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历史方面的读后感 跪求~~~!!!!

不要从网上复制过来的啊啊啊啊~!!作业~~!!!重要的作业~!!!要完整的整篇文章~!!!符合高一学生的水平!!... 不要从网上复制过来的啊啊啊啊~!!

作业~~!!! 重要的作业~!!!
要完整的整篇文章~!!! 符合高一学生的水平!!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d37c16fdd
2010-07-27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00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575万
展开全部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解放战争》读后感

  军旅作家王树增创作的《解放战争》,与其说是一幅军事战争的历史画卷,不如说是一篇记录着我们前辈们精神历程的壮丽史诗。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我们又有了一份新的感动和体验。感动的,不仅仅是书中对战争细节的揭秘或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宣示,更多的是体验到了书中所揭示的一个人类历史发展永恒不变的规律——人民是决定历史走向的最终力量!

  解放战争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内战初期,国民党各个方面的实力都大大超过共产党。在军事方面,国民党军队达470万,装备精良;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只有127万,且装备简陋。无论是国民党内部,还是当时的世界舆论,都认为这场战争的胜负没有悬念。可战争却在短短的4年里来了个大翻盘。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以弱胜强取得最后的胜利呢?所有这一切根本无法用军事理论去阐释。但偶然中体现的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团结了要求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先进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一切革命力量,实行了符合中国人民要求的一系列政策。

  在政治方面,共产党所主张的政治理想,就是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抗战结束之前,毛泽东就说过,我们要建设一个这样自由民主的中国,即:“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政府,建立一个自由、独立、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在经济方面,我党的土地政策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和土地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参军支援前线成为热潮。正如毛泽东所指出,“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在延安的时候,外国记者曾经问过毛泽东说:“你能不能和国民党军队作战当中取胜?”毛泽东给的回答,根本就没有提到“军队”两个字,他说:“那就要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蒋介石肯定要失败,因为他反对农民的土地要求,如果我们能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而这也正如作者所言:“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军事的胜负,不如说是共产党以土地改革为引领,逐步获得民心的过程,是人民对战争双方作出了胜负的选择。”淮海战役时我们只有60万人,国民党有80万人,但共产党背后有500万老百姓的支持!在世界战争史上,没有哪一支军队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那样身后会有那么多的民众奋力支持。“在所剩无几的境遇里甘愿倾其全部的百姓,是共产党官兵刻骨铭心的依靠和难以忘怀的归宿。”

  人民的选择,以及人民何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是《解放战争》一书所承载的重要命题。正是人民的选择和支持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胜利。审视这段历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战争中作战双方军事较量的背后,其实是政治的较量和人心向背的较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创建新中国的艰难进程中,共产党人高举理想的旗帜前赴后继,其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理想,为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的理想,赢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热诚而坚定的拥护,而人民一旦认清他们的社会理想,迸发出来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足以摧毁一个旧秩序并创建一个新世界。”

  铭记历史,是要鉴往知来。当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又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如何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呢?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楼子庄的狗
2010-07-25 · TA获得超过102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6万
展开全部
断断续续,前后长达一个多月看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推荐所有自诩有文墨的人一看。
总体感觉:翻译晦涩、语言半文半白,读起来拗口,须得一字一字去辨认。否则,文意便有顿转之感,更是无从落目。
黄仁宇以西方、世界性历史之眼光,用归纳法将中国历史高度浓缩,从技术角度分析其进程,以现代型的经济制度、社会组织的有效形态,剖析中国历史;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多重的朝代更迭纳入简单的哲学范畴,冷而客观,甚至有些残酷。
第一次看完,虽不甚明白,好在以前不少迷惑得以解答。读之有战栗之意,感中国命运之多坎、现代中国之路漫漫。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当下,国之富强,民之福祉,法之健全,德之尊崇,组织架构之完善,实现之难,远非一般想象。
因为看的糊涂,读后感不敢写。从网上转来一篇。

1.从大历史里面看中国的改革
大历史里面制度、社会大的变革都需要动乱,这样才能够调整利益集团。如第一帝国向第二帝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第二帝国向第三帝国经历了元朝。(名词解释,黄仁宇认为中国的封建王朝可以分为三个大时段,第一帝国包括秦汉,依靠权贵来统治下层。第二帝国指唐宋,采用科举制度,通过官僚士绅来统治。第三帝国指明清,较唐宋内敛)
大历史认为,中国目前的改革制度方面的基础建立在孙蒋毛的革命基础上,蒋建立上层框架,毛建立下层框架。文革相当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文化的束缚。
中国改革很短的时间内就使国家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经济体制也从计划经济演变为市场经济。整个经济体制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未经革命而如此巨变,实为少有。
现在改革进入到了攻坚阶段,要看国家如何走。
a. 一个企业的改革,改革到现在,继续下去,特权官僚的存在影响了市场公平。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政治改革的阶段。社会主义消灭了资本家,但诞生了官僚阶层这个特权阶级。改革如何建立一个为市场经济配套服务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能否继续不经过变乱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领导人莫大的政治勇气以及执行力。
b.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重商主义、科技发展、知识经济阶段。日本、台湾、东南亚国家也是通过出口导向发展起来,然后科技发展,创新经济发面发展不足,经济后续潜力不大。按照十七大报告,国家将要发展创新型经济。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技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这个提法已经有十几年,之所以未能够推行下去,而继续走大规模投资,大规模扩大生产低层次发展的道路,而不是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有着深刻原因:政府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地方财政收入与地方经济发展挂钩;官员政绩与经济发展挂钩;土地、环境等要素价值低估。政府现在的一条思路是发展创业板,通过创投来带动。如何解决现有经济迷局,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值得我们思考与关注。
2. 从大历史里面看思想的作用
理论、思想一方面帮助我们更好的解释世界,指导我们改变世界,构建世界。另外也是对我们的束缚,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投资的话来说,市场永远是对的。
封建社会的精英非常信奉的是忠君报国,忠君是最重要的。强调的是以道德来治理国家,所以更关注形式上的东西,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有很多做法我们现在比较驳斥的其实是儒家思想里面很自然的延伸。如,清末统治者,宁与友邦,不予家奴。明朝皇帝的家事成了非常重大朝廷问题。从当时大臣的角度来看,远远比边境军事冲突、内地发生洪涝灾害重要。
我们看来很多非常重要的问题,如百姓的民生问题、国防问题,儒家精英们根本没有想或者关注很少。固然有我们从历史后面看他们的原因,但儒家精英们的理论束缚了他们的期望,使他们觉得只要建立君君臣臣的国家,各自按照成为道德上的完人就能够解决问题。他们的理想社会(或者说期望)更多考虑道德而很少考虑实际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具体的时代,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期望值都会受到时代影响,不可能超脱时代太多。
所以中国历代朝廷,不论制度怎么设计,都没有很好的跳出治乱交替、历史循环的怪圈。君权最削弱的明朝,君权最集中的清朝都是如此。君权最削弱,儒家精英参与统治最多的明朝,反而是最保守、最腐朽,最无力应对内外挑战的朝代。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儒家精英更注重对君王道德的要求,更注重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党争)。汉人的朝廷一般党争很厉害,汉朝是党锢之争,宋朝是新党和旧党,明朝是东林党。这种情况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更多的讲求形式,从道德上治理国家。
异族建立的政权反而更能够摆脱形式上的束缚,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清朝对救灾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历代,清朝军事体制改革的活力也远超历代。八旗子弟不行了就绿营,绿营不行了就团练。所以清朝统治者反而内政外交上远胜于明朝和宋朝。清朝人口达到了中国历史的高峰,清朝的版图面积也是中国历代除元朝以外的一个高峰,更重要的是这些版图的扩大,西藏、新疆纳入版图都是满清入关以后,康熙、乾隆朝发生的。而康熙、乾隆朝士兵基本上由绿营组成,国家的制度基本上采取的是传统的儒家制度。
从大历史角度看,封建王朝面临三个任务:军事上抵御异族入侵;经济上发展;维持自身的统治。现实中每个朝代的最终选择是维持自身统治长治久安,希望能够延续下去,而忽视了前两个任务。
对于个人来讲,一方面要接受已有的思想,他们是过去的精华。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很多方面有大历史的观点,用大视野来观察、思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最终要能够指导实践,实践永远是对的,不要被思想束缚。我很相信一句话:一个做过事情的、做成事情的人,会有很大的不一样。
我是做投资的,谈一下这个方面。投资有很多理论,但最重要的是通过市场中的实践来认知。盲目相信某种投资理论或者排斥某种理论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也需要积极交流,吸取他人思想精华。但最宝贵、最值得信赖的是自己的投资经验与思考。所以独立思考很重要,证券市场只有两种人能够赚钱,一种人是以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有配套的操作模式与理念;另外一种人是彻底没有自己的思考,完全把钱托付给第一种人。独立思考的人相当大的误区是过于迷信理论或者死守着自己过去的某种理论不放。还是那句话,市场永远是对的,以专业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金钱得失作为衡量专业化的标准。
用大历史视野来观察、思考中国股市、经济发展史,也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思路,也会对股市有新的解答方式。
3. 从大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国从封建小农社会转型为现代经济国家化了将近一百五十年的时间,经过了曾国藩、孙蒋毛等伟人的努力,黄仁宇认为这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想当初百日维新的时候,精英希望能够很快使得国家转型。通过大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时候没有对应的商业社会组织框架,很难建立起来。
一个国家转变不仅需要上层的改变,也需要下层对应改变。一个人、一个组织同样如此。
人的显形意识相当于国家的上层组织,下面还有着巨大的潜意识。当我们接受某种观念,希望推动自己转变时,需要时间来慢慢转变。最起码推动自己习惯、对待事物的情绪反应方面转变以后才能说转变进行中。
继续回到投资。价值投资对很多人很难,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变。一个是对股价波动的脱敏,脱离股价的束缚。很多人股价下跌时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到他的生活幸福感,这样是不适合做价值投资的。另外一个是更多的关注投资理念系统的建立,而不是技巧的促进。只做自己看得懂的投资很重要,饭是一口一口吃的,投资理念与系统的建立需要一步步来,能够对一个月的局势变幻有心理准备,那么就能够对三个月,接下来是一年。所以真正成熟的投资人士一定要经历两轮牛熊转换,通过实践来成熟。
4. 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中国朝代的更替往往是由于承平日久,土地大量兼并,而政府的税收直到清朝雍正之前,士绅是不当差,不纳粮的,建立在大量中小地主基础上的。大量兼并只会导致政府税收下降,中小地主以及普通老百姓税负加重,从而社会动乱,进而朝代更替。就算是雍正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也照样发生了天平天国运动。
公平往往有两个方面的公平,一个是机会的公平,另外一个是结果的公平。科举制度提供了封建社会科举的公平,所以唐以后政治基本上是精英政治,而再没有出现出现灾荒后,官员报告百姓没有粮食吃,皇帝居然问,为什么不吃肉呢这种情况。但结果的不公平照样导致社会不稳定,朝代更替。所以整个社会效率优先的基础上,一定要兼顾公平,不仅仅是机会的公平,也要做点结果公平的事情。
5. 国家制度的问题
中国一直是大一统的国家,但是大一统国家抵御外侵方面真的就比小国好吗?五代十国分裂的时候至少不用像宋朝那样缴纳岁币。
欧洲国家一直是分裂的,反而充满了创新,从一块贫瘠的土地上(欧洲人口从来没有中国多)发展出来的文明征服了世界。
所以大国对地方不能控制太死。美国是联邦制。中国94年分税制,给予了地方非常大的权利,中国的地方政府相当多成了经济实体,参与市场竞争。
6. 一个假设
假设宋朝没有被元朝灭亡,继续发展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似乎应该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是否会产生革命,从而促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果说当时的中国缺乏配套的信用等体系,可以在后续发展中慢慢建立。
但是明清朝中,我们很难看到资本主义体系发展的迹象。
一个国家追求内敛,就会停滞。一个人过于安逸现状,就会停止发展。人的成长一定是拥抱变化,改变思想,积极行动最能适应。实际上竞争的结果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最能够适应改变的人生存。资本市场的一个特殊在于他的规则与运行规律也在不停的变化中,我们要积极适应变化。但对现状经常发生改动,就会给人造成痛苦。所以我们可以稳定家庭,积极促进事业与思想的发展。思想的改变一定是在事业发展的前面,有了对应能力、素质准备才能够胜任对应工作。保持思想的不断更新很重要,不断实践向前发展很重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GatlingPea375
2010-07-28 · TA获得超过4.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29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740万
展开全部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OMMOOT
2010-08-04 · TA获得超过243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9万
展开全部
免礼平身 谷歌一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威_007
2010-07-2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万
展开全部
你要的是思路还是整编文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