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听之为之的为是什么意思
为:语气助词;之: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
选自先秦孟子及弟子的《弈秋》
原文
《弈秋》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扩展资料:
通国善弈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为天下所共识,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产生了如弈秋这样的高手。“通国善弈”说明弈秋的成名是经过了大范围通过长期的比试之后所推选出来的,也说明了围棋已经在举国范围内形成了共识。因为围棋对局是两个人的创作,如果仅仅是一人突出,弈秋的地位也是不能得到承认的,也就是说,那个时代存在着众多与弈秋水平相当的高手,只是弈秋技高一筹脱颖而出。
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弈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