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朋友,详细介绍给你了!
吴文俊
吴文俊,中国人,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当先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文俊在数学上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拓扑学方面,在示性类、示嵌类等领域获得一系列成果,还得到了许多著名的公式,指出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他还在拓扑不变量、代数流形等问题上有创造性工作。1956年吴文俊因在拓扑学中的示性类和示嵌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获。
机器证明方面,从初等几何着手,在计算机上证明了一类高难度的定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定理,进一步探讨了微分几何的定理证明。提出了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理的新方法。这项工作为数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将对数学的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中国数学史方面,吴文俊认为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分析提高,再抽象出一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最终达到解决一大类问题的目的。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在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的成就也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吴文俊 科技名人
数学家。 上海人。 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吴文俊公式、吴文......
吴文俊(1919~ )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法国留学,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巴黎、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进行数学研究,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名誉所长,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常务委员、主任等职。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主要从事拓扑学、机器证明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突出成果,是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52年刊印出版的博士论文《球纤维空间示性类理论》是对纤维空间基本问题的重要贡献。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已被编入许多名著。这项成果曾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0年代继续进行示嵌类方面的研究,独创性地发现了新的拓扑不变量,其中关于多面体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庞特雅金示性类方面的成果,是拓扑学纤维丛理论和微分流形的几何学的一项基本理论研究,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近年来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文俊原理(国际上称为吴方法),实现了初等几何与微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一重要创新改变了自动推理研究的面貌,在定理机器证明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机器发现和创造定理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吴文俊
吴文俊,中国人,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年当先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文俊在数学上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拓扑学方面,在示性类、示嵌类等领域获得一系列成果,还得到了许多著名的公式,指出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他还在拓扑不变量、代数流形等问题上有创造性工作。1956年吴文俊因在拓扑学中的示性类和示嵌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获。
机器证明方面,从初等几何着手,在计算机上证明了一类高难度的定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定理,进一步探讨了微分几何的定理证明。提出了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理的新方法。这项工作为数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将对数学的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中国数学史方面,吴文俊认为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分析提高,再抽象出一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最终达到解决一大类问题的目的。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在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的成就也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吴文俊 科技名人
数学家。 上海人。 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 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吴文俊公式、吴文......
吴文俊(1919~ )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法国留学,先后在斯特拉斯堡、巴黎、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进行数学研究,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名誉所长,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常务委员、主任等职。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主要从事拓扑学、机器证明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突出成果,是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52年刊印出版的博士论文《球纤维空间示性类理论》是对纤维空间基本问题的重要贡献。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已被编入许多名著。这项成果曾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0年代继续进行示嵌类方面的研究,独创性地发现了新的拓扑不变量,其中关于多面体的嵌入和浸入方面的成果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庞特雅金示性类方面的成果,是拓扑学纤维丛理论和微分流形的几何学的一项基本理论研究,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近年来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文俊原理(国际上称为吴方法),实现了初等几何与微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一重要创新改变了自动推理研究的面貌,在定理机器证明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机器发现和创造定理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