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文学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 我来答
陈米粒爱喝milk
2023-02-10 · TA获得超过3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8万
展开全部
   色彩,本是绘画用语。语言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以色彩来描绘客观事物,却可以通过对色彩的描述,在读者脑海中唤起逼真清晰的视觉形象,产生对色彩的美感联想,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客观世界千变万化,现实生活五彩缤纷。作家们对色彩词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他们在作品中充分利用色彩词,从而达到烘托气氛、表露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色彩的魅力是无穷的,色彩词的运用表明了作家对艺术、对美学的追求。色彩,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优美的形象、新鲜的意境、动人的情趣,还可以为文章刻画人物、揭示主旨服务。可以这样说,色彩,就是思想。
  
   一、运用色彩词确定基调,揭示主旨
  
   色彩词的运用首先表现在作家对大自然景物的真实描绘中,他们选用缤纷的色彩调配成一幅幅色彩丰富的画面,通过对色彩的描述来确定作品中画面的基本色调,给作品染上恰当的底色,以达到为主题思想服务的目的。例如,巴金《海上日出》里面的一段文字:“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半边脸,红真是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里,红色成为了显示主题的色调,红色与作者追求光明、向往光明的主观情感相吻合烂拦。作者借助对日出红色的描述,来突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其中活动着的红色寓意真切,使人感觉到新的生活就像活动的红色的日出一样,将要展现于人们的面前,使文章的主题骤然间鲜明生动起来。
  
   二、借助色彩词展示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
  
   色彩词不仅可以刻画景物,突出事物特征,渲染丰富意境,还可以刻画人物形象,把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和对社会的批判统一起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故乡》里的两段描写中受到启发。一段是对少年闰土的描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一段是对老年闰土的描述:“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前一段的描述中,天空是深蓝的,圆月是金黄的,一望无际的西瓜是碧绿色的,项上带的是银圈,手中捏的是钢叉。鲜明的色彩构成神奇的画面,这画面是美的,充满青春的活力,在一片艳丽柔和的色彩中,一个英俊可爱的少年闰土活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在后一段的描述中,闰土的脸是灰黄的,眼睛肿得通红,原饥郑胡先红活圆实的手像松树皮,这一切和先前的艳丽画面、英俊少年形成强烈的对比。作品通过带有感情内涵的色彩,揭示了反动的社会制度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农民的损害,并且表明了作者自己对农民在精神上所表现出来的麻木所感到的深深焦虑。作品通过色彩的不同,表明了闰土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所有这些,对表现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以色彩词暗示人物的心理
  
   以色彩词表现人物的心理,对刻画人物、烘托气氛具有直接的感染力。这里先以苏童的小说为例进行说明。苏童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变态的心理、扭曲的人格、悲剧的命运。他们生活在冷酷而又绝望的空间里,痛苦地挣扎着,其小说世界始终笼罩着阴沉的气氛。比如《舒家兄弟》中有一段:“涵萌蓝很蓝,舒农想起他偷窥过的女人都是蓝的,即使死去。舒农想起女人和死亡都是发蓝的。”这里的蓝色是暗淡而阴冷的色调,既象征女性的罪恶,又象征青春的悲哀,这种丛孝色调与人物阴冷灰暗的生存环境始终保持一致,使人物的命运更富于悲剧色彩。再如茅盾在《子夜》中描述吴荪甫的心理:“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紫酱色的脸皮上泛出来。”铁青色是一种阴冷又恐怖的色彩,这种色彩泛在紫酱色的脸皮上,是一种浑浊又冷酷的颜色,它充分表明了吴荪甫面对工人罢工、世界产业凋敝又不甘心束手待毙时的复杂心理,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的情感力量,从人物面部一刹那的表情,深入地揭示了吴荪甫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
  
   四、运用色彩的变化深层次刻画人物形象
  
   以不同的色彩来描绘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在思想感情和命运的变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者通过几段变化的肖像描写反映了她半生的遭遇。祥林嫂初进鲁家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这是一个不幸的年轻守寡的农村妇女形象,“两颊却还是红的”说明祥林嫂的生活虽然十分艰难,但并没有失去青春活力和对生活的信心。当她第二次到鲁家时,“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这就巧妙地暗示了祥林嫂经历了再寡的悲痛后,在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当她怀着希望捐了门槛后,命运并没有改变,脸色变得“灰黑”,“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这些色彩的变化再一次说明了祥林嫂对生活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成了旧的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的牺牲品。当她沦落为乞丐以后、临死前夕:“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描绘祥林嫂肖像的色彩由明朗转变为晦暗,色调越来越冷,气氛也越来越阴郁。这种变换的色调既体现了人物命运的真实变化,又是对作品主题的深化。
  
   五、通过色彩描述构筑色彩意象
  
   色彩描述,除如实描述外,还可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意念和情感进行超现实的描述,构筑一种渗透和融合主观因素的色彩形象(即色彩意象)。例如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一段:“一出了厢关,马上觉出空旷,树木削瘦地立在路旁,枝上连只鸟也没有。灰色的树木,灰色的土地,灰色的房屋,都静静的立在灰黄色的天空下。从这一片灰色望过去,看见那荒凉的西山。”老舍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来描述北方冬季大自然的色彩,将树木、土地、房屋、蓝天均蒙上了一层像铅一样死寂的灰色,组成了一幅灰色凝重的北方寒冬图,烘托出了一种空旷凄凉的孤寂和荒寒。而在这种作者精心构建的灰蒙蒙的色彩意象中,却能透视出祥子最终悲凉的境遇与心情。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色彩的有机运用和有机搭配对文章的表情达意、形象塑造、深化主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功的色彩描述,不仅能生动明快地传达作品的主体理性信息,而且能在激发读者色彩美感的过程中,透现丰富的潜在的美感信息。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要适当、适度,有技巧、有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鲜明而变幻的色彩,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容,表达人的特定思想情绪和特定的主观感受,真正起到烘托气氛、揭示主旨和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
  (作者单位:新沂市第三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