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出课堂有效学习的问题研究
1个回答
2016-10-27 · 知道合伙人情感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在我一年一度的教学中,每到一个学期结束时,我要求学生给我提意见或是建议。在五年前的一次,我拿着学生写给我的纸条,我回到家,看着学生给我提的一条条建议,我的心情在飞扬。忽然,一张纸条让我跌倒万丈深渊。他说:“老师,你问问题时,能不能少问几个‘对不对?’‘是不是?’‘有没有?’这些问题没有价值。”学生的建议让我不断的反思,我越想越害怕,原来有许多学生在写建议时,没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我自己还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不错。幸好,现在改还不算晚。从此以后,我开始留意课堂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学生的起点和动力。好的教学应该把学生置于一种真实或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表面上看,提问很简单,其实,要真正使提问提得好,提得得法,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会将师生之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桥梁;好的问题能够启迪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思潮翻滚、潮涨潮落,能收到比较的好的效果;好的问题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好的问题能够使师生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能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然后,再根据从提问得到的反馈信息,灵活的调整以后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取自己学习的状况,从而改进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使自
己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富有成效。
教师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呢?我浅谈几点建议:
一、 提问要有趣味性和悬念性
趣味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趣之中接受知识。而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往往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它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述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别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罗平有一个做酒生意的老板,在12月份去欧洲法国的马赛港口谈生意,他问他儿子,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去?还要带些什么东西?同学们,如果你就是他儿子,你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这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讨和合作,有的学生查找世界政区图、有的学生查找气候类型图等等。看到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探讨,心里有许多甜蜜。不一会儿,有一组的同学说:“老师答案出来了,不知分析对不对。” 请你们组推荐一个代表把你们的成果说一说。学生说:“应该穿一点保暖的衣服、带上银行卡、雨伞、地图。”请问:“为什么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带上雨伞呢?”于是从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就可以讲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区别。这样带有趣味性和悬念性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都是有效果的。
二、 提问要围绕教学中心,有的放矢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提问,所问之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切忌离开课堂教学中心,毫无计划的东扯西拉,随便的乱问,这样会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例如:在分析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活’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学生思考后能回答,这个‘活’字体现了生物的古老、原始。然后我紧接问:②澳大利亚的生物众多、古老、原始这说明什么?学生会回答,说明澳大利亚的生物进化速度缓慢。然后我又问:③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众多的古老生物呢?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探讨,寻找答案。这个问题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高潮,也是比较难的问题,学生一般找不全面,老师要加以巡逻,看看学生的探讨情况并给予引导。在分析这个问题我又设计两个例子,让学生理解更容易、更直观。例1:同学们看‘动物世界’时,发现动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会导致有些动物灭绝。从中你能领悟到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众多的古老的动物。例2: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个假设题:假设有两个深海区分别为1号区、2号区。1号区处在板块的边缘,2号区处在板块的内部,1号区的水由深水变为浅水最后变为陆地,而2号区一直都是深水,请问,这两个海区的生物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结合板块的知识回答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众多的古老的动物。像这样设计,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点被一层一层的突破,迎刃而解。
三、 提问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初一、二学生知识面还不广,有些地理术语没有接触或者不理解,因此,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不能太深奥,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但也不能过于太简单,只追求气氛热闹。如:“中国是不是第一人口大国”,“黄河是不是我国的母亲河”学生不加思考,脱口而出:“是。”类似这样的问题,表面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好像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不然,这些提问是没有价值的,问得低级、肤浅,流于形式。所以我们教师在提问时,尽量不提“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等类似问题,而是要提“为什么?”、“怎么样?”、“ 又如何?”“原因何在?”像这样提的问题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设计的问题既要重过程,也要重结果。
四、提问要面向全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老师要提问时,学生心里紧张,注意力集中,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但是有些教师会先叫学生再说问题,这种提问的顺序会导致其他的学生大大的松一口气,觉得此事与自己无关,就开始分散注意力,不积极思考问题,对教师提出问题和同学回答不认真听,课堂中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效果较差。所以我们教师提问,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图或者文字内容,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全班学生动起来,最后再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抽查对应的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问题是学生的起点和动力。好的教学应该把学生置于一种真实或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表面上看,提问很简单,其实,要真正使提问提得好,提得得法,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会将师生之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桥梁;好的问题能够启迪学生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思潮翻滚、潮涨潮落,能收到比较的好的效果;好的问题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好的问题能够使师生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提问,能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然后,再根据从提问得到的反馈信息,灵活的调整以后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取自己学习的状况,从而改进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使自
己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富有成效。
教师教学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呢?我浅谈几点建议:
一、 提问要有趣味性和悬念性
趣味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乐趣之中接受知识。而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往往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它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述地中海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别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罗平有一个做酒生意的老板,在12月份去欧洲法国的马赛港口谈生意,他问他儿子,他应该穿什么衣服去?还要带些什么东西?同学们,如果你就是他儿子,你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这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讨和合作,有的学生查找世界政区图、有的学生查找气候类型图等等。看到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探讨,心里有许多甜蜜。不一会儿,有一组的同学说:“老师答案出来了,不知分析对不对。” 请你们组推荐一个代表把你们的成果说一说。学生说:“应该穿一点保暖的衣服、带上银行卡、雨伞、地图。”请问:“为什么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带上雨伞呢?”于是从学生的回答中老师就可以讲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气候的区别。这样带有趣味性和悬念性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都是有效果的。
二、 提问要围绕教学中心,有的放矢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提问,所问之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切忌离开课堂教学中心,毫无计划的东扯西拉,随便的乱问,这样会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例如:在分析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活’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学生思考后能回答,这个‘活’字体现了生物的古老、原始。然后我紧接问:②澳大利亚的生物众多、古老、原始这说明什么?学生会回答,说明澳大利亚的生物进化速度缓慢。然后我又问:③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众多的古老生物呢?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探讨,寻找答案。这个问题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高潮,也是比较难的问题,学生一般找不全面,老师要加以巡逻,看看学生的探讨情况并给予引导。在分析这个问题我又设计两个例子,让学生理解更容易、更直观。例1:同学们看‘动物世界’时,发现动物之间存在食物链,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会导致有些动物灭绝。从中你能领悟到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众多的古老的动物。例2: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个假设题:假设有两个深海区分别为1号区、2号区。1号区处在板块的边缘,2号区处在板块的内部,1号区的水由深水变为浅水最后变为陆地,而2号区一直都是深水,请问,这两个海区的生物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结合板块的知识回答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众多的古老的动物。像这样设计,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点被一层一层的突破,迎刃而解。
三、 提问的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初一、二学生知识面还不广,有些地理术语没有接触或者不理解,因此,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不能太深奥,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但也不能过于太简单,只追求气氛热闹。如:“中国是不是第一人口大国”,“黄河是不是我国的母亲河”学生不加思考,脱口而出:“是。”类似这样的问题,表面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好像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不然,这些提问是没有价值的,问得低级、肤浅,流于形式。所以我们教师在提问时,尽量不提“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等类似问题,而是要提“为什么?”、“怎么样?”、“ 又如何?”“原因何在?”像这样提的问题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设计的问题既要重过程,也要重结果。
四、提问要面向全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老师要提问时,学生心里紧张,注意力集中,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但是有些教师会先叫学生再说问题,这种提问的顺序会导致其他的学生大大的松一口气,觉得此事与自己无关,就开始分散注意力,不积极思考问题,对教师提出问题和同学回答不认真听,课堂中思维处于停滞状态,效果较差。所以我们教师提问,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图或者文字内容,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全班学生动起来,最后再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抽查对应的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上海边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3-07-25 广告
2023-07-25 广告
在研学教学讲解器教育参观无线讲解器的选择上,有以下几点需要关注:1. 讲解器的性能:选择稳定的讲解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考虑其信号覆盖范围、信号干扰能力、声音清晰度等因素。同时,也需要考虑讲解器的电池寿命和充电方式,以确保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边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