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概况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华北盆地东部前古近系包括中—新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图1-1-1),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地层特征。
图1-1-1 渤海湾盆地前古近纪地层简图
中—新元古界形成于由太古宇和古元古界结晶岩系组成的渤海陆核之上(图1-1-2),属大陆内部裂谷缓慢沉降形成的坳陷盆地,由一套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局限海相富镁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成,厚度巨大,但在华北盆地内范围局限。从下向上包括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和震旦系。震旦系主要分布于华北盆地的东、南边缘和西北边缘,研究区仅分布于辽东半岛复州—大连—旅顺地区,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轻度变质,故未作重点研究。
图1-1-2 华北地区剥古生界地质图
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形成于大规模海侵的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以分布面积广泛的碳酸盐岩台地的形成和发展为特点(图1-1-3),奥陶纪末期,研究区抬升遭受剥蚀,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和泥盆系。
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分布于稳定的地形平缓的华北地台上,自北西向南东由陆相沉积缓缓过渡到海相沉积(图1-1-4)。早—中三叠世受晚海西构造运动影响,部分地区抬升剥蚀,产生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但研究区基本延续了石炭系—二叠系的构造性质和古地理轮廓。
华北盆地自海西运动之后,整体上升为陆,形成陆内压坳—断陷盆地,表现为西坳东隆的构造格局,这种构造格局一直控制着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的沉积作用。受其影响,华北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异作用(图1-1-5),表现为分割性较强的陆相碎屑岩沉积,各构造单元间的侏罗系—白垩系保存状况、岩性特征及展布规律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图1-1-3 渤海湾盆地剥石炭系—二叠系地质图
图1-1-4 渤海湾盆地剥中生界地质图
图1-1-5 渤海湾盆地剥新生界地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