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说要抵制看电影鼓励看书?看电影和看书的区别是什么?读书比电影优越在什么地方?
并且电影作为一种功利性较强的载体,它需要更多的去迎合大众,就像上述所言,小众影片因为影视剧的成本会逐渐减少,所以现如今会更多的出现偶像/肥皂/屎尿屁类型的片子,所以反过来可以说,大众电影是一种与低俗需求相互呼应的存在。因为需求低俗,所以降低门槛,又因为降低门槛,所以被更多的低俗所淹没。
(或者有人会说纪录片,但纪录片也有很多种,传统的而今已然越来越少。)
电影和文学的显著区别在于,如果用积木举例,那么电影就是一个成品的飞机/航母,零件就那么多。而书,则更像是无穷尽的散件,乍看之下或如黄沙般枯燥,但却因为个体理解方式或程度的不同而能完成更多的形状。
因而从思维拓展性去看的话,就如同古人所言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一样。影视更容易受到其画面表现内容的诱导,而书籍需要自身不断地去拓展思考。不过这也非必然,毕竟还有些尽信书的反面教材。
那么一些优秀的影片和优秀的书比较呢?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什么?
仅以优秀而言,仍然像我上述所言,只是可以延展出来的优缺点还是很多的。
阅读理解上,书籍近似呆板的表现形式,无法像影片那样将抽象晦涩生疏的内容直观具象化,对于拓展阅读群体上,再优秀的书籍阅读量也难以与其改编的影视剧相比。
记忆存储上,受限于第一条理解,再怎样惊心动魄的文字如果无法理解,也无法做到像影视那样浅显直白,而这直接就影响到了记忆,尤以外文效果最为显著。以日文为例,大多数从小说原著改编的动漫真人作品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反观小说原著却少见原本/译本。
固定时间内的局限性,书有引楔序跋,都是为了更好的自我展示内容,然而与一则短短三五分钟的预告片相比呢?却需要更长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而越优秀的书籍,时间越长,反之影片少有时长变化。
我是一个电影爱好者,《肖申克的救赎》《教父》《小鞋子》《美丽人生》《控方证人》,诸如此类。
拿优质的小说类的书籍和优质的电影做比较话,电影带给我的感触更为强烈直观,让一直在书籍中,电影中追寻某种东西的我,在寻寻觅觅中带来快乐。
有人说电影被赋予了导演的主观意识,我就纳闷了,书籍难道不是作家的主观意识?
书是一个人完成的;电影是多人,一个团队共同反复打磨,演员与导演与编剧相互间思想上的互相碰撞。在人物形象的表现上,我相信电影会更加细腻。
一本书,需要一个作家写几个月或者几年,一部电影需要一个团队几个月或者几年(当然这些时间成本不是全部用来构思,主要精力是耗费在制作上。)从付出上来看,电影不该被否决。
看一本书要几天,几个月,看一部电影要花费2,3个小时左右。从投入与回报来论,看电影是养动物,而看书是养植物。
"电影作为一种功利性较强的载体,它需要更多的去迎合大众,就像上述所言,小众影片因为影视剧的成本会逐渐减少,所以现如今会更多的出现偶像/肥皂/屎尿屁类型的片子,所以反过来可以说,大众电影是一种与低俗需求相互呼应的存在。因为需求低俗,所以降低门槛,又因为降低门槛,所以被更多的低俗所淹没。" 我想说,请你管好你的嘴! 这种见解完全是因为在井底生活久了,妄想天鹅又无果所产生的!也有很多娱乐型的书籍,都市小说,玄幻小说。电影也是一个道理,并不是每一个作家都能达到鲁迅那种境界,也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会是好电影。书籍文化已经几千年了,而电影只有短短百余年,我坚信电影会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书,电影,音乐,画作,歌剧都是思想的载体,本生并无好坏,没有孰高孰低,你能说贝多芬,梵高,鲁迅,迈克杰克逊,谁更优秀吗?我们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要听他人的偏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说的是一千个影迷就有一千个肖申克。
最后说一下个人看法(只供讨论):电影相比于书籍是更为高级的载体,他的传播范围广,趣味性强,更为生动,形象。我相信随着人类技术的提升,可以让人有设身处地的感受。如VR,或者更高科技的载体,让我们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读书可以很直观的知道细节上的描述,只要识字就可以。
看电影细节描述要看的人自己去慢慢体会和发现。
嗯,我挺认同你的观点
求采纳喔!
照你的意思说看电影就没有看进心里去的咯,看书就一定能看进心里咯?
如果电影是回忆!而书则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