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讲了什么?
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北省中部白洋淀地区一个农村里有7个青年要去参军,在县委报了名。他们怕家里人拖后腿,就公推了一个名叫水生的游击组长回去跟他们的家里说明白。水生连夜赶回家,辞别了自己的妻子,又到别人的家里做了些说服工作,第二天就忽忽走了。
过了两天,这些青年妇女就想去看看参了军的丈夫了。她们偷偷地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的马庄去。谁知道赶到那里,部队刚巧在前一天晚上开走了。她们只好回家去。可是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只日本鬼子的运输船。她们拼命逃避,把小船划进荷花淀里,鬼子却穷追不舍。幸亏我们有一支部队埋伏在花淀里,准备给鬼子一个教训。在危险关头救她们性命的,正是新参军的丈夫。
战士们完成了伏击任务,又和爱人见了面,就兴高采烈地带着战利品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青年妇女们在荷花淀伏击战中受到锻炼,后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很快就学会射击,参加了反“围剿”战斗。
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孙犁,原名孙树勋,笔名林冬苹、孙芸夫。河北安平人。荷花淀派的开创者与代表人。1949年后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诗集《白洋淀之曲》,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曲终集》,评论集《文学短论》,《芸斋小说》、《芸斋书简》、《耕堂读书记》、《孙犁文集》、《孙犁全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山地回忆》,文艺理论《文艺学习》,儿童文学《少年鲁迅读本》等。
2、《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听到从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这个素材触发了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在延安便写成了《荷花淀》。
3、小说通过对话、动作和典型的生活细节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水生嫂是小说的主人公,当她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时。
4、作者通过对她正在编苇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示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对丈夫赴前线抗战的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从而塑造了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农村妇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