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的说法来自哪里,这个习惯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这是古人说的按照古人的作息时间是比较合适的,对于现代并不怎么合适。过午不食的原因不在外,而在内。有人说过午不食是人体机能与新陈代谢所需要形成的一个基本习惯。人体在上午的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当令,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胃及连带是很活跃的。在那个时候吃东西,胃是开放地接受着。而在接下来的九点到十一点这个阶段,我们的脾开始兴奋工作,脾主运化,就是消化吸收代谢。这样,我们吃早饭是一种顺应人体自然运动的表现。
过午不食是古人的养生之道,但是不符合现代人生活。古人天亮4、5点起,天黑六七点就休息,可是现代人大都9.10点甚至半夜睡,所以不符合现代人生活规律的。但是有些借鉴意义,就是晚饭少吃,减少胃的负担,晚上不囤积脂肪,身体比较轻松!
饥饿时间超长,会导致胃部因为饥饿而收缩,同时胃酸持续分泌而没有食物摄入,损伤胃黏膜,很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而且长期不吃晚饭,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同时女性会有月经不调的表现。即使为了保证“过午不食”,很多人就会在中午吃很多,这样做也欠妥,吃多了同样会对肠胃造成伤害。这是不妥的行为。
“过午不食”的说法来自佛教,对于僧侣们来说,每餐吃完饭后主要就是打坐修行,热量消耗少。而对于每天要走八九千步、大脑还需要飞速运转的人来说,吃了中午饭就再不进食,实在很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