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男孩的心理

 我来答
你即来5344
2022-05-02 · TA获得超过6693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2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98万
展开全部

单亲家庭男孩的心理

单亲家庭男孩的心理,随着离婚率的升高,我国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孩子是一种特殊的群体,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怀的太少,下面和大家分享单亲家庭男孩的心理。

单亲家庭男孩的心理1

一、悲观自卑。

由于家庭不完整,与其他孩子相比,单亲家庭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爱比较少,导致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差。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和进取精神,总感觉各方面都不如人,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终日孤独消沉,得过且过,总想着尽快离开学校去独立生活。

二、仇视封闭。

由于家庭分裂,父母感情不和,容易使孩子产生敌视心理和封闭心理。有些孩子把对父母的恨转化为对老师、同学的冷淡,甚至敌视、厌恶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有报复和攻击行为;有的学生走入另一个极端,即封闭自我。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把父母的离异作为参考,评价人和事,不轻易相信别人。从不表白自己的心愿,给人的印象是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与人相处缺乏热情,不愿与人交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对集体和他人的事漠不关心。

三、自恋孤僻。

由于成长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经历,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灵扭曲,嫉妒心理和自恋心理尤为强烈。对他人的长处、优势、荣誉和成绩十分不满,抱有憎恨情绪,冷嘲热讽,甚至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他们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傲视一切,抱怨别人不重视自己,不分时间和场合的自我展示。

四、学习两极分化严重。

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是后进生,只有少部分是优秀生。由于家庭的不稳定,使学生失去了安全感,整日忧心忡忡,很难安下心来认真学习。只有个别学生由于父母的离异,反而懂事而成熟,学习成绩因而特别优秀。

另外,由于意外事故或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其子女的心理比前一种要健康的多,他们自卑心理轻一些,性格比较正常。由于失去了一方亲人,他们反而变得很懂事,对活着的亲人更加爱戴,比较听家长的话,学习也比较努力。

单亲家庭男孩的心理2

1、焦虑

对人焦虑是调查与他人接触时,对困难和失败的预感程度的指标。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

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他们的监护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对人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2、自卑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3、自责

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从而自我责备、自我鄙视、自我轻蔑,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

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4、抑郁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

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5、妒忌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足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

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

6、逆反

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车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7、自闭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

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别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缺乏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且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单亲家庭的孩子错误的教育方式

1、溺爱式教育

很多夫妻离异以后,孩子跟着其中一方生活。这时候负责照顾孩子的家长往往会出现溺爱式教育。因为家长觉得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有所亏欠。所以一直对孩子千依百顺,不管孩子在物质上提出什么要求都尽量去满足,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娇生惯养,不管处理什么事情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团结同学。

2、放任式教育

养育孩子的一方家长可能在与前妻离异以后,就对孩子不上心了,让孩子“自由生长”,不管孩子行为是否得当,都不管不问。这样容易造成孩子没有归属感,经常感到孤独失望,对生活没有热情。生活上也容易导致孩子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难以管教。

3、专制式教

这类家长在离异后,喜欢把人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以后能有所作为,弥补自己内心的缺陷。这种家长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许多压力,使家庭缺少欢声笑语,孩子容易变得自卑、害羞、孤独、内向。这一切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都是不利的。

单亲家庭男孩的心理3

01 、越界

越界,主要是责任越界。

单亲家庭,大多数行为表现的背后,都隐藏着不开心不快乐。当孩子感觉到妈妈不开心不快乐,孩子会觉得这是我的错,妈妈的不幸,都是我导致的。孩子会感觉到内疚。这是孩子的心理。

妈妈把自己的感受——妈妈与爸爸互动的感受——潜意识传递给了孩子,这种氛围会几乎会弥漫到孩子生活半径的所有范围。这是孩子的生活氛围。

为了防止内疚,孩子会无意识的避免发生开心快乐的事,有意让自己去体会妈妈的痛苦。并且会将这种反应机制延续下去。待孩子成年,面对亲密关系的时候,这种心理机制会表现的更明显。

以上,大概就是单亲家庭的成年单身爱情路上遇到的核心机制吧。

02 、防御

单亲的成年人往往觉得:妈妈的幸福是我的责任,妈妈不幸福,都是因为我。而且,如果我在妈妈不幸福的时候恋爱,会让我感到我背叛了我和妈妈的生存联盟——共生体,我会内疚。

为了防止内疚出现,他们往往会主动选择困难的,艰难的,容易不快乐的事。在他们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妈妈都还没有获得幸福,我现在也不可以快乐,不可以恋爱,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开心的事等等。

03 、认同

单亲家庭中,孩子会认同妈妈对爸爸的评价。而单亲家庭中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往往是负面的。

结果就是:

如果单亲家庭的孩子是女孩,女孩就会觉得所有男人都是渣男,男人都靠不住等等。这些泛化的认知,会被代入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去验证。

一方面,女孩为了证明这个认知的正确性,会将男生往渣男和靠不住的方向激发。直到激发成功。

另一方面,如果激发不成功,那将说明妈妈对男人的判断是错误的。这个错误的感觉会冲击女儿对妈妈的信任,这会激发女儿产生背叛共生联盟的恐惧和内疚。

一旦产生内疚,女孩就自动启动了防御机制而忽视妈妈的错误判断。大概就是这两个原因,让单亲女孩很难靠近幸福的爱情关系。

如果单亲家庭的孩子是男孩,男孩就会觉得我最大的责任就是让妈妈幸福。因而放弃了发展自己心理技能的任务。

并且在背负这种责任的时候,会被妈妈的心态(对待婚姻关系的心态)所笼罩而拒绝走进亲密关系。这种拒绝是潜意识的。

有时候他们表现得有点像妈宝。

因为他们会觉得什么都要先满足妈妈,要听妈妈的意见,妈妈幸福,我就幸福。妈妈不幸福,我就不幸福。

他们会觉得:如果我有了女朋友,是对妈妈和我的共生联盟的背叛。如果我恋爱了,而妈妈还没有再婚并获得幸福,我会感觉到内疚。于是,他们为了防御内疚,索性拒绝恋爱。

有时候,他们会在妈妈对爸爸的负面评价中,慢慢认同妈妈对男性的评价,并且潜意识里让自己更接近妈妈口中的爸爸。

我想,这大概是单亲男孩容易单身的原因。

04 、缺失

主要是父亲的缺失。

父亲的缺失,让单亲家庭的女生对男性的行为感到陌生;对男性的感知上的缺失,又导致很渴望男性的爱,但是又仅止于想象——因为,以往,在家庭环境中缺乏与父亲的互动,因而缺少了可参照的异性互动体验。这就导致,单亲女生想要脱单——那种不分手的脱单,困难重重。

父亲的缺失,也让男生失去模仿的对方。甚至有的男生会产生性别认同障碍。当单亲男孩在家庭中没有了自己对男性行为表现的感知,有的男生会过分敏感、软弱,有的男生则控制欲极强。

二、单亲子女,如何得到幸福?

根据我的观察,你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开始做尝试。

01 、自己领悟,自己学习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1、责任区分。

要认识到:妈妈的幸福,是妈妈的责任;你的责任,是让你自己幸福。你幸福之后,才会带着妈妈也感觉到幸福。

你可以鼓励妈妈再次恋爱,结婚。但不要用妈妈还没幸福当借口,来逃避自我心理的发展任务。

2、学习:用陈述内心代替情绪化的表达。

情绪化,是单亲女生比较普遍使用用的表达方式。这可能会给单亲女孩恋爱顺利进展带来变数。

当你面对男朋友,想发脾气的时候,问自己,你想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回应。然后尝试用陈述的语气,表达你的内心。也许结局会不一样哦。

有的单亲男生也会情绪化。同样可以尝试陈述内心情绪的方式,表达自己。

3、你还可以努力做到:贴近真实关系,体验当下。

有的单亲女生,面对有好感的男生的靠近,仍然会下意识地抵触。单亲男生面对喜欢自己的女生,可能会下意识的拒绝。

事实上,你想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你就去要。面对亲密,你不是只有下意识抵触这个反应。你可以发展出你想要的互动模式。

去体验当时的感受,情绪,意识。根据当时的感受和你心中想要的东西做出反应。

甚至,你可以在平静下来以后,向对方倾吐你心中的负面情绪,用语言陈述那些刚刚在你心中产生的波涛汹涌。让它们流过,然后平缓下来。

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是对个人成长来讲非常有价值。

你可以靠自己。但是当你发现靠自己好像做不到的时候,果断去找一个你信任的心理咨询师,也是很明智的选择。

有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你领悟和成长所需的时间,会有不同程度的缩短。具体的,因人而异。

02 、有一个情绪稳定的对象

稳,是非常难得的心理状态。

当你的心理成熟稳定的时候,你心里的空间会被拓宽。由此,你便会获得足够的空间,容纳你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你开始能够体验到更多美好的事物。

但是,如果你的心理一直停滞不前,所有美好都只是停留在幻想层面,那你对美好体验可能就只有望洋兴叹,望梅止渴的份。

心理状态稳定的对象,他们可以支持和保有一段稳定的关系。稳定的关系,对单亲孩子来讲,就像一个盛满养料的容器。这样的关系对单亲孩子而言,就像肥沃的土地对植物,是抱持和滋养的。

心理稳定的对象,就像宇宙中的一个恒点。无论你怎么移动,怎么波动,他/她始终都在那里,稳稳的,给你恒定的关注。

相处久了,你就发现这种稳定的关系带给你的影响,它会慢慢改变你的生活。你的心理成长,则是顺带的。

只是这样的对象太难得。想要遇到,真的靠运气。

正好,我们社群中就有这样的会员。

03 、妈妈先做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幸福起来

妈妈幸福快乐起来,孩子就会跟着快乐幸福起来了。

模仿,贯穿人的一生。从生下来的那一刻,直到生命终结。

小时候,当我们看到父母做事,我们就会跟着学。长大后,这些行为就成为了本能。我们不需要费力,就可以做到这些事。

同样的,单亲孩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很快乐很幸福的时候,孩子也会模仿。这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我看到很多案例。单亲妈妈再婚后过得开心快乐的,孩子也都过得快乐了。当妈妈的幸福有了着落,孩子心里也会松一口气,然后就有有精力去发展他/她自己的幸福关系。

所以,如果现在看这篇文章的是单亲妈妈,不论你什么年纪、什么情况、哪怕条件有限,你都要勇敢地、尽可能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你的快乐,将会打开孩子身上的枷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