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文言文
1. 幸留公文在古文里什么意思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也。少举明经,授玄武尉。充使诣京师,止于客舍。会盗 窃其囊装,再思邂逅遇之,盗者伏罪,再思谓曰:“足下当苦贫匮,至此无行。速去勿作声,恐为他人所擒。幸留公文,余财尽以相遗。”盗者斋去,再思初不言其 事,假贷以归。累迁天官员外郎,历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守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转凤阁侍郎,依前同平章事,兼太子右庶子。寻迁内 史,自弘农县男累封至郑国公。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少年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授玄武县尉。他被派遣到京师出差,住在客舍。小偷偷窃他的包袱,刚好被杨再思碰见,小偷当面认罪,杨再思对他说:“足下肯定是贫困之极,才有此行。你快点离开不要做声,小心被他人捉住。留下公文,余财全部送给你。”小偷打发走后,他也不讲这件事,借钱返回。后升任天官员外郎,先后任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年,任鸾台侍郎,代理宰相。证圣初年,调任凤阁侍郎,依旧代理宰相,兼任太子右庶子。不久,迁任内史,从弘农县男晋封至郑国公。
2. 公文中不能使用文言词语及短句正确嘛
不正确.公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朴实、简明.为了做到简练,可以适当使用文言文和尽量使用短句.具体如下:1 继承文言词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言词语比现代汉语更精练.例如“来函收悉”四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却一点也没增加.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白话.要换成“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话,可那岂不是大煞风景?2 句子写得长长的,句子内部的成份多多的,阅读起来虽别有风味,读者却常常需要再三反复,才能弄明白句子复杂的含义.。
3. 求曾文正公文集中一段古文的意思
意思是:圣人所禀之气完整周全,气的品质既清且厚,习性又没有丝毫滞累。所以(对圣人而言)仁义之言行,只是依照其本性而行。推而广之,至于凡人凡物,也只是人依本心、物依本性而已。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自其初而言之,太和絪緼流行而不息,人也,物也,圣人也,常人也,始所得者均耳。人得其全,物得其偏,圣人者,既得其全,而其气质又最清且厚……”
4. 古代“工作”用文言文怎么说
工作一词,在文言文里是说劳作,形容动词,意思就是在干活,如辛苦劳作。
1.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2. 例如:农民辛苦的劳作,只为个好收成。只有劳作才能得到收获。大家辛苦的劳作换来了成功。看到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是我明白粮食要爱惜,不能浪费。
3. 20世纪之后,在中国,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4.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5.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6.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你吃饭了吗?”。
7.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8. 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9.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白话文运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5. 文言文自传100字
吾者,学生也。平日无独特之表现,虽为内向,但亦有活泼时。不爱与不熟者讲话,熟者另当别论。常著文章自娱,以示己志。亲旧知吾好读书,常会赠吾许多书籍,吾也因此书籍满屋。目标较为明确,奋发进取。欲与世俗格格不入,难以实现。闲时常听音乐,以此放松心情。恩情记于心,仇恨清于心,最骄傲之本为人品。 时而追求时尚,却不以攀比为目的,只因习性是如此,别无它目的。
吾生愿求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仅此而已。
基本概念: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 公输》)
三、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十则》)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则》)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则》)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