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什么呢?
商朝时期的人们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始。
据司马迁《史记·夏本基》记载:“自夏禹时起,已备贡品。或曰将禹将君江南,计而崩,因葬焉,曰将查。会查人,会计也。”据记载,大禹曾举行过一次全国进贡会议,以评估各地进贡情况。当有人因治水功勋而欠债时,大禹就处决了他。从此,大禹开始了会计、审计工作,即“会稽”工作。虽然这里的会计核算只是一种对财务统计方式的致敬,但我国的会计审计制度却一直萌芽。我国最早的记帐方式的书面记载出现在商代,采用单簿记,一般来说是一种流水帐,用书面记帐的方式记录经济收支项目。商朝统治者经常通过占卜来求神,并根据神的意志做出决定。龟甲和兽骨上的铭文是商朝皇室在占卜时写的。
根据前人对甲骨文的研究,商代的“会计”记录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每一个经济事件都是以文本叙述的方式进行记录的,反映了经济事件的基本内容,并且对内容陈述的顺序没有统一的规定,只能从文本中加以解释清楚。当时,有专门的账簿,叫做“账簿”,它是由竹篾和麻绳串在一起制成的。第二,对每一项收入和支出,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在“简明手册”中进行登记。
每个经济项目在小册子中的位置是由自然类别决定的,而不是由经济活动的相互联系决定的。神谕记载了经济事件的月份和日期,有些地方还记载了某国王的年份和统治时期。如果动物的使用记录、品种、数量、地点等信息非常清楚和完整。在商代甲骨文中,反映事物数量变化的一到十的数字已经完全确立,这些基本数字已成为中国数学运算和会计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也建立了数字系统,甲骨文中有“一”、“十”、“百”、“千十”的特殊符号。这种“核算”的记录方法更全面地反映了经济事件的内容。第三,行为动词代表经济活动的性质和记录方向的基本取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人们仍然不能将一些动词作为记录的符号,只能根据生产、生活和战争中的一些行为,模仿一些具有动词意义的词来表达,如“得到”、“进入”、“使用”、“出去”等。
这三个特点反映了我国“单一记账法”的初始形态,从严格意义上讲,文本记账法既不是规范的记账法,也不是清晰的记账法符号,也不是固定的记账法格式,但商代的记账法具有单一记账法的思想,这种单一核算的思想适应于低水平的生产力,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伴随。在那个时代,单一会计是极其简单的,但它是中国古人在三千多年前创造的最早的会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4-11-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