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 我来答
小范老师2333
2023-03-03 · TA获得超过1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9万
展开全部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校园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2006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日前,学校的师生关系情况调查却令人担忧,调查显示当存在心理问题时只有少于百分之十的学生愿意与老师交流,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可恶的,有意找茬为难自己。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课题。创建和谐的校园,不仅表现在社会与学校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还表现在老师与学生的和谐,以及同学之间的和谐。其中,老师与学生的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对出现不和谐师生关系因素的分析
  受传统师生关系观念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越来越多地凸现出来,主要体现在:
  1、教学缺乏民主,“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2、对教师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3、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4、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评价体系没有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顺应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反思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构思新课程观下现代教师的角色,更使我体会到:观念要转变,教育手段要更新,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现在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个性的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和谐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建和谐育人校园
  (一)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手段。学生都有“向师性",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爱自己的时候,教师的诱导和批评都是有效的,甚至对教师偶然的过火行为也是能谅解的。这是其他力量所难以达到的。
  热爱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学生之间有许多差异,有的学生容易引起老师的好感、喜爱,有的学生则会使老师感到厌烦。我们应该控制这种情感,不偏爱某一个学生。更新教育理念,彰显学生个性。
  1、更新教育理念,彰显学生个性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应该严格,不要严厉。严厉是封建的,如体罚等,那使教师变成了统治者,而学生则变成了被统治者。教师要严格,要学生尊敬。”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彰显和展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和增强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师生心理距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2、巧抓课余时间,拓展交往空间
  事实上,课后与学生沟通交流,这种非正式的师生交往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起到正式交往所起不到的教育作用。它能够拓展师生交往新空间,能够消除正式关系中因学生紧张而带来的负面作用,能缩短社会角色等外在因素所形成的心理距离,使师生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交往。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所说:“我说的既不是‘尊师’也不是‘爱生’,我只觉得‘师’与‘生’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亲爱的朋友”。总之,师生交往空间大了,交往渠道和方式多了,师生像朋友式的相处,就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二)尊重每一个学生
  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必须尊重别人。所以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要善于发现学生一切闪光点,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教师要勇于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使师生之间架起平等的桥梁,师生之间关系逐渐走向和谐。
  1、尊重学生的人格
  人格尊严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的支柱。学生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作为教师,不仅不能认为学生是小孩子而忽视了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且应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时刻顾及学生的人格尊严,时刻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在我们现实的校园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用四块糖果教育、感化了一个顽皮的学生;魏书生从不叫有错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灰溜溜地挨训,不让孩子声泪俱下地读检讨.而是计他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可见真正的教育家都是其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面子,在这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一定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成为真正健康的个体。
  2、尊重学生的权利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要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体”,而非简单的“认知体”。要做到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着眼发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必须把学习主体、学习主人应该拥有的权利还给学生们。也就是说,教育者要做到目中有人,以人为本。惟有这样,创新型的人才会在我们的校园中脱颖而出,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才会出现中国人的身影。其实,在我们周围,不尊重学生权利的现象还大大存在。如果我们连学生最基本的权利都不尊重,发展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权利,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得到发展。
  3、尊重学生的兴趣
  我们教师在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兴趣,对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大有帮助的。尊师爱生是两个互动的过程,只要求学生尊重教师是不行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教师只有真正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从心底里佩服你,爱戴你,这种敬意是发自学生的内心,是自然的,自觉的,而不是强迫的,硬性规定的。可见,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见》教基〔2006〕23号
  [2]《教育学》(新编本)张乐天 主编
  [3]《新德育》詹万生 主编
  [4]《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5]用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赵芬梅 素质教育论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