2.人格研究的主题
2.1人性哲学
人性哲学是人格理论家面临的第一个基本论题。人性哲学体现了每位学者看待人的态度与对人的思考取向。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把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主张人性本恶;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把人看做是自我实现的有机体,相信人性本善;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把人当成环境变化的被动、机械的适应者,主张人性无善恶。
2.2人格结构
人格具有稳定的性质,存在着一些基本单位,构成人格结构。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回答人格的结构问题:
特质理论代表人物卡特尔提出来了特质的结构网络来描述构成人格结构的单位;
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提出来双极人格维度(如,内向-外向)来说明人格结构的向度;
类型理论代表人物希波克里特描述了四种不同气质的人格差异来说明人格特征问题。
发明家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结构?
陈昭仪(1990)研究了我国杰出发明家的人格结构,对20名发明家进行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人格特质检核表,然后对所有材料进行质的分析,归纳出杰出发明家的人格结构有四个方面:
创造思维 :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变通性、独特性、客观性、强烈的好奇心、反应灵敏、喜欢动脑思考;
行为方面 :实践能力、实事求是,具有追求成就的强烈动机,在工作态度上具有固执性、很有耐力及专注力;
性格方面: 非常自信、个性好强、有冒险性、幽默、不喜欢压力、有独立性、很有耐性,人格特质均属稳定型,且多为内外向均衡型;
人生观: 乐观奋斗、积极进取,具有责任感及道德感。
2.3人格动力
人格动力这一主题探讨的是人格的内在驱动特征,也是行为的动能。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或驱力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本能具有生物性、原始性和无方向性,而平时所说的动机是有方向的。
罗杰斯认为人类行为的动力是人具有朝向自我实现的天然趋势,是一种推人向上的力量。
斯金纳用动机、驱力和情绪一组概念来说明人格的动因。
2.4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主要研究人格发展历程、发展机制的问题。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发展五阶段论,并认为童年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认为人们成年后的许多心理障碍,都与童年经历有关。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生命周期八阶段论。
2.5人格成因
人格心理学家非常重视人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问题,因为它是解释许多人格问题的基础。主要涉及的问题有:哪些因素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的主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影响人格的决定因素是遗传或是环境,二者对人格的交互作用是怎样的。
异常人格是先后天综合作用的结果。
资优人格成长的三大因素: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
2.6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探讨的问题是:人格是如何变化的?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改变的过程如何?哪些人格特征能够改变?哪些特征很难改变?
人格改变问题是人格教育与偏差人格调整的理论依据。
不同学派的人格理论学家对人格改变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在主张人格可变的理论学家中,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利将心理治疗视为人生的心理重构,强调的是结构的改变,他提出实验气氛和包容心理的重要性,但却很少有研究指出建立这种气氛和心境所需要的变量是什么;罗杰斯最重视促进人格改变的条件,他认为心理治疗就是改变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学习理论学派也特别强调改变的作用,班杜拉关于模仿和引导式参与法也被用于治疗技术中。相反,对人格改变持悲观看法的是弗洛伊德和早期的一些学习理论者(Hull,Dollard,Miler),他们认为人格是很难改变的。
事实上,人格改变要视人格特征与条件而变,生理遗传基础很强的人格特征是较难改变的,而后天环境塑成的人格特征具有较大的改变可能性。在对人格改变的途径中,有计划性的改变(planchange)和非计划性改变 (unplanchange)之分,通过教育、咨询、治疗可以达到对人格的改变,是一种计划性的、控制性的改变实施过程;而社会环境、校园文化、行业要求等对人格产生的是非计划性的影响。在人格改变的因素中,自我主观努力力是较为重要的,也就是说,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
2.7人格评量
人格测量是为了考查人们的人格品质与心理差异而设计、编制的人格测量工具与方法。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测量形式有观察法、自陈法、投射法、情境法、实验法等,人格测量工具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NEO-PI五因素调查表》《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
如何有效而准确地测评人格特征,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们致力研究的工作目标。不同的人格测量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理论假设做基础,也适合于不同的人格特征的测评。例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位于潜意识层面的人格特征是无法自我明了的,所以可以通过投射法来测量;而自陈法设计者则认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通过自我陈述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人格,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位于意识层面的人格特征。因此,人格测评工具的选择一定要恰当,专业人士会依据所要了解的人格结构的成分来选择测评工具,以保证测评的准确性。
3. 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
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有其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包含了理论、研究与应用三个方面。
3.1人格研究模式
人格的一般模式:
主要研究的是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和人格的一般性规律,如,人性哲学、人格界定、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等一般性理论问题和相应的规律性探讨。
人格的差异模式:
主要是描述、解释、测量和预测人们的个体心理差异。例如,人格心理学通过人格类型、人格维度、人格特质、人格风格等描述来确定人们心理差异的表现特征与规律。
3.2人格研究途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有三种途径:人格的理论研究、人格的实验研究、人格的临床研究。
人格的理论研究包括: 学习理论、人格理论、咨询与治疗理论。
人格的实验研究包括: 特殊鼓励研究策略、一般规律研究策略。
人格的临床研究存在着一种争论, “临床”研究取向与“统计”研究取向之争,前者强调完整个体的描述,后者强调研究变量的控制。
3.3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
4.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意义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学理性、实践性、生活性均很强的学科,其跨领域的特征给接触它的人们带来看丰富的内涵,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内外人士都可以学习的一门学科。
4.1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知识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它是心理学领域中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
人格心理学强调的是人心理的差异性,它提出了许多划分、描述、解释、预测各种心理差异的观点与方法,而任何心理现象的研究者都要涉及心理差异这个问题。所以,人格心理学为其他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分析与解释结果的依据。
如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认知心理学中的内隐记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人格心理学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是心理咨询、人力资源、司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心理测量、社会心理学等,它们都离不开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例如,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改善其人格,人格障碍是心理障碍中重要方面。在DSM-IV列出了11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自恋型人格、戏剧型人格等。
许多心理咨询大师也是人格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凯利、罗杰斯,等等。
在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中,人格心理学也是其中主要应用到的知识,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在吸毒与犯罪心理学中,人们非常重视人格因素,如“成瘾人格”和“寻求刺激型人格”等都是犯罪心理学家经常思考的问题。
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因材施教主要涉及的是人格差异的问题,如认知风格、学习风格等都在教育心理学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所倡导的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人格教育问题 。
在职业倾向的研究中,主要体现了与人格差异的相关性。如外向人格和场依存性人格更偏好于社会科学领域和社会定向的工作,内向人格和场独立性人路更偏好于自然科学理论和非社会定向的职业。
4.2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学习。
融合各理论的合理之处,需要理论思维能力,对人格理论的学习要具有综合思考能力。
4.3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
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把人格形容为一个浩瀚而神秘的系统,把人的内心世界比喻为宇宙。他认为,人生最伟大的探索就是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是一项终生的事业,因为每个人生阶段,都伴随着外在环境的许多变化,以及人格自身的内在变化。从类最珍贵的属性之一,就是能够自我反省,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自我探索。
伽利略(Galiled)说:“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还有学者认为,生命的幅度取决于对自己有多少觉醒。
自我探索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最终结果是令人喜悦的,应该做一个开放的自我觉知者。
在人格心理学中,自我觉知被分为两类:一是高自我觉知者,当他们面对问题时,特别是当情境的评价很模糊、不易把握时,倾向于采取情感关注的策略和消极的直接应对;二是低自我觉知者,他们认为情境是开放的、可改变的,倾向于采用问题关注的策略,所以能够适应环境。
在消极情绪理论中,自我觉知被认为是导致应激、行为破坏、认知注意综合征的关键因素。自我觉知高的个体从对自身的思考转向对外界环境的思考方向是很困难的,即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转化比较困难。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每个人了解自我,理解他人,完善自己,塑造健康人格,展示人格的力量。
本章问题讨论:
伽利略(Galiled)说:“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
360°解析一下,伽利略的这句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邦彦技术
2024-05-11 广告
2024-05-11 广告
心理健康测试是评估个体心理状况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员工福祉、优化工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我们深知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积极倡导并支持员工参与心理健康测试。您可以通过公司内部平台或员工手册,了解心理健康测试的相关信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邦彦技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