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粤语为何能如此流行?
明朝初年粤语的流行是因为粤语地区商业的发达,作为最早与欧洲国家通商的地区,这一地区产生了一大批富甲天下的豪商,对全国商业的影响巨大,所以全国各地使用粤语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国家要求清朝开放通商口岸,1842年广东、厦门、上海、福州、宁波首先开埠,后续逐渐开放的通商口岸多达104个,由于海运贸易的需求,这些通商口岸多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而这也是我国使用粤语人群比较集中的地区,清朝晚期至民国初期的商贸都围绕着这些通商口岸展开,并且逐渐向内地扩展,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由外至内的经济产业链条。
随着对外商贸的进行,东南沿海一带涌现出了一大批富商,他们是早期的探索者,也是原始资本利益积累的受益者,沿着从通商口岸至内陆的贸易线,整个国家的经济格局都因此而发生改变,一群操着粤语的商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贸活动,也造成了粤语的快速传播。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对外通商环境变得更加宽松,东南沿海一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税收来源地,同样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商人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家决策。这些商人不仅从事商贸活动,还与国家的领导层交好,由于文化的开放较内地更加快速,所以东南沿海一带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家,为官从政者甚多。
商业格局和政治格局导致说粤语口音的成功人士比较多,为民国初年的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粤语口音才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甚至有取代普通话的趋势,国民趋利而学习粤语,这是那一个时代特殊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