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心律失常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窦性心动过速
(一)临床要点 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超过正常心率范围的上限。其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
(二)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
(三)治疗 主要针对病因。有症状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
二、窦性心动过缓
(一)临床要点 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频率低于正常心率范围的下限。一般无症状,心率显著缓慢时,可有头晕、胸闷,甚至晕厥。
(二)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心率低于该年龄正常心率范围
(三)治疗 可口服阿托品
三、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较心脏主导心律(通常为窦性心律)提前出现的一种异位节律。按照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接区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小儿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
(一)临床要点 多数小儿无症状,少数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心脏听诊闻及提前搏动之后有较长的间歇,脉搏短促。若期前收缩于运动后增多,往往提示同时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的可能。
(二)心电图特征
1.房性期前收缩(atrial premature beat)
3.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三)治疗
包括病因治疗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可给予普罗帕酮(心律平)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用地高辛。
2.交接区性期前收缩 多不需特殊治疗。
3.室性期前收缩
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因呼吸道感染、疲劳、情绪激动等诱发
(一)临床要点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突然发生突然停止。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完全一致,心率同定而规则。由于心动过速后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血供减少,婴幼儿常烦躁不安、拒食、呕吐、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听诊肺部有啰音,心率230~300次/分。一次发作时间可为数秒或数小时。若时间长达24小时以七可导致心力衰竭或休克,易误诊为重症肺炎。儿童发作时心率约160~200次/分,常诉心悸、头昏疲乏、烦躁,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少数可有短暂晕厥,但较少发生心力衰竭或休克。
2.心电图特征 ①R-R间期绝对匀齐,婴儿常为230~300次/分,儿童常为160~200次/分;②异位P′波形态视激动起源部位而定。大部分P′波可以辨认,当心率过快时,P′波与T波重叠,而不易辨认;③QRS波群形态正常,少数合并室内差异传导或逆向型折返心动过速时,QRS增宽;④心室率过快,且持续时间久者,可出现继发性ST-段压低及/或T波倒置;⑤突发突止,刺激迷走神经可中止发作。
(二)治疗 包括终止发作和预防复发。
1.终止发作
(1)兴奋迷走神经: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无明显心力衰竭者可用此法。如小婴儿用冰水毛中敷面部,每次10~15s。儿童可深吸气屏住呼吸或刺激咽后壁使作呕,或压迫一侧颈动脉10~20s。
(2)抗心律失常药物:①普罗帕酮(心律平)对折返性心动过速和自律性增高均有效 ②维拉帕米(异搏定):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延长房室结不应期而阻断折返。若有心衰、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者忌用。③三磷酸腺苷(ATP) ④地高辛:有心力衰竭者宜选用 ⑤普萘洛尔
(3)同步直流点击复律
(4)射频消融术
五、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常见于缺氧、酸中毒、感染、药物、高血钾、低血钾等情况。慢性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如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原发心脏肿瘤、Q-T间期延长、心导管检查及心脏手术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右心室发育不全。少数小儿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室速,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证据,用射频消融治疗有效。根据波形特征,分单性或多形性室速。每次发作时间30秒内自行终止为非持续性室速;大于30秒或患者发生晕厥者为持续性室速。
(一)临床要点 症状较严重,常有头晕、心悸、疲乏、心前区疼痛,严重者可晕厥抽搐或猝死。婴幼儿易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
(二)心电图特征
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心室率150~250次/分,R-R间期可略有不齐。
2.P波与QRS波各自独立,无固定关系。当室率快于房率,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室率较慢时可出现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夺获。
3.若QRS波群宽大畸形,且QRS波群的振幅和波峰方向呈周期性改变,围绕等电基线扭转,则称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三)治疗 包括终止室速发作,预防室速复发。
1.消除病因如药物不良反应、电解质紊乱等。
2.危重患儿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用量为2~15瓦秒/kg,婴儿每次<50瓦秒,儿童每次<100瓦秒,无效者隔20~30分钟重复1次。洋地黄中毒者忌电击治疗。
3.抗心律失常药物
(1)利多卡因:首选,(2)普罗帕酮(心律平)
(3)苯妥英钠 其对洋地黄中毒及心脏手术者效果较好。
(4)胺碘酮
(5)异丙基肾七腺素
4.射频消融术 尤其是特发性室速,可行射频消融治疗。
六、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小儿较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按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degree AV block)
1.临床要点 临床一般无症状,不影响原有的心率和心律。但由于P′-R间期延长,听诊可发现第一心音减弱,音质变钝。
2.心电图特征 ①P-R间期延长,超过正常最高值(与年龄和心率相关)。心率过快时,P波可与其前T波相重叠而不易辨认。1岁内P-R间期>0.14秒,学龄前期P-R间期>0.16秒,学龄期P-R间期>0.18秒,青春期P-R间期>0.20秒。②每个P波均能下传心室。
3.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随着病因的消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消失。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 AV block)
1.临床要点 临床症状随阻滞程度的不同及心室率快慢而定。可无症状或因心室率过缓引起心悸、头晕等。听诊除原有心脏病的改变外,可为显著而规则的心动过缓,尚有心律不齐,脱落搏动。
2.心电图特征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Ⅰ型(莫氏Ⅰ型,又称文氏现象)和Ⅱ型(莫氏Ⅱ型)
(1)二度Ⅰ型(文氏现象):①一系列P波下传心室时,P-R间期随每次心搏逐次延长,直到P波后脱落一个QRS波,周而复始,呈规律性改变;②P-R间期逐渐延长的同时,R-R间期逐次缩短,继以一个较长的R-R间期;③伴有心室漏搏的长R-R间期小于任何两个R-R间期之和。
(2)二度Ⅱ型:①P-R间期正常或稍延长,但固定不变;②P波规律出现,P波后QRS波周期性脱落;③伴有心室漏搏的长R-R间期为短R-R间期的倍数;④房室阻滞的比例为5:4、4:3或3:2不等,当阻滞比例大于或等于3:1时,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治疗 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二度Ⅰ型多是暂时的,可恢复,而二度Ⅱ型可逐渐演变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当心室率过缓,心搏量减少时,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 AV block)
1.临床特征 先天性者部分小儿可无症状。获得性者除有原发病、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的表现外,听诊由于心房、心室收缩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缓而规则。当心室与心房同时收缩时,尚可听到大炮音或第四心音。当婴儿心室率<80次/分,儿童心室率<60次/分,因心搏量减少,有疲乏无力、眩晕等;严重者当心室率<40次/分,可发生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
2.心电图特征 ①P与QRS之间没有同定关系,心房率>心室率;②P-R间期和R-R间期有各自的规律;③QRS波群形态依阻滞部位的不同而异,若起搏点在房室束以上,QRS波群不宽,在希氏束以下QRS波群增宽。
3.治疗 ①先天性无症状者不需治疗;②病因治疗:如心肌炎或手术暂时损失者,用皮质激素治疗;③提高心室率:阿托品每次0.01~0.03mg/kg,每天3~4次,口服或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用0.5~1mg加5%葡萄糖250ml按每分钟0.05~0.25μg/kg,静脉推注,或用5~10mg舌下含服;④放置人工起搏器的参考指征: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心室率持续缓慢,婴儿心率<50次/分,儿童心率<45次/分、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在希氏束或其分支以下、儿童运动耐受量低,不能适应日常生活、伴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
七、长Q-T间期综合征
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主要特征:心电图显示Q-T间期的延长,常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发作或心源性猝死。多为遗传性,也可为获得性。遗传性并发先天性耳聋者称Jerrll-Lange-Nielson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听力正常者称Romano-Ward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性LQTS根据相关基因及其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分为不同亚型。Romano-Ward综合征分为LQT、LQT、LQT、LQT、LQT及LQT型。Jerrll-Lange-Nielson综合征分为JIN和JIN型。此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先天性心肌缺乏某种酶引起代谢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心脏内神经变性有关。获得性者发病因素可为病毒性心肌炎、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过敏或中毒(奎尼丁/佛卡胺)等。
(一)临床特征 ①多数有家族史。初发多在婴幼儿期。②反复发作性晕厥,轻者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意识正常;重者意识障碍、抽搐、尿失禁等。③发作诱因常为劳累、运动、紧张、兴奋、焦虑、噩梦等。如LQT和LQT90%的症状发生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LQT90%的心源性猝死发生在睡眠时;LQT症状的出现几乎在运动、情绪激动、熟睡与唤醒之间。④发作间期可无症状,但也可发生猝死。
(二)心电图特征 ①Q-T间期延长,Q-Tc≥0.47秒(女Q-Tc≥0.48秒),个别人休息时Q-T间期正常,活动后延长;②T波形态易变,T波宽大可有切迹、高尖,或双向或倒置,常伴异常U波;③在晕厥、抽搐发作时,心电图常能描记到室速、室颤或停搏。
(三)治疗
1.遗传性LQTS的治疗 ①减少活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过度紧张、惊吓等。②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③药物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1mg/(kg·d),每天3~4次,注意用量要足。若用药后心率过慢时,可加服阿托品或东莨菪碱。④起搏器治疗:睡眠.心动过缓诱发晕厥者应安装起搏器。⑤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或切除术(LCSD),术后仍用普萘洛尔维持。⑥埋植式心脏复律一除颤器(ICD):上述治疗无效或反复晕厥发作和心脏停搏复苏后可植入ICD。
2.获得性LQTS的治疗 ①纠正或解除诱因,包括药物诱发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②药物治疗: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者,以0.05~0.5μg/(kg·min)的异丙基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也可用阿托品;若有严重心动过缓,可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③禁用ⅠA、ⅠC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试用ⅠB类药;④静脉补钾、补镁;⑤持续发作者,以直流电击终止发作。
八、预激综合征
又称W-P-W(Woff-Pakinson-White)综合征,为异常房室旁道传导使心房激动提前到达心室。已知的异常房室传导旁路有以下三种:①James束,它是后结间束的延续,绕过房室结的体部,进入结间束下部或之间,与房室束相连;②Kent束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激动自心房经Kent束提前到达心室的某一部分;③Mahaim纤维,起于房室结下部,房室束或左右束支,终止于室间隔肌部。患者常无器质性心脏病变,但易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一)临床特征 未发作时多无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时,可有心悸、胸闷、头晕、出汗等症状。发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心室率可快达220~360次/分,而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二)心电图特征
1.典型预激综合征(通过Kent束或James束加Mahaim纤维传导) ,可分为A型、B型和C型。A型在各胸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呈R或Rs型),且δ波在R波上升部分,其旁道位于左心室后基底部。B型QRS波群主波在V导联向下(呈QS型或rS型),其起始部分有负向δ波,在V,V导联主波向上(呈R波),起始部分有δ波,整个图形酷似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其旁道位于右室外侧壁。C型少见,V~V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呈R型),V,V导联QRS波群主波主波向下(呈Qr或QR型),伴电轴右偏。整个图形酷似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左室侧壁预激。
2.L-G-L型综合征(通过James束传导) ①PR间期缩短,婴幼儿≤0.08秒,年长儿≤0.10秒;②QRS波群时限正常;③QRS波起始部无δ波。
3.Mahaim纤维预激图形 ①PR间期正常;②QRS波群增宽,婴幼儿≥0.08秒,年长儿≥0.10秒;③QRS波群始部有δ波;④继发性ST-T改变。
(三)治疗
1.一般不需治疗。
2.药物治疗 可选用心律平、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
3.射频消融术或外科手术
(一)临床要点 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频率超过正常心率范围的上限。其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
(二)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
(三)治疗 主要针对病因。有症状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
二、窦性心动过缓
(一)临床要点 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频率低于正常心率范围的下限。一般无症状,心率显著缓慢时,可有头晕、胸闷,甚至晕厥。
(二)心电图特征 窦性心律,心率低于该年龄正常心率范围
(三)治疗 可口服阿托品
三、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较心脏主导心律(通常为窦性心律)提前出现的一种异位节律。按照起源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接区性及室性期前收缩,小儿以室性期前收缩多见。
(一)临床要点 多数小儿无症状,少数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心脏听诊闻及提前搏动之后有较长的间歇,脉搏短促。若期前收缩于运动后增多,往往提示同时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的可能。
(二)心电图特征
1.房性期前收缩(atrial premature beat)
3.室性期前收缩(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三)治疗
包括病因治疗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可给予普罗帕酮(心律平)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用地高辛。
2.交接区性期前收缩 多不需特殊治疗。
3.室性期前收缩
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可因呼吸道感染、疲劳、情绪激动等诱发
(一)临床要点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突然发生突然停止。听诊第一心音强度完全一致,心率同定而规则。由于心动过速后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血供减少,婴幼儿常烦躁不安、拒食、呕吐、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听诊肺部有啰音,心率230~300次/分。一次发作时间可为数秒或数小时。若时间长达24小时以七可导致心力衰竭或休克,易误诊为重症肺炎。儿童发作时心率约160~200次/分,常诉心悸、头昏疲乏、烦躁,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少数可有短暂晕厥,但较少发生心力衰竭或休克。
2.心电图特征 ①R-R间期绝对匀齐,婴儿常为230~300次/分,儿童常为160~200次/分;②异位P′波形态视激动起源部位而定。大部分P′波可以辨认,当心率过快时,P′波与T波重叠,而不易辨认;③QRS波群形态正常,少数合并室内差异传导或逆向型折返心动过速时,QRS增宽;④心室率过快,且持续时间久者,可出现继发性ST-段压低及/或T波倒置;⑤突发突止,刺激迷走神经可中止发作。
(二)治疗 包括终止发作和预防复发。
1.终止发作
(1)兴奋迷走神经: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无明显心力衰竭者可用此法。如小婴儿用冰水毛中敷面部,每次10~15s。儿童可深吸气屏住呼吸或刺激咽后壁使作呕,或压迫一侧颈动脉10~20s。
(2)抗心律失常药物:①普罗帕酮(心律平)对折返性心动过速和自律性增高均有效 ②维拉帕米(异搏定):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通过延长房室结不应期而阻断折返。若有心衰、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者忌用。③三磷酸腺苷(ATP) ④地高辛:有心力衰竭者宜选用 ⑤普萘洛尔
(3)同步直流点击复律
(4)射频消融术
五、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常见于缺氧、酸中毒、感染、药物、高血钾、低血钾等情况。慢性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如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原发心脏肿瘤、Q-T间期延长、心导管检查及心脏手术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右心室发育不全。少数小儿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室速,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证据,用射频消融治疗有效。根据波形特征,分单性或多形性室速。每次发作时间30秒内自行终止为非持续性室速;大于30秒或患者发生晕厥者为持续性室速。
(一)临床要点 症状较严重,常有头晕、心悸、疲乏、心前区疼痛,严重者可晕厥抽搐或猝死。婴幼儿易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
(二)心电图特征
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心室率150~250次/分,R-R间期可略有不齐。
2.P波与QRS波各自独立,无固定关系。当室率快于房率,形成干扰性房室脱节。室率较慢时可出现室性融合波或心室夺获。
3.若QRS波群宽大畸形,且QRS波群的振幅和波峰方向呈周期性改变,围绕等电基线扭转,则称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三)治疗 包括终止室速发作,预防室速复发。
1.消除病因如药物不良反应、电解质紊乱等。
2.危重患儿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用量为2~15瓦秒/kg,婴儿每次<50瓦秒,儿童每次<100瓦秒,无效者隔20~30分钟重复1次。洋地黄中毒者忌电击治疗。
3.抗心律失常药物
(1)利多卡因:首选,(2)普罗帕酮(心律平)
(3)苯妥英钠 其对洋地黄中毒及心脏手术者效果较好。
(4)胺碘酮
(5)异丙基肾七腺素
4.射频消融术 尤其是特发性室速,可行射频消融治疗。
六、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小儿较常见的缓慢心律失常,按房室传导阻滞的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degree AV block)
1.临床要点 临床一般无症状,不影响原有的心率和心律。但由于P′-R间期延长,听诊可发现第一心音减弱,音质变钝。
2.心电图特征 ①P-R间期延长,超过正常最高值(与年龄和心率相关)。心率过快时,P波可与其前T波相重叠而不易辨认。1岁内P-R间期>0.14秒,学龄前期P-R间期>0.16秒,学龄期P-R间期>0.18秒,青春期P-R间期>0.20秒。②每个P波均能下传心室。
3.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不需用抗心律失常药,随着病因的消除,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消失。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 AV block)
1.临床要点 临床症状随阻滞程度的不同及心室率快慢而定。可无症状或因心室率过缓引起心悸、头晕等。听诊除原有心脏病的改变外,可为显著而规则的心动过缓,尚有心律不齐,脱落搏动。
2.心电图特征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Ⅰ型(莫氏Ⅰ型,又称文氏现象)和Ⅱ型(莫氏Ⅱ型)
(1)二度Ⅰ型(文氏现象):①一系列P波下传心室时,P-R间期随每次心搏逐次延长,直到P波后脱落一个QRS波,周而复始,呈规律性改变;②P-R间期逐渐延长的同时,R-R间期逐次缩短,继以一个较长的R-R间期;③伴有心室漏搏的长R-R间期小于任何两个R-R间期之和。
(2)二度Ⅱ型:①P-R间期正常或稍延长,但固定不变;②P波规律出现,P波后QRS波周期性脱落;③伴有心室漏搏的长R-R间期为短R-R间期的倍数;④房室阻滞的比例为5:4、4:3或3:2不等,当阻滞比例大于或等于3:1时,称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治疗 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二度Ⅰ型多是暂时的,可恢复,而二度Ⅱ型可逐渐演变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当心室率过缓,心搏量减少时,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
(三)三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 AV block)
1.临床特征 先天性者部分小儿可无症状。获得性者除有原发病、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的表现外,听诊由于心房、心室收缩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缓而规则。当心室与心房同时收缩时,尚可听到大炮音或第四心音。当婴儿心室率<80次/分,儿童心室率<60次/分,因心搏量减少,有疲乏无力、眩晕等;严重者当心室率<40次/分,可发生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
2.心电图特征 ①P与QRS之间没有同定关系,心房率>心室率;②P-R间期和R-R间期有各自的规律;③QRS波群形态依阻滞部位的不同而异,若起搏点在房室束以上,QRS波群不宽,在希氏束以下QRS波群增宽。
3.治疗 ①先天性无症状者不需治疗;②病因治疗:如心肌炎或手术暂时损失者,用皮质激素治疗;③提高心室率:阿托品每次0.01~0.03mg/kg,每天3~4次,口服或皮下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用0.5~1mg加5%葡萄糖250ml按每分钟0.05~0.25μg/kg,静脉推注,或用5~10mg舌下含服;④放置人工起搏器的参考指征: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心室率持续缓慢,婴儿心率<50次/分,儿童心率<45次/分、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在希氏束或其分支以下、儿童运动耐受量低,不能适应日常生活、伴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
七、长Q-T间期综合征
长Q-T间期综合征的主要特征:心电图显示Q-T间期的延长,常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发作或心源性猝死。多为遗传性,也可为获得性。遗传性并发先天性耳聋者称Jerrll-Lange-Nielson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听力正常者称Romano-Ward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性LQTS根据相关基因及其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分为不同亚型。Romano-Ward综合征分为LQT、LQT、LQT、LQT、LQT及LQT型。Jerrll-Lange-Nielson综合征分为JIN和JIN型。此病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先天性心肌缺乏某种酶引起代谢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心脏内神经变性有关。获得性者发病因素可为病毒性心肌炎、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过敏或中毒(奎尼丁/佛卡胺)等。
(一)临床特征 ①多数有家族史。初发多在婴幼儿期。②反复发作性晕厥,轻者发作时患者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意识正常;重者意识障碍、抽搐、尿失禁等。③发作诱因常为劳累、运动、紧张、兴奋、焦虑、噩梦等。如LQT和LQT90%的症状发生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LQT90%的心源性猝死发生在睡眠时;LQT症状的出现几乎在运动、情绪激动、熟睡与唤醒之间。④发作间期可无症状,但也可发生猝死。
(二)心电图特征 ①Q-T间期延长,Q-Tc≥0.47秒(女Q-Tc≥0.48秒),个别人休息时Q-T间期正常,活动后延长;②T波形态易变,T波宽大可有切迹、高尖,或双向或倒置,常伴异常U波;③在晕厥、抽搐发作时,心电图常能描记到室速、室颤或停搏。
(三)治疗
1.遗传性LQTS的治疗 ①减少活动,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过度紧张、惊吓等。②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③药物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1mg/(kg·d),每天3~4次,注意用量要足。若用药后心率过慢时,可加服阿托品或东莨菪碱。④起搏器治疗:睡眠.心动过缓诱发晕厥者应安装起搏器。⑤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或切除术(LCSD),术后仍用普萘洛尔维持。⑥埋植式心脏复律一除颤器(ICD):上述治疗无效或反复晕厥发作和心脏停搏复苏后可植入ICD。
2.获得性LQTS的治疗 ①纠正或解除诱因,包括药物诱发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②药物治疗: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者,以0.05~0.5μg/(kg·min)的异丙基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也可用阿托品;若有严重心动过缓,可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③禁用ⅠA、ⅠC及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试用ⅠB类药;④静脉补钾、补镁;⑤持续发作者,以直流电击终止发作。
八、预激综合征
又称W-P-W(Woff-Pakinson-White)综合征,为异常房室旁道传导使心房激动提前到达心室。已知的异常房室传导旁路有以下三种:①James束,它是后结间束的延续,绕过房室结的体部,进入结间束下部或之间,与房室束相连;②Kent束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激动自心房经Kent束提前到达心室的某一部分;③Mahaim纤维,起于房室结下部,房室束或左右束支,终止于室间隔肌部。患者常无器质性心脏病变,但易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一)临床特征 未发作时多无症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时,可有心悸、胸闷、头晕、出汗等症状。发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心室率可快达220~360次/分,而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二)心电图特征
1.典型预激综合征(通过Kent束或James束加Mahaim纤维传导) ,可分为A型、B型和C型。A型在各胸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呈R或Rs型),且δ波在R波上升部分,其旁道位于左心室后基底部。B型QRS波群主波在V导联向下(呈QS型或rS型),其起始部分有负向δ波,在V,V导联主波向上(呈R波),起始部分有δ波,整个图形酷似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其旁道位于右室外侧壁。C型少见,V~V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呈R型),V,V导联QRS波群主波主波向下(呈Qr或QR型),伴电轴右偏。整个图形酷似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为左室侧壁预激。
2.L-G-L型综合征(通过James束传导) ①PR间期缩短,婴幼儿≤0.08秒,年长儿≤0.10秒;②QRS波群时限正常;③QRS波起始部无δ波。
3.Mahaim纤维预激图形 ①PR间期正常;②QRS波群增宽,婴幼儿≥0.08秒,年长儿≥0.10秒;③QRS波群始部有δ波;④继发性ST-T改变。
(三)治疗
1.一般不需治疗。
2.药物治疗 可选用心律平、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等。
3.射频消融术或外科手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河南七道健康科技研究院_
2023-07-19 广告
2023-07-19 广告
关于低频共振水对孕妇的影响,目前没有足够的研究数据进行明确的说明。因此,无法确定孕妇是否可以饮用低频共振水。对于孕妇来说,由于身体处于特殊阶段,饮食需要特别注意。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食物和饮品,包括低频共振水,建议在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后再...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河南七道健康科技研究院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