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个人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职业而不选择其它职业,为什么到这个地方而不去其它地方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就业动机支配的。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
1、常见心理问题。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大学生的理想丰富多彩,在择业时对理想的追求又比较强烈,而部分毕业生缺乏经验、眼高手低、对自己往往有过高的评价或盲目就业,一旦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单位或在单位中不能胜任工作或不能和恋人在一个地区工作等等问题的显现,使毕业生产生焦虑、紧张、急躁、怯懦、自卑、嫉妒等心理,从而拉大了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2)独立与依赖的冲突。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给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作为学生来说,家庭的过度保护、学校的旧的教育模式使其缺乏相应的独立自主能力、抗压能力,当他们要为自己的未来进行选择时,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时,强烈的依赖心理和竞争意识的缺乏,往往使毕业生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推迟就业或不就业呈逃避状态。
(3)自我评价与社会认同的冲突。学生毕业时手里都有专业文凭和多种资格证书,对自己的评价总体是较高的。但学生在校时,学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素质培养,导致毕业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的缺乏。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忽视了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良好的素质。学生的自我预估与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在此择业就业期间,这种矛盾使部分毕业生产生了心理冲突。
2、心理调适策略。
(1)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要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一步到位的观念,要根据自己的实力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要客观面对现实、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要避免从众心理、依赖心理、怯懦心理,不盲目追求知名企业,不用别人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标准,不要一味的依赖学校、家长、老师的帮助,要主动的积极地去寻找机遇。
(2)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要正确认识社会、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包括就业政策、就业机构、劳动力的供求状况、招聘信息等。要备好求职材料包括求职信、个人简历、推荐表、学业成绩及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等材料。要学习相关的择业技巧包括了解择业程序、学习面试礼仪、注重形象的塑造。
“90 后”高职大学生是崇尚自我、个性张扬的一代;是过早成熟又幼稚十足的一代;是新时期的开拓者、新型的一代。大学作为“90 后”高职学生来说,是他们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人格品质,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健康的情绪与情感的圣地。我们只有正确全面的了解“90 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环境,进一步塑造健全的人格,使“90 后”高职大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二:
1、焦虑心理: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为盲从、自负、自卑等原因,求职时遭受拒绝或失败等挫折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它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
2、自卑心理:一些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偏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过低评价自己的意志力。表现在择业过程中,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不敢参与择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等等。
3、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有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我评价过高,择业条件苛刻,形成自负心理。
4、盲从心理:有些毕业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毕业生,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在求职择业时,从不按自身具体条件独自思考、分析,盲目效仿,即使是求职材料,也是千人一式,众笔一辞,没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因而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5、攀比心理:青年学生大多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起攀比心理,形成了较高心理期望值,这种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迟迟无法签约。
6、依赖心理: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而寄希望于学校、家庭或就业主管部门,缺乏择业的主动性等,思想和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当大学生遇到了就业心理困扰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调节。
1、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所以每个毕业生对自己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
2、要积极调试自己的职业意向与职业抱负。
人生是大海,得学会掌舵。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条件和爱好来确定航向。有些大学生自认为天之娇子,找工作往往眼光过高,常常产生要么他看不中人家,要么人家看不中的现象,从而造成就业受挫,产生心理失衡,因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不断调适自己原有的不切实际的就业取向,使自己的心理定位与择业目标相适应。
当代大学生要求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择业时要看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的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
3、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坚强的自信是伟人成功的源泉,自信能使平平凡凡的人做出的惊人的事业来,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要不断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要充满信心,主动出击,要相信自己的才能,满怀信心地推销自己,展示自我。
4、志当存高远,脚要踏实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学生就业要“志当存高远”,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与此同时,毕业生还应做到脚踏实地,仔细认真的做好每一份工作,使自己的求职愿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当代大学生遇到各种就业问题都要及时自我调适克服。大学生不能仅仅适应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校园氛围,更要适应“大风起兮云飞扬”的社会,以积极的心态, 顽强的斗志,稳定的情绪,热观的心情,必胜的信念,创新的意识,向自己理想的目标冲刺。
毕业生哪些心理阻碍就业和解决方法
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眼高手低使毕业生遭遇就业尴尬。
据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900名受访者中,五成人认为大学毕业生谋职时眼高手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林永和说,目前,这种不良的求职心态很普遍,可能对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毕业生跳槽七成原因是眼高手低
“他们眼高手低的表现大致分为三类,即看不上小事,不愿尽心干;老想干大事,但又没经验;这山望着那山高,老想挑或跳到更好的地方。”林永和告诉记者。
一名毕业于名校的学生对记者说:“我怎么能去小公司,看以前毕业的学长现在都混得那么好,我也应该做大事业。”心气高的不仅是正在求职的毕业生,有些入职早的同学,也没有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有位同学说自己不想每天都干鸡毛蒜皮的小活,总盼着有天能干大事。而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新入职的毕业生跳槽,70%是因为眼高手低,不能从头干起。
浮躁和攀比让心理失衡
浮躁的心态导致了毕业生“眼高”。“浮躁的心态,说到底就是求名、求利和两者兼得。”林永和说,现在求名的人变少了,而求利和两者兼得的人多了。这类毕业生其实就是太注重人生存的本能,哪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就奔哪去,以至于他们不安心工作,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随时准备跳到更好的地方。另外,过强的自尊也使毕业生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盼望着能超越别人,也会变得眼高。
“缺乏工作经验让毕业生手低。”林永和分析道,现在有些毕业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涉世未深、能力不足,在求职时,和周围人比较,就特别容易因自身的劣势而感到自卑。
因此,这些毕业生梦想着超越别人、干大事,但实际上却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这就让自尊和自卑纠结在一起,内心有两股力量在对抗。这样极易打破毕业生的心理平衡,一方面,总是想着“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在这个单位真是屈才”等,以至于持续处于焦躁不安的情绪下,久而久之,会危害心理健康,让他们变得冷漠、暴躁和焦虑。
择业就业四项法则
林永和告诉记者,他最近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想对眼高手低的`毕业生提出四项就业法则。
一是“择人所需”,即自己要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考虑,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不能异想天开,只想一步到位。如果有适合自己特长的工作单位,小点也不怕,能得到锻炼才是目的。
二是“择业所长”,如果你选择的单位或行业有发展前景,即便不是国家机关、跨国公司或热门行业,也要降低心理期待值,投入到这些工作中。
三是“择家所利”,指的是选择职业和单位时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要多站在家庭和亲人的角度考虑,如是否便于照顾父母;不能总是无休止地挑三拣四,要考虑家人的感受。
四是“择己所长”,即兴趣对人的工作热情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做自己喜欢的事,成功率更高。因此,不必太在意外在的东西,这才能充分发挥你的优势。
一、求职前作详细的策划。求职者在求职前应作全面详细的策划,它包括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对准备应聘的职位所需哪方面的能力有所了解,你的竞争对手主要地是哪一类的人,他们和你相比,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同时还应确定好求职的渠道,如:是通过网上进行求职还是通过传统的渠道去求职?或是两种方法相结合去求职?又或是通过自荐的方式去求职?这些都得根据你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况无算乎?”。
二、对要应聘的职位应有相应的了解。求职者只有对自己应聘的职位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围绕该职位,写出有针对性的简历,在面试时才能提出于该职位相关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例如,你应聘的是广告文案的职位,如果对该职位有相应的了解的话,则在写简历或面试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着重地介绍你自己在文字功底、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和创意方面的优势,而不会因望文生义,只表现你在文字功底方面的才能,要知道,一个广告文案者的创意才能和协作能力有时比文字功底更为重要。
三、面试时应把握好分寸和技巧。
1、不能过于被动。通常,在面试时过于被动的人都会错误地认为只要事先按一些有关面试技巧的文章里所介绍的去准备好主考官可能要问的问题的答案,然后主考官问什么问题自己就照着答什么问题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个很大的错误,因为我们哪怕事先准备的怎样周到,到了面试时主考官都可能会问一些我们出其不意的问题,而且用这种方式去面试,过于被动,容易被主考官牵着鼻子走,容易被问及一些对求职者本身是劣势性而且难以用技巧去掩饰的问题,如对方如十分看重工作经验的话,对方首先就会问你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如果求职者是刚毕业出来的话,应如何回答呢?说谎显然不行,说经验并不是主要的主要要看个人能力之类的话吧说服不了对方,很可能就会因此而泡汤。而如果求职者能运用先发制人的策略就不同了,例如,在一开始谈话时就要牢牢地把握主动权,一阵寒喧过后就有意识地引导主考官问你你想他问的问题,而不给他思考时间来问你他想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当然你早就准备好了,只有这样,求职者才能牵着主考官的鼻子走,让他顺着你的思路去问你你想要他问的问题。
2、尽量讲述你曾做过的某个成功的个案,以此来表现你的卓越才能。因为个案的说服力是最强的,但这要很有技巧地引导主考官认真地听你讲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⑴、在保持真实性的前提下,事先要尽量将该个案编得有故事性、情节性。
⑵、在讲述前应先引起对方对你要讲的个案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可能对此个案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或者对它的曲折性、困难性、传奇性做一个概括,使对方自动问你这个个案的详细经过是怎么样的,然后你就可以说这样可能要花你多些时间,这时对方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会叫你尽快讲出来。
⑶、在讲述时注意保持与对方目光适当的接触,这样一方面可表示对对方的重视,是一种礼貌,另一方面则能起观颜察色,时刻注重对方的反应的作用。
⑷、一旦对方表现出有些不耐烦的情绪,你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运用一些技巧使对方再次提起兴趣。比如在讲到一个广告个案在实施的过程时,你可以叹一口气,略作停顿,吊一吊对方的胃口,等对方问你为什么叹气时,你才继续讲那时遇到了很大的因难,但你还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将它解决了。
总之,为使对方能听完你的故事,应尽量运用技巧,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记住,讲述一个成功的个案并让对方认认真真地听完比任何的说服方式都有效。
3、姿态不能过高或过低。在面试过程中,所表现的姿态过高或过低都是错误的,表现的过高令人难以接受,必竟现在是“买方”市场,而表现得过低又会被对方看低,认为你没有真才实学。正确的方法是原则上保持中庸,再因人制宜,该高的则高些该低的则要低些,但不宜过头,应掌握其火候,即使要说些好话也要巧妙些,切不可过于露骨。
四、要趁热打铁,突破最后一关。事实上,如果当时面试的人就你一个的话,那么,能否被聘用一般当场就可以决定了。如果对方对你所表现的态度很为热情,同时又说要考虑考虑,则表明他对你已有很大的好感,只是可能性格上的尤柔寡断,还有点犹豫,这时如果被动地等候回音就有很大的概率会使你功败垂成,失去这次机会,这时,我们就要运用一点技巧来促使对方当场下决定了。比如你要是个跳槽者,则可以说如果不离开原单位的话你明天就要到某地出差,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回来,这样就可以迫使对方下决定了,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对方都会决定聘用你的,如果当时不被聘用则表明你真的还不合对方的要求,以后被聘用的概率也是非常之少的。
面试:了解企业文化
设计一份精美简历,参加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准备一套职业服装,背好英语的自我介绍,是应届生们求职时所做的事。
但这些准备还不够。公司来到你们学校进行招聘宣传的时候,你幸运地通过考试而进入面试的时候,你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听报告或回答面试人员的问题,你所要做的重要一点是了解企业的文化。
企业的正式员工有时也没有融入企业的文化。因为文化不是一个实体,它包含企业的精神,见证企业的发展,也预示企业的将来。企业的理念、价值观、团队合作都是其中一部分。
大公司凭借自己的实力,总是有机会在很多场合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应届生们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了解。但公司的宣传词通常比较概括、简洁,单凭此无法真正获得对公司的了解。公司的文化是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了解公司的详细的发展历程是应聘者应该做的。公司招聘新人,是它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链条。或者公司原有的业务需要扩大规模,或者公司需要开展某项新的业务等,招聘新人是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服务的,并非是公司每年有义务地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把公司招聘看成是整个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步棋,求职者便更容易把公司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判断自己是否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而在面试的时候就能使自己思考问题上处在和面试人员同等的位置,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命中率。
通常在几名候选人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具有与公司的文化相融的个性的求职者是最后的成功者。比如新东方学校招一个秘书,可能会选一个有培训教师潜质的人,而不是一个只纯粹做文秘工作的人。
大公司有着完整的制度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公司自然有专门的人来建立和推广自己公司的文化。小公司一样也没有,其实小公司是要等你进去后,与所有的员工一道在创业的过程中去逐步完善公司的制度,形成公司的文化。你在这里进行的是创造。小公司的招聘不像大公司那样有那么多的考试,往往是老板亲自面试你,当然也有特别的要求,如你的实习经历。但最主要的是员工的勤劳的品质,所有的小公司都特别看重这一点。企业在初创阶段,框架刚刚形成,需要所有的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尽量少的人力资本完成尽量多的积累。你是按照一个会计的岗位招聘进去的,但实际上却有可能让你去帮忙跑营销。周末老板和别的同事在那干活你也只好加班却不好提加班的报酬。员工的忠诚是小公司老板对求职者的重要要求之一,员工跳槽对大公司影响不大,却很容易打断小公司的整体规划。
不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求职者的强烈的进取心和积极思考都被看好。职业顾问作出总结,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业员工是优秀的,老板说一声再去做的是一般员工,老板催了两次才做的就是不称职的员工了。面试的时候表现出你的上进心以及你的适应能力,是求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上班:融入企业文化
进入公司的第一天是你正式接触公司文化的开始,也是你“从零开始”学习的起点。公司的氛围,主管的作风,同事的特点,是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需细心体会,以融入公司的大环境。
新员工在第一次接受正式培训时,培训人员就会对公司文化进行具体的介绍。公司概况的介绍是个具体的数学公式,把它运用到解题过程中才能充分理解。所以员工要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靠悟性去进一步的了解。培训时有机会到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的岗位,对整个公司的操作流程甚至运作模式都有所把握,这是你展示你的学习能力的时机。
培训的目的是让新员工获得技能。大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主要是知识,在实习时是对社会的初步了解,进入公司以后工作所需的技能是要完全靠自己去练习的。培训提供了极好的缓冲期,新进大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观察和思考,提出疑问,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快地融入集体。
主动对刚开始工作的大学生极为重要。主动地加班是司空见惯的。“朝九晚五”是那些成熟的公司里成熟的员工的工作描述。多花点时间去熟悉手头的工作,多做点调研以熟悉市场,是新员工的可塑性的一个表现。特别是一些时间相当较自由的工作,新员工们更需要呆在办公室,一方面让同事知道你的确在努力,另外遇到难题与他们交流比较方便。
主动地向同事、主管请教是新员工被接受的有效手段。一进公司便使自己表现出无所不通,会让周围同事把你当作个狂妄自大的人,认为你缺乏团队精神。实际上新员工总是会遇到问题,需要和同事商量。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和同事的关系便进了一层。孤军奋战的人在公司里是不可能有立足之地,只能让一个人在单位里逐渐地孤立起来,而无法融入整个的集体。
超越工作范围是员工主动性最突出的表现。职业顾问作出总结,雇员不会因为仅仅干好了本职工作就能得到提拔,得到提拔是因为他们主动出击。进入别的员工没有开拓的新领域,努力拼搏,取得一番成绩,这就是你在公司的地位被确立的资本,同时使你获得升职的机会。但是开拓新领域时你必须拼命,没有谁指导你,大家都没有过这方面的直接经验,你摸索的过程是你收获的过程。
每个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都要思考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大的分类是技术研究和管理两类,但每个大类的下面有很多细分的种类。比较典型的做法是从作市场开始,结合技术研究,最终走上管理岗位。在公司里有机会从事不同的岗位是极好的锻炼。每个部门和其他部门是紧密联系的,你的个人的工作的调整是和公司的整体的策略有关的。你有了在不同部门工作的经验,那你会更在和公司策略的结合上,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上会更有优势。这时你就能深刻体会到企业的文化内涵,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职业顾问提醒应届生们:公司里呆不到两年就去跳槽通常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公司的成长是较快的,每个公司有它的特殊性,工作时间太短,了解的只是表面现象,学到的只是点滴技能,对公司的文化无从把握。这通常导致低层次的跳槽,浪费自己的时间,因为换一份工作通常又要从了解新公司的文化,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