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四章赏析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06-27 · TA获得超过996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1万
展开全部
《道德经》的第十四章太奇妙了,以现在的眼光看来,都是非常的深奥、神奇。直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老子当时是怎么写出来这么博大精深的这一章文字。我们先来阅读一下本章原文。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章的内容,我们也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进行解析。

一、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这一层的意思是: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用现代人的科学观点来理解这一层的意思是非常好理解的,比如说科学上某些频段的声波和光波,电磁波,等等,用我们的肉眼那看不见它,用我们的耳朵听不到它,用我们的手也摸不到它,但是它确实存在着,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科技仪器测到它,在老子的时代提出了这三个概念,确实就是非常不容易、了不起。

二、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一层用现代文说出来的意思就是: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这几句话我们不妨用现代宇宙论来理解它,就好像是老子看到了无穷无尽的宇宙的形象,老子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无从知道,至少一点他的形象确实很像现在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的形象,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子的超前而深邃的思想。

三、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这两句话用现代文说出来就是: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我们纵观道家的思想观点,许多都是从天道引申到人道,从这一点来说,这句话就好理解多了,那就是:“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在这一章之中,我们看到了老子博大精深的智慧,那就是天道人道合一,古今合一,贯穿古今的思想。在这里,老子把我们的思想引向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有形和无形的宇宙之中,让我们认识了道的无形和无限,反过来又可以运用在我们有形和有限的人世之中,以便让我们悟道、得道、行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