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天养成一个习惯?
没有统一标准。
一项评估行为变化的研究发现,养成一种新的习惯,比如每天吃一片水果,平均要花66天时间。这种改变实际上可能从18天到254天都有可能。
研究人员发现,适应时间是新行为和个人行为有多大关系的函数。如果你正在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日常锻炼,那么给自己一些时间让它成为例行公事。它可能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甚至在21天内也不会发生。
良好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最终由优良的外在行为体现。因此,习惯的培养主要应通过行为训练和行为强化来进行。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
个体的行为,其生理上的机制主要有无条件性(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和条件性(条件反射)两种类型。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由条件反射类行为组成,是个体受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
对少年儿童来说,有明确目标的教育训练对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合理使用各种强化手段和方式,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行为训练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培养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即符合主体(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客体(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而且还依赖于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21天以上。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
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
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一个人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人们“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