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凝之文言文翻译苏州
1. 刘凝之与沈麟士翻译
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屐,即予之。此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不肯复取。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屐,麟士笑曰:“是卿屐耶?”即予之。邻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之。麟士曰:“非卿屐耶?”笑而受之。此虽小节,然人处世,当如沈麟士。
翻译:
刘凝之被人指认所穿木屐是乃是己物,他当即给木屐给了此人。后来此人找到自己丢失的木屐,即把刘凝之所给木屐送还,但刘凝之却不肯收回。同样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拿了他的木屐,麟士笑回道:“这是你的木屐?”当即给了邻居。邻居后来找到了自己所丢失木屐,遂把沈麟士的木屐送还。麟士只说道:“这不是你的木屐?”笑这拿回了自己的木屐。虽然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但我们为人出世,就应该像沈麟士一样。
2. 文言文之刘凝之与沈麟士
原文:
刘凝之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③履耶?”即予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
此虽小事,然④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
①为:被。②所著履::穿的鞋。③卿:你。④然:但是,转折连词。
译文:
刘凝之被人指认说自己穿的鞋是这人的,就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他。那人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把刘凝之的鞋子送还回来。刘凝之不肯再要了。沈麟士也被邻居指认说自己穿的鞋子是邻居的。沈麟士笑着说:“是你的鞋。”就给他了,邻居后来找到了丢失的鞋子,送回来沈麟士的鞋,沈麟士说: “不是你的鞋吗?”笑着收下了。
这虽然是小事,但是处世应当像沈麟士,不应当学刘凝之。
3. 苏州知府姚公善全文翻译
苏州知府姚善,才华出众并能礼贤下士,在郡里听说有才能的人,一定亲自去拜访他们。
有一个人叫王宾,字仲光,学识广博善于写作,隐居行医。姚善拜访他,王宾不以礼相待(不见他),姚善笑着回去了。
第二天,又去拜访,王宾穿着他母亲的布袄,拿着扇子装疯蹲坐着,姚善停下,和他说话,(他)就吐着唾沫跌倒在地上,姚善又笑着回去。到第三次去拜访他时,他才像平时一样和姚善诚恳交流。
又有一个叫俞贞木的人,姚善拿米赏赐给他,却误送到钱继忠的住所。因为是太守赏赐的,钱继忠勉强地接受了。
过了几天,俞贞木拜见姚善,姚善说到赠送米的事情,俞贞木说:“我不知道这件事,难道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的住所了吗?”姚善说:“钱继忠怎么样?可以见一面吗?”俞贞木说:“可以。”姚善就派人去接他。
钱继忠(对来人)说:“我是一个平民,姚公是太守,太守和平民区别很大,我不能到府上去拜见。然而太守是主人,我是儒生,是客,按照主客相见的礼仪,一定要在郡学才可以。”
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第二天到郡学去,钱继忠已经先到了,(见到姚善)就高声说道:“太守您用对待平民的方式接见我,我就没有位置坐了,如果用对待儒生的方式接见我,请让我坐在客人的位置上。”
姚公同意了,(两人)就在堂前第二次相互拜见。钱继忠把袖藏的书册交给姚公就离开了,姚公非常器重他。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1.B;2.D;3.A;4.A;5.B;(1) B项中“存”应译为“慰问”。
(2) A项中两个“其”字,第一个译为“他”,第二个译为“自己”。B项中两个“为”字,第一个是表被动的介词,译为“被”;第二个是表动作行为对象的介词,译为“对”。
C项中两个“之”字,第一个为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为结构助词,帮助提前宾语,不译。D项中两个“所”字都表后一个动词涉及的对象,不译。
(3) A项中“高尚”在古汉语中当“高傲,不驯从”讲。 (4) 六条中,第②、第⑥条说明他有隐居山林的志向,第④条说明他不与社会共处的思想。
(5) 从文中可以看出,妻子的陪嫁是刘凝之分给了亲朋好友,而不是妻子分给大家的。 (6) (1)妻子也能够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2)所得财物除了应付日用以外,总是把剩余的施舍给别人。 (3)妻子儿女们都依从他的志向。
5. 处世之道的文言文翻译
1. 原文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履,即与之。
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
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2. 译文刘凝之被人认为他自己穿着的鞋子是那个人的,就给了他。后来,这个人得到了自己本来丢的鞋子,就(把刘凝之的鞋子)还回去,(刘凝之)不愿再拿回。
又有一次[1] 沈麟士也被邻居认为自己穿的鞋子是那个人的,沈麟士微笑着说:“这是你的吗?”马上(把鞋)给了他。邻居得到了丢了的鞋子,(把鞋子)还给沈麟士,沈麟士说:“(原来)不是你的啊!”微笑着接受了鞋。
这即使是小事,然而处世应当像沈麟士那样,不应当像刘凝之那样。
6. 吴留村文言文翻译
吴留村,顺治五年考中了进士。第二年就被任命为江西萍乡县知县,后又升任为山东沂州府知府。后因事被降职任命为无锡知县,执政十三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官员百姓都感恩戴德。一日,忽然有一个好人拿着制府的文件要求立即提取库金三千两,吴留村认为他可疑,仅盘问了几句话,那人就认了罪。吴留村就警告他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极聪明的人,因此能用这样不正当的手段。如果落到他人手上,立即就会被斩首。虽然这样,但是,我看你身形外貌,将来还是会有所作为的。”于是就给了他一百金,放他离开了。
几年以后,福建一带的盗匪一日比一日猖獗。吴留村押解粮饷由海路到厦门,突然遭遇盗贼抢劫,但是不久就全部还给了他。盗贼到船上(拜见),叩头谢罪说:“您是我的大恩人啊。”询问他,就是以前拿着文件冒领库金的那个人。于是,这个人向吴留村献密计,想做内应,来报答吴留村。当时的闵浙总督是姚启圣,和吴是同乡,二人商讨能够消灭盗贼的办法。康熙十五年的冬天,福建平定以后,姚启圣向皇帝报告了吴留村的功绩,皇帝特别提拔他做了福建按察使,很快又升任为两广总督。
吴留村在无锡就已经获得了特殊的礼遇。早年车马将要出发(离开无锡)的时候,蒙受他的恩惠和保护的无锡的父老乡亲、士人百姓,从县衙到河岸,一直到了省城的金阁门,绵延八九十里,都哭着挽留他,送行的人摩肩接踵,不下几万人。那些达官显贵和被他赏识知遇的人,就驾着船祭祀路神,设宴饯行,吹奏鼓乐,热闹非凡;有的人端着酒在道路上向他敬献。送行的船只绵延几十里,人们依依不舍,吴知县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老百姓就是这样感激他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