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说自己有强迫症这真的也是强迫症吗
你总说自己有强迫症这真的也是强迫症吗
你总说自己有强迫症这真的也是强迫症吗
实际上,强迫症是这样的。
强迫症是指,不能由主观意志控制的某些思想和行为,在国际上被归类为焦虑障碍。强迫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 强迫观念 和 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中比较常见的强迫性怀疑,如总是怀疑医生开药的剂量是否恰当。而强迫洗涤就属于强迫行为,因为担心不清洁而患上疾病,接触了某物后反复洗手。强迫症的人们痛恨自己的强迫观念或行为,却又无能为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为什么总有人喜欢说自己是强迫症?
除去真的有强迫症的人不说,你会发现,其实许多并没有强迫症的人总是喜欢把自己定义为强迫症,恐怕他们并不知道强迫症和强迫倾向的区别。
强迫倾向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出现类似强迫症的行为或观念,觉得没必要那么想或那么,可还是不受控制。这种情况当然会给自己带来困扰,但基本上不影响正常生活。洗手洗得比别人勤,就多洗几次好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强迫倾向的人可能是由于焦虑,可能是由于过于注重细节,但并未达到病症的程度。
如何区分强迫症和强迫倾向呢?
举个例子。和别人握手后,你会不以意志为转移地觉得自己的手被弄脏了,于是很焦虑并努力抵抗“手很脏”这种思想,但自己无法控制,只好中途离开去洗手。如果洗干净,心里觉得舒服没事了,这最多只属于强迫倾向。如果洗干净后,心里还是不舒服,依然觉得手很脏,你会不停地洗手(完全听不进其他人的劝阻,甚至洗破皮了)以减轻焦虑,直到心里的焦虑程度降低才会停止,这才是强迫症。
强迫症似乎很流行,电视剧或者电影里,天才精英们总是有些小怪癖,比如谢耳朵有强迫症,卷福有人际交往障碍,说自己是强迫症,好像很特别有没有?好像就是精英了呢有没有?但是拜托,你没你想得那么有病,要有,也是中二病!
一、如果你身边有个确诊的强迫症可供比较(略显残酷了么),下面有三个区分标准:
1、 痛苦指数 。这是指由焦虑引发的不可控制的思维或行为,明知道这样想这样做不好却不得不去做,从而引起心灵上的煎熬和痛苦。强迫症的痛苦指数远高于强迫倾向者。
2、 对社会交往功能的影响 。强迫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严重,深受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折磨而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并且给身边的人也带来诸多困扰。
3、 持续时间 。我国的标准是,强迫症作为一种神经症,症状出现并持续3个月以上。美国的标准是每天超过1个小时,持续超过两周。
二、如果身边没有人和你一样。请参照下面 美国精神分析协会 对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1、你有抛之不去的念头让你很焦虑;
2、你有大量的、重复的、无意义的、跟实际解决问题无关的行为;
3、你知道这些念头是自己的,而非别人强加于你的;
4、你一点也不享受这个过程,你很痛苦;
5、你每天花费在这些无意义行为上的时间,每天超过1个小时,持续超过两周。
深受强迫症困扰的朋友们应当及时就医,心理咨询师竭诚为您服务!
如何治疗强迫症
俗话说久病成医,很多被强迫症纠缠已久的朋友对它脾性的了解一点都不比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少,轻而易举地就能说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在自己身上的表现。可是为什么对强迫症的认识已经这么清楚了,还是无法逃离这个漩涡、反而越陷越深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之间的关系,看看是什么让我们不断毫无意义地重复。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强迫症包含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其中强迫思维是那些反复地闯入头脑、引起强烈焦虑或痛苦的想法、冲动意向或想象;而强迫行为指的是为减轻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或痛苦而被迫做出进行的行为或心理活动。90%的强迫症朋友告诉我们,他们的强迫行为就是为了预防强迫思维的出现或是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痛苦。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会说,这些我都知道,那又怎样呢?别着急,下面我们通过一些问题更全面地勾勒出更多强迫症的细节,花点时间把答案写下来。
1. 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特别想做出强迫行为(如洗手、检查、数数等)?
2. 为什么这些时间、地点、场合对我来说很特别?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
3. 我担心、害怕的是什么?如果担心发生了会怎样?
4. 想到这些真难受,我必须做些什么来让心里舒服?
5.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时间、地点、场合会出现类似情况呢?
下面是一位受困于反复洗手的中年女性跟我分享的经历:
我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洗手的愿望最强烈,那种地方的动物太多了,不管是活的还是死的。我想那些死的动物一定是得了什么病,那些病毒随着雨水流的到处都是,出太阳可能把它们蒸发到半空中、吹吹风更是飘散在每一个角落,我根本不知道那里会有什么样的细菌和病毒。要是我去散步的话,分分钟都有可能被感染,这种说不清楚的病毒一旦跑到我身上肯定会生重病的。除了洗手我真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一定要用酒精洗、洗上半个小时才可以,这样我才能稍微确定暂时不会感染病毒了。对了,有花圃的街道、有小花园的小区我也不能去,那些地方跟公园差不了多少。
这个心理行为过程,想必朋友们都很熟悉吧,我们来梳理一下。首先,接近公园或看到死去动物的时候(具有威胁的线索),会出现这样的想法“死动物身上的病毒会跑到我身上,我会生重病”(强迫思维)。接着,因为相信这些想法,产生强烈的害怕、紧张、焦虑等情绪,难以忍受,于是一定要用酒精洗手(强迫行为),这样心里就舒服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强迫行为的功能是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痛苦。这就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强迫思维-强烈情绪-强迫行为-缓解情绪”的怪圈。
强迫行为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于是,下次具有威胁的线索出现、强迫思维来临时,我们会重复这个过程,让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快速下降。可它也埋下了始料未及的隐患,慢慢的,这个过程越来越自动化,强迫想法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花在强迫行为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不敢去的地方越来越多,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扰。
强迫行为就是这样一种包着糖衣的MiHun药,刚开始放在嘴里,甜甜的,忍不住想让它停留久一些、或者一次性多吃几个;可当糖衣褪去、我们尝到越来越多的苦味,而且这颗药丸让我们手脚发麻、无法自如地做其他该做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想要把这颗药丸吐出来,可惜它已经融化在嘴里、怎么都摆脱不了了。
现在,历经千辛万苦的我们终于了解了这颗MiHun药的真面目。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不管它长得再好看、表面再甜,都不要把它放进嘴里。
接受自己的好与不好,与强迫症和平相处
不要着急一下改掉自己的强迫症,要先学着跟病症和平共处。
1. 学会放松。过于紧张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大脑进入强迫思维的死循环,尽量松弛地看待自己容易产生强迫的领域。运动是最好的身体放松法,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去,让整个身体活跃起来,大脑也会多分泌“愉快素”,一次大汗淋漓的跑步结束后,你或许更能发现这世界的美好。
2. 试着接受不完美。对于不触及原则的细节问题,让自己更随意一些。可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在细节方面的宽容度,比如在根本不可能收拾房间的环境里呆几天,要知道,不够干净,有些凌乱,并不会毁掉你的人生。
3. 失败只是一次经历。不要害怕失败,与其不停地去想我要是失败了怎么办,不如告诉自己,失败又怎样,并不代表你的人生就是失败的。挫折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恰恰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的失败之后,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4. 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如果一件事你可以嘲笑它,就再不会为它所困。强迫症患者尤其需要多看些笑话来松弛自己的神经,多感受到这世界的.意外和有趣,不是一切尽在你的控制中才是好事,多些欢笑,保持愉快的心情,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
想想看,平淡而幸福的人生也很美好,不要给自己过高的要求,再纠结于那要求的无法实现。我们要享受当下,到生活中发现点滴的快乐。
5. 多跟别人交流自己的病状。不要把强迫症当成阴暗的秘密一个人默默承担。经常有人把强迫症放在心里,不断折磨自己,因为他以为患有心理疾病是件难以见人的事情,如果承认了,仿佛自己就比别人低下。强迫症患者强烈的自尊心让他们封闭了对外交流的通道,那么心中的秘密会膨胀、发霉,得不到释放,精神世界就成了高压锅,谁也经受不起这样的煎熬。
去跟别人说说话吧,不要害怕别人会因此看不起你,说出来的本身是最重要。
这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必须做的,那就是找到幸福。强迫症患者尤其要记住这一点,你的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成功。事实上,等你感到幸福、满足,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做事,事情也就做成了,即使做不成,那么你也要知道,世界上并不是只有这一件事可做,对不对?
强迫症新增成员:运动强迫症
估计你已经听说过选择强迫症、关怀强迫症、晚睡强迫症,今天为大家介绍强迫症新增成员一名: 运动强迫症。
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评论员于嘉近日向媒体自曝,说自己有“运动强迫症”。原来在强迫症的众多临床表现中,有一种强迫症叫做运动强迫症,那么什么叫做运动强迫症?运动强迫症的表现是什么?运动强迫症需不需要治疗呢?
名词解释:运动强迫症
据专家介绍,运动强迫症是一种听来罕见,但正在高速蔓延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也被称为运动强迫性神经症。运动强迫症患者仿佛对做运动着了魔,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也会强迫自己做运动。
“临床表现”:一天不运动心里就空落落的
据新浪网报道,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评论员于嘉近日向媒体自曝,说自己患上“运动强迫症”。他说,有时候,辛苦了一整天,但还是会把不到2岁的女儿哄睡着觉,再出去“耍一圈”。“如果一天没锻炼,我整个人的状态就不好,感觉没有精神,心里空落落的。”
央视名嘴于嘉还告诉记者:“打个比方,每天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12分钟靠墙静蹲,分几组完成,每次花不了10几分钟。”他认真地说,“其实,10分钟时间可以完成很多事,所以,为什么不运动呢?”
于嘉除了这些运动与锻炼外,也会带伤参加运动。据《百度百科》信息显示,2013年国内首个马拉松赛在厦门结束。本次比赛除了有田径名将加特林和演员桂纶镁助阵之外,央视体育频道的主持人更是组团来参加,刘建宏、沙桐、于嘉等人都出现在了起跑线上,而于嘉有伤在身的情况下更是神勇地以4小时16分34秒跑完了全程。
是否要治?运动强迫症到底需不需要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热衷运动的人都是运动强迫症患者,专家在此强调,多数患上此类精神障碍性疾病的人,原本在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形象评价方面就存在着潜在的问题,所以才容易被强迫症所控制。
专家称,运动强迫症患者最大特点就是再疲惫的身体也抵不过强烈的运动欲望,最终他们只能任由自己被运动所控制。这种情况属于一种强迫倾向,是运动强迫性神经症的表现。 建议运动强迫症患者早日治疗,也可以进行自我调整,以自我调理治疗的方法来改善自己。
强迫症的自我治疗第三步之重新聚焦
假如你已经确诊了强迫症,服药治疗之余,可以试着这样自助。
1.重新确认
2.重新归因
3.重新聚焦
4.重新评价
到达这一步,我们算是真正进入了「有疗效」的阶段。
没有辛苦付出,就没有收获,这一步的练习,在开始可能让人觉得足够「艰难」。
什么是「重新聚焦」技术?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重新聚焦」的概念:通过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的方法,来绕过强迫思维和冲动,哪怕只有几分钟也好。
最开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行为来代替强迫洗手或检查,任何建设性的、愉快的行为都可以,爱好性尤其有帮助,例如:散步、健身、听音乐、阅读、打电脑游戏、织毛衣或打篮球。
这个阶段的治疗目标是:停止对强迫症状做出反应,同时意识到,在短期内,这些不适感会继续困扰我们。
大体说来,我们需要通过转移注意力到其他的行为上来「绕过」那些强迫观念与冲动。这个窍门我们一旦学会了,即使强迫症状依然存在,我们实际上要做的事也不会再受它控制。
这样,我们就能自己决定将要采取何种行动,而不是像机器人那般,对强迫观念与冲动俯首帖耳。
简而言之,「重新聚集」技术能让我们恢复「自我选择」的力量。
具体讲来,我们可以通过「十五分钟法则」「记行为日记」等练习来实现目的。
十五分钟法则
重新聚焦并不容易,只有通过学习抵制强迫症症状,我们才可能改变大脑,并且逐渐减轻痛苦。
为帮助大家达成目标,学者们设计出「15 分钟法则」:在受到强迫冲动或念头的吩咐,即将去实施强迫行为时,延迟做出反应的时间——最好至少 15 分钟。
在开始阶段,或者冲动十分强烈的时候,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较短的时间作为目标,比如 5 分钟。
不过原则始终不能变:绝不在没有延迟的情况下实施强迫行为。
记住:这不是一个「消极等待」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积极地完成之前学到的重新确认、重新归因和重新聚焦的步骤。
我们需要把目标一直锁定在「让限制时间达到至少 15 分钟」。坚持练习下去,我们相同程度的努力会让强迫冲动的衰减幅度越来越大。
此外,等待时间越长,冲动改变的幅度就越大。
一般来说,我们越多地练习 15 分钟法则,就越容易坚持。不久之后,我们还可以坚持到 20 分钟、30 分钟,甚至更久。
记行为日记
记录行为疗法的日记,能让人拥有一份书面记录,用以提醒自己在自我指导的行为治疗中所取得的成功。
日记的重要性在于,日后我们可以重新查阅,了解哪些行为可以最有效地帮助我们重新聚焦。
同样,当我们看到成就清单变长时,自信心当然也会增强。
那么,怎么记行为疗法的日记呢?
你可以试着按下面的例子写。
日期: 2015 年 12 月 11 日
强迫思维或观念: 反复怀疑家门有没有关
强迫冲动: 想回家去检查
分散注意力的方式: 梳头发,吃零食,喂野猫
坚持时间: 16 分钟
是否成功对抗强迫行为:没有诶
细节描述: 今天上午开会气氛蛮紧张的,就又开始担心门是不是没关。
开完会赶紧检查钥匙在不在,因为门不锁钥匙拔不下来。检查完钥匙在,可还是忍不住想回家去检查一趟。
我知道,这是我的强迫观念在驱动我回家检查。我决心不让强迫症控制我,就设了一个 15 分钟的计时提醒,然后一边调整呼吸,一边一下一下地梳头发。但是这次这招不是很奏效,我决定去楼下走一走。
因为没带着钥匙,所以心里特烦躁,但是我打算继续分散注意力。我买了一包鱼片,自己吃,也喂楼下的野猫吃。猫真是种神奇的动物,看着它吃东西,我渐渐放松一些了。
唉,要不是猫掉毛太厉害,真想自己养一只。
不知不觉手机闹铃就响了,我成功地扛了 15 分钟!然而那种烦躁的感觉突然就回来了,但是这次它比刚才好控制很多。我又调整了几次呼吸,可惜还是没抗住,最终上楼去拿钥匙了。
虽然没能成功对抗那种烦躁感,但是,这次我坚持到了 16 分钟!
除了在行为治疗的日记本上记录下一次次成功的经验,也要通过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来强化它,哪怕只是告诉自己说「你很棒,因为你在努力地自助」。
无需记录对抗时间少于预期时间的失败经验,因为我们需要日记带给我们的,就是逐渐累积的自信心。
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把注意力从冲动或思维转移,并重新聚焦在其他合理的行为或活动上,是件极其重要的事。
重新聚焦的长期目标是「永远不再用强迫行为对强迫思维或冲动做出反应」,但是,中期目标则是「在实施任何强迫行为之前,建立时间延迟」。
有时候,强迫冲动来势过于凶猛,致使我们不得不缴械投降。即便如此,我们也没必要过分自责。
切记:在执行四步骤法则和改变你带行为同时,我们思维和感觉也会随之改变。
如果我们在延长了等待时间和尝试了重新聚焦之后,仍然屈服于症状,并实施了强迫行为,没有关系。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继续去「重新确认」这个行为,让自己接受,这一次,我们被强迫症压倒了。
我们需要提醒自己:
我不是因为手脏才洗手,而是因为我得了强迫症。这个回合,强迫症赢了;但是下一次,我会等待更长的时间。
如此一来,即便我们真的频繁洗手、反复检查门窗、不得不反复数地砖有多少块,其中也包含了行为治疗的因素。
因为,把强迫行为重新确认为强迫行为,是行为治疗到一种形式,这大大强过实施了一个强迫行为却没有在头脑中给它作出一个清晰的「心理标记」。
;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