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有什么品种
1、梅花参
梅花参别称凤梨参、红刺参等,为刺参科梅花参属棘皮动物,体长一般60~75厘米,最长可达1.2米,宽约10厘米,高约8厘米,背部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的基部相连呈梅花状,故名梅花参,又因体形很象凤梨,故又称凤梨参。
生活时体色艳丽,背呈橙黄色或橙红色,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腹面带赤色,触手黄色,栖息于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我国主要产于南海的西沙群岛。
2、绿刺参
绿刺参别称方刺参、方参等,为刺参科刺参属棘皮动物,体呈四方柱形,一般体长30厘米,沿着身体的棱角各有两行交互排列的圆锥形肉刺,腹面管足很多,排列成3个纵带,中央一带较宽。
体浓绿色或黑绿色,肉刺顶端为橙黄或橙红色,触手基部灰白色,末端带灰黑色,管足为灰黑色。以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及广西北海、洞洲岛等海域产量较多。
3、花刺参
花刺参别称方参、黄肉、白刺参、猪虫参等,为刺参科刺参属棘皮动物,一般体30~40厘米,体稍呈四方柱形,背面散生多数圆锥形肉刺,腹面管足排列成3纵带,其中中带较宽,体色多数为深黄色带深浅不同的橄榄色斑点。
黄灰色带钱褐色的网纹或浓绿色的斑纹等,肉刺末端有的带红色,分布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和雷州半岛。
4、刺参
灰刺参别称灰刺参、灰参等,为质量较高的一种海参,一般体长20厘米,呈圆筒状,背面略隆起,有4~6行排列不规则的大小圆锥形肉刺,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条不规则的纵带。
口周围具触手20个,背面为黄褐色或栗子黑色,腹面为黄褐色或赤褐色,有的体表为绿色、紫褐色或灰白色,以辽宁、河北、山东沿海产量较多,春、夏、秋三季均生产。
5、石参
石参别称白石参、黄瓜参等,一般体长25~30厘米,略呈椭圆形,口偏于腹面,有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周围有5个石灰质小齿。,背面隆起光滑,有稀疏的管足,腹面平坦,管足排列成3纵带,中间一带较稀,排得较宽,体色变化较大。
一般背面为黄褐色或紫褐色,并有许多灰白色不规则的横斑,肛门周围灰白色,腹面颜色较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沙群岛、海南岛海域,产期多为春季和秋末冬初。
6、黑参
黑参别称玄台、黑阳参、太白阳参、太白参、煤参等,一般体长20~30厘米,圆筒状,两端较细。口偏于腹面,周围有触手20个。背面疣小,呈管足状,散生不规则。腹面管足小而密集,排列不规则。体黑褐色或深褐色,管足末端为白色。我国西沙群岛和海南岛南部出产很多,产季为春季和秋冬季。
7、白底靴参
白底靴参别称赤瓜参、白底靴参、靴海参等,一般体长35厘米,体后部常较粗壮。口大,偏于腹面,触手25~27个。背面隆起,散生许多小疣,围绕各疣的基部有一白色环,体后部更为明显。腹面平坦,管足密集。
体色变化较大,一般背面褐色,腹面颜色较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广西北海沿海。产季多为春季和秋冬季。
8、香参
香参别称茄参、南参、花瓶参等,体呈圆柱形,略似番薯,一般长20厘米左右,粗10~15厘米,皮质细净,无颗粒和肉刺,后端有尾状物。香参鲜品体表呈黑灰透棕红色或肉红色,腹部为浅棕色,体壁很薄,半透明。
干品以参体完整壮实、肉质厚、体顺直、无缺损者为优。香参涨发率高,每500克干参可出水参3500克左右。我国沿海均产。
9、瓜参
瓜参又称赤白瓜参、赤参,为大型海参。赤白瓜鲜品参体粗大,呈长筒形或扁圆形,有的两侧有乳状突起,背部为棕褐色或灰黑色,腹部为黄白色或白色,肉厚皮薄者属上等品。
干品以体形完整、肉肥厚坚实、刀口整齐、腹内干净、腹部肉质厚、体无残缺或穿孔者为优,产于广西北海涠洲岛和广东、西沙群岛及海南岛等地。
10、黑乳参
黑乳参别称乌圆参、开乌参、乌参、大乌参等,为海参纲海参科棘皮动物,体宽而厚,两端钝圆,长一般为30厘米,肛门周围有五组小疣,体表有大型乳状突起,体壁厚,骨片多,全体黑色,常带白斑,栖息在热带珊瑚礁沙底,我国西沙群岛多产,为优良的食用海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梅花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刺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花刺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绿刺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石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黑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白底靴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刺棘瓜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黑乳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