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什么是诗歌?诗歌具有哪些审美特点
诗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
诗歌具有哪些审美特征
我不担心“读不懂”,因为诗歌文本在语言、结构、诗意呈现方式等方面较之其它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决定了阅读诗歌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本文拟就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供广大朋友参考.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
论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简述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语言艺术是指文学这一艺术样式。文学艺术具有艺术的特殊性,它是“惟一的仅仅运用语言符号来创造艺术意象体系、形成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学概论》第196页)①语言作为表意符号,是一种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系统,理解语言艺术,必须大量读解具体文学作品。 语言艺术的特征很多:形象创造与形象感受的想象性;叙事与抒情的兼长性;语言结构与话语情景的多样性等。 一般地说,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有: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 由于文学艺术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具体地说,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理解为以下内容。 (1)间接性与广阔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由于文学语言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既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广阔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建筑、实用工艺艺术,还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等表情艺术和戏剧等综合艺术,都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可以看到或听到,甚至有些还可以触摸到。唯有文学这门语言艺术所描绘的形象例外。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想象的艺术”。文学形象虽然不能通过读者的感受器官来直接把握,但它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同样可以使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心灵。 文学天地的广阔性,同样来自语言媒介的特性。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最大的自由,具有极大的容量,真可以说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 《文赋》 ),能够突破客观时间,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的广阔性更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发展,无疑使文学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达到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风度、言行举止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可能通过直接抒情或叙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著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 《艺术学概论》第九章 语言艺术) 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著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的文学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文学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由于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具有一定的思......>>
简论诗歌的美学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诗歌无疑是最具审美性的。苏雪林说:“诗乃美文之一种。”玛·布尔顿说:“诗歌是语言最精妙的运用之一。它给人以语言所能提供的最大乐趣。”诗歌不仅本身是美的,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说:“诗使万象化成美丽;它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它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美;它撮合狂喜与恐怖、愉快与忧伤、永恒与变幻;它驯服一切不可融和的东西,使它们在它轻柔的羁轭之下结成一体。”人们对诗歌的衷情和喜爱,从根本上讲是源于诗美。那么,诗歌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美学特征呢?
1.语言上凝练、含蓄的美。诗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无论中外诗歌,都讲究用词的反复推敲,做到舍此无二的地步。诗歌既是最精练的语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达不尽的情意,正是诗的本份。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一首诗,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了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胧的美,含蓄的美。正因为其含蓄朦胧,其意蕴便格外丰富,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古人云:诗无达诂,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2.形象上的绘画美。诗歌是用意象来表达意义的。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古人张舜民在《画埋集》中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都强调诗歌的意象鲜明突出的特点。诗歌中的景色描写、情景交融都构成绘画美。这种绘画美的获得靠的是意象的营造,诗歌呈现给读者视觉看得见的具体形象,并由此在读者脑海里形成一个视觉形象,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同时意象能引起联想,而联想具有诱 *** 感的巨大力量。一般来说,最受人欣赏的诗就是那些大多数人都能在脑海里看到其意象的诗。
3.充沛的情感美。情感美是诗的重要特征,离开情感美的诗不能称之诗或好诗,最伟大的诗歌一定是富于强烈的情感的诗歌。诗人处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用心里滚烫的 *** 熔铸成铮铮的语言,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感情。诗,可以直抒胸臆,壮怀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诗歌的情感可激跃,可平淡;可明显,可暗含。无论喜怒哀乐,只要真挚、纯粹,均可构成诗的情感美,而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应和、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4.悦耳的音乐美。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美的一个重要结构因素。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音响节奏,包括声律(平仄、轻重、长短句)和韵律(押韵和韵式等);第二是语义节奏,指诗行的分节、断句、顿开和字词的连续等。历来好诗均可以歌,布尔顿说,诗的本质在于歌,强调的就是诗的音乐美。音乐美满足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这种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诗味,”就是那种使我们感觉到一首诗之成为诗的那种素质。滋味美是用华美的语言形式所表现的情与景相合的诗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给我们的一种独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韵味、食佳肴之可口甘甜。诗歌的风格、气脉、文采、文质美均是构成诗味的要素。然而诗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敏锐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尔顿说“大多数聪明而多识的头脑足以产生大量的联想。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欣赏诗。”当诗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会有所损失,甚至完全消失。
诗歌的审美特征应从哪几方面把握?
诗歌的审美具体要从押韵,修辞,意境,描写手法等方面把握。语句是否优美达意,修辞是否合适,意境是不是深远,这些方面都可以体现,但主要是意境方面。如果是回答问题一定要强调意境和修辞。押韵也很重要。这是我个人理解的哈。
诗歌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诗歌是一咱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不复有与诗同时代的体验,但仍会为其诗所震憾,这就是诗的抒情所体现的美的力量,其内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饱满真挚。
二、形象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小说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觉的形象和声韵。形象鲜明、声韵铿锵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人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为人感知,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抽象出结论,这结论是对景物的本质的认识。然而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静止的、综合的,也是无个性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它呢?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人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沉痛?我们可用“心如刀绞”、“哀漠大于心死”等词语来形象地表达失去周总理的痛苦,诗歌也一样讲求形象。当我们旅游归来,告诉朋友那里的景色优美,但我们单纯地说“那里的景色好美哦!”别人会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巖一样美吗?还是像肇庆的鼎湖山一样美?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表达,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这还不够形象,必须作一番形象的描绘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钱唐湖春行》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现在读者眼前。
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
新生代诗歌审美特征两个重要标志
(一)以抒情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以较短的篇幅来具体形象地凸显诗人的主体意识,集中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的抒情性。晋代文论家陆机曾指出:“诗缘情而绮靡。” 就是强调诗歌是因情而生,缘情指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也是把情感放在诗歌表达的第一位。
从篇幅上来说,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歌可以说是最短小的。诗歌要在较短的篇幅内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诗情和诗美,这就决定了它反映的社会生活必须凝练、集中与概括。如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短短两句就把被十年浩劫耽搁了美好时光的青年一代决心战胜蒙昧、追求真理的坚定
信念鲜明地表露出来。诗歌虽然不具有小说表现生活的直接性与逼真性特征,也不具有散文反映现实的写实性和现场感,但它通过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意象来呈现一个审美化的世界,常常使读者在寥寥数语中睹见宇宙的奥妙,领悟人类生存的深刻内涵。
同时,在反映社会生活时,诗歌常常浸润了诗人强烈的主体意识,因此诗歌中的物象并非是从现实世界中直接拍摄的,而是通过了诗人的心灵过滤;诗歌中的时间与空间也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而是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诗人在表情达意时常常能穿越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在不受时空拘缚的自如书写中,呈现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实心灵体验。
(二)以意象为诗情传达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单个或多个的意象来凸现诗意,抒 *** 感。
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著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影像。在一首诗歌中,意象或者是单一的,如徐志摩《沙扬娜拉——赠$%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诗歌中的独特意象只有娇羞的“水莲花”;或者是繁复的,如海子《九月》:“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
,整首诗中反复出现了“草原”、“远方”、“琴声”、“泪水”等多个意象。诗歌正是借助这些意象来传达诗意,抒发诗人主体的情感的。
(三)常常采用复沓和铺排的修辞手段,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性。
诗歌的主要表达功能是抒情。为了使诗人的情感充沛地抒发出来,诗歌常常出现诗句的复沓与铺排。如柯巖《周总理,你在哪里?》对“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反复寻呼,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著中国呀??”
这一诗句的多次出现。这些复沓的诗句给人一唱三叹、情萦意绕的感受。再如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这样的铺排,使诗歌显得气势磅礴,有力地强化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复沓和铺排在诗歌中的频繁出现,丝毫不显得累赘和多余,反而使诗歌充满了节奏感和音乐性。
(四)诗句分行排列,是一种特别讲究文学形式的艺术。
诗歌是一种十分注重形式的艺术,在语言的外观上,诗歌通常是以分行排列的方式构成文本。综观近100年来的新诗创作,大致出现了下面几种诗行排列方式......>>
诗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
诗歌具有哪些审美特征
我不担心“读不懂”,因为诗歌文本在语言、结构、诗意呈现方式等方面较之其它文学样式的特殊性,决定了阅读诗歌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有哪些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本文拟就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供广大朋友参考.
1、落花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2、流水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
论诗歌语言的审美特征
简述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语言艺术是指文学这一艺术样式。文学艺术具有艺术的特殊性,它是“惟一的仅仅运用语言符号来创造艺术意象体系、形成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学概论》第196页)①语言作为表意符号,是一种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系统,理解语言艺术,必须大量读解具体文学作品。 语言艺术的特征很多:形象创造与形象感受的想象性;叙事与抒情的兼长性;语言结构与话语情景的多样性等。 一般地说,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有: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 由于文学艺术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具体地说,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理解为以下内容。 (1)间接性与广阔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由于文学语言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既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广阔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建筑、实用工艺艺术,还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等表情艺术和戏剧等综合艺术,都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可以看到或听到,甚至有些还可以触摸到。唯有文学这门语言艺术所描绘的形象例外。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想象的艺术”。文学形象虽然不能通过读者的感受器官来直接把握,但它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同样可以使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心灵。 文学天地的广阔性,同样来自语言媒介的特性。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最大的自由,具有极大的容量,真可以说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 《文赋》 ),能够突破客观时间,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的广阔性更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发展,无疑使文学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达到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风度、言行举止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可能通过直接抒情或叙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著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 《艺术学概论》第九章 语言艺术) 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著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的文学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文学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由于文学作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具有一定的思......>>
简论诗歌的美学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诗歌无疑是最具审美性的。苏雪林说:“诗乃美文之一种。”玛·布尔顿说:“诗歌是语言最精妙的运用之一。它给人以语言所能提供的最大乐趣。”诗歌不仅本身是美的,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说:“诗使万象化成美丽;它使最美丽的东西愈见其美,它给最丑陋的东西添上美;它撮合狂喜与恐怖、愉快与忧伤、永恒与变幻;它驯服一切不可融和的东西,使它们在它轻柔的羁轭之下结成一体。”人们对诗歌的衷情和喜爱,从根本上讲是源于诗美。那么,诗歌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美学特征呢?
1.语言上凝练、含蓄的美。诗歌追求的就是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意义。无论中外诗歌,都讲究用词的反复推敲,做到舍此无二的地步。诗歌既是最精练的语言,自然要含蓄;以有限的字句,表达不尽的情意,正是诗的本份。从这一点来说,任何一首诗,都不能求百分之百的了解,一定有一部分似解非解,那就是朦胧的美,含蓄的美。正因为其含蓄朦胧,其意蕴便格外丰富,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古人云:诗无达诂,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2.形象上的绘画美。诗歌是用意象来表达意义的。古希腊诗人西蒙奈底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古人张舜民在《画埋集》中提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都强调诗歌的意象鲜明突出的特点。诗歌中的景色描写、情景交融都构成绘画美。这种绘画美的获得靠的是意象的营造,诗歌呈现给读者视觉看得见的具体形象,并由此在读者脑海里形成一个视觉形象,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同时意象能引起联想,而联想具有诱 *** 感的巨大力量。一般来说,最受人欣赏的诗就是那些大多数人都能在脑海里看到其意象的诗。
3.充沛的情感美。情感美是诗的重要特征,离开情感美的诗不能称之诗或好诗,最伟大的诗歌一定是富于强烈的情感的诗歌。诗人处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用心里滚烫的 *** 熔铸成铮铮的语言,表现出特定的思想感情。诗,可以直抒胸臆,壮怀激烈地高歌,也可以柔曼地低吟;诗歌的情感可激跃,可平淡;可明显,可暗含。无论喜怒哀乐,只要真挚、纯粹,均可构成诗的情感美,而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应和、共鸣,得到美的享受。
4.悦耳的音乐美。优美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美的一个重要结构因素。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音响节奏,包括声律(平仄、轻重、长短句)和韵律(押韵和韵式等);第二是语义节奏,指诗行的分节、断句、顿开和字词的连续等。历来好诗均可以歌,布尔顿说,诗的本质在于歌,强调的就是诗的音乐美。音乐美满足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5.微妙的滋味美。这种滋味美,也有人把它叫做“诗味,”就是那种使我们感觉到一首诗之成为诗的那种素质。滋味美是用华美的语言形式所表现的情与景相合的诗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给我们的一种独特感受,好比品茶之清香韵味、食佳肴之可口甘甜。诗歌的风格、气脉、文采、文质美均是构成诗味的要素。然而诗歌的微妙意味,常常是在字里行间之外,需要敏锐的感受性方能感知,所以布尔顿说“大多数聪明而多识的头脑足以产生大量的联想。而智能非常低下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欣赏诗。”当诗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会有所损失,甚至完全消失。
诗歌的审美特征应从哪几方面把握?
诗歌的审美具体要从押韵,修辞,意境,描写手法等方面把握。语句是否优美达意,修辞是否合适,意境是不是深远,这些方面都可以体现,但主要是意境方面。如果是回答问题一定要强调意境和修辞。押韵也很重要。这是我个人理解的哈。
诗歌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诗歌是一咱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不复有与诗同时代的体验,但仍会为其诗所震憾,这就是诗的抒情所体现的美的力量,其内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饱满真挚。
二、形象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小说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觉的形象和声韵。形象鲜明、声韵铿锵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人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为人感知,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抽象出结论,这结论是对景物的本质的认识。然而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静止的、综合的,也是无个性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它呢?例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人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沉痛?我们可用“心如刀绞”、“哀漠大于心死”等词语来形象地表达失去周总理的痛苦,诗歌也一样讲求形象。当我们旅游归来,告诉朋友那里的景色优美,但我们单纯地说“那里的景色好美哦!”别人会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巖一样美吗?还是像肇庆的鼎湖山一样美?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表达,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这还不够形象,必须作一番形象的描绘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钱唐湖春行》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现在读者眼前。
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
新生代诗歌审美特征两个重要标志
(一)以抒情为主要表达形式,一般以较短的篇幅来具体形象地凸显诗人的主体意识,集中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诗歌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的抒情性。晋代文论家陆机曾指出:“诗缘情而绮靡。” 就是强调诗歌是因情而生,缘情指意。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也是把情感放在诗歌表达的第一位。
从篇幅上来说,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歌可以说是最短小的。诗歌要在较短的篇幅内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诗情和诗美,这就决定了它反映的社会生活必须凝练、集中与概括。如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短短两句就把被十年浩劫耽搁了美好时光的青年一代决心战胜蒙昧、追求真理的坚定
信念鲜明地表露出来。诗歌虽然不具有小说表现生活的直接性与逼真性特征,也不具有散文反映现实的写实性和现场感,但它通过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意象来呈现一个审美化的世界,常常使读者在寥寥数语中睹见宇宙的奥妙,领悟人类生存的深刻内涵。
同时,在反映社会生活时,诗歌常常浸润了诗人强烈的主体意识,因此诗歌中的物象并非是从现实世界中直接拍摄的,而是通过了诗人的心灵过滤;诗歌中的时间与空间也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而是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诗人在表情达意时常常能穿越时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在不受时空拘缚的自如书写中,呈现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实心灵体验。
(二)以意象为诗情传达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单个或多个的意象来凸现诗意,抒 *** 感。
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著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影像。在一首诗歌中,意象或者是单一的,如徐志摩《沙扬娜拉——赠$%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诗歌中的独特意象只有娇羞的“水莲花”;或者是繁复的,如海子《九月》:“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
,整首诗中反复出现了“草原”、“远方”、“琴声”、“泪水”等多个意象。诗歌正是借助这些意象来传达诗意,抒发诗人主体的情感的。
(三)常常采用复沓和铺排的修辞手段,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性。
诗歌的主要表达功能是抒情。为了使诗人的情感充沛地抒发出来,诗歌常常出现诗句的复沓与铺排。如柯巖《周总理,你在哪里?》对“周总理,你在哪里”的反复寻呼,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著中国呀??”
这一诗句的多次出现。这些复沓的诗句给人一唱三叹、情萦意绕的感受。再如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这样的铺排,使诗歌显得气势磅礴,有力地强化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复沓和铺排在诗歌中的频繁出现,丝毫不显得累赘和多余,反而使诗歌充满了节奏感和音乐性。
(四)诗句分行排列,是一种特别讲究文学形式的艺术。
诗歌是一种十分注重形式的艺术,在语言的外观上,诗歌通常是以分行排列的方式构成文本。综观近100年来的新诗创作,大致出现了下面几种诗行排列方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