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包含哪些基本步骤
2017-03-2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实施课程的核心活动。只有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才能充分实现教育目标。要全面实现教育目标,必须认真研究教学过程,弄清它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和基本阶段,进而为科学地制定教学原则,确定教学方法,全面组织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认识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心理准备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如果学生头脑中的兴奋中心还没有向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转移或接近,或者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题毫无兴趣,似乎是强加于他的苦差使,则学生还没有作好心理准备,那么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故心理准备阶段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的阶段。
心理准备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二)感知知识阶段
感知知识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事物(物体、现象等)进行观看、触摸等,从而获得必要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的基础。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尽量出示实物、呈现事情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有关现场,为学生感知创造机会与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途径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1)直接途径。即让学生直接知觉和观察,如利用教学参观、做与实际条件相类似的实验,以及对从自然界中取回的材料进行直接感知。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使知觉活动成为自觉积极的心理过程,这不仅使感知更完善、确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间接途径。是指教师利用语言文字及各科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对学生所要学的教材进行生动的叙述和描绘,启发学生联想,使学的记忆表象得以重现,并按照语言的描绘加以改组,从而形成新事物的表象,这同样具有直观作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讲述,帮助学生阅读课本,获得语言感知,同时又使学生通过课本的文字和插图获得感知。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能提高感知效果。这种间接途径有它的作用,但毕竟不是对现实的知觉,因而所引起的表象不够真切、完整和稳定。所以,教学应该把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效果更好。
表象在学生意识中的发展不是单独进行的,常常与思维加工联系在一起,而且学生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需要上升到概念。
(三)理解知识阶段
学生怎样才能形成科学的概念,真正理解教材呢?概念的形成是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展思维活动。进行思维活动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基本的是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分析就是将对象的各种因素进行区分,从而分出它的各个组成因素,加以认识;综合是对组成客体的各种因素之间联结成整体的各种关系的研究。概念的形成需要感性材料做基础,但也离不开过去已有的经验和概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精选典型材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旧经验,往往不科学,如“0”就是没有意义了,要注意改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个积极思维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巩固知识阶段
巩固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这是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易受遗忘规律所制约,因为巩固知识是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不断强化,如果不抓巩固工作,暂时联系得不到强化,就会产生遗忘。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不巩固,就不能进一步领会和掌握新知识,而且只有当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今后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巩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
(五)运用知识阶段
即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各种课业中,用实践检验知识,通过反复的练习活动使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这个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练习素材,练习题目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过难不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过易会使学生感到没意思。练习的数量也不要过大,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转化为技能,技巧,使其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加深对所学教材的理解和记忆。运用知识,也是认识上的一次更重要、更高一级的飞跃。因为这是在各种条件下,要求学生再现、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知识,特别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获得反馈信息:(1)通过学生的表现获得反馈信息。教师的每一活动,都会引起学生的反应,通过他们的表情、精神状态或其他活动,教师可以了解他们对讲课的态度,判断效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改进教学;(2)通过提问获得反馈信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反映他们对知识接受、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也是反馈的一种形式;(3)通过检查书面作业,测验和考试获得反馈信息。通过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能有效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和学习态度。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能坚持进行自我检查,获得反馈,反馈愈及时,反馈的信息愈多,就愈能使教和学及时得到改进。
评定,是以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为根据的,及时、公正的评定,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通过师生双方对学习效果的评定,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师生共同努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心理准备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如果学生头脑中的兴奋中心还没有向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转移或接近,或者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题毫无兴趣,似乎是强加于他的苦差使,则学生还没有作好心理准备,那么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故心理准备阶段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的阶段。
心理准备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一种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二)感知知识阶段
感知知识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事物(物体、现象等)进行观看、触摸等,从而获得必要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的基础。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尽量出示实物、呈现事情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有关现场,为学生感知创造机会与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途径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1)直接途径。即让学生直接知觉和观察,如利用教学参观、做与实际条件相类似的实验,以及对从自然界中取回的材料进行直接感知。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使知觉活动成为自觉积极的心理过程,这不仅使感知更完善、确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间接途径。是指教师利用语言文字及各科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对学生所要学的教材进行生动的叙述和描绘,启发学生联想,使学的记忆表象得以重现,并按照语言的描绘加以改组,从而形成新事物的表象,这同样具有直观作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要通过自己的讲述,帮助学生阅读课本,获得语言感知,同时又使学生通过课本的文字和插图获得感知。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能提高感知效果。这种间接途径有它的作用,但毕竟不是对现实的知觉,因而所引起的表象不够真切、完整和稳定。所以,教学应该把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结合起来,互相补充,效果更好。
表象在学生意识中的发展不是单独进行的,常常与思维加工联系在一起,而且学生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需要上升到概念。
(三)理解知识阶段
学生怎样才能形成科学的概念,真正理解教材呢?概念的形成是学生认识上的飞跃,是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展思维活动。进行思维活动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基本的是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分析就是将对象的各种因素进行区分,从而分出它的各个组成因素,加以认识;综合是对组成客体的各种因素之间联结成整体的各种关系的研究。概念的形成需要感性材料做基础,但也离不开过去已有的经验和概念。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精选典型材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旧经验,往往不科学,如“0”就是没有意义了,要注意改造,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个积极思维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巩固知识阶段
巩固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这是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特点所决定的。学生学习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易受遗忘规律所制约,因为巩固知识是大脑皮层上暂时神经联系的不断强化,如果不抓巩固工作,暂时联系得不到强化,就会产生遗忘。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不巩固,就不能进一步领会和掌握新知识,而且只有当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今后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巩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
(五)运用知识阶段
即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各种课业中,用实践检验知识,通过反复的练习活动使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这个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练习素材,练习题目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过难不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过易会使学生感到没意思。练习的数量也不要过大,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转化为技能,技巧,使其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加深对所学教材的理解和记忆。运用知识,也是认识上的一次更重要、更高一级的飞跃。因为这是在各种条件下,要求学生再现、重新组合、灵活运用知识,特别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获得反馈信息:(1)通过学生的表现获得反馈信息。教师的每一活动,都会引起学生的反应,通过他们的表情、精神状态或其他活动,教师可以了解他们对讲课的态度,判断效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改进教学;(2)通过提问获得反馈信息。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反映他们对知识接受、理解和应用的情况,也是反馈的一种形式;(3)通过检查书面作业,测验和考试获得反馈信息。通过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能有效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和学习态度。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能坚持进行自我检查,获得反馈,反馈愈及时,反馈的信息愈多,就愈能使教和学及时得到改进。
评定,是以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为根据的,及时、公正的评定,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和指导学生的学;通过师生双方对学习效果的评定,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师生共同努力,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博阳精讯
2024-07-25 广告
2024-07-25 广告
教学环节又叫做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直接导入,问题导入、悬念导入、经验导入等) 2.讲授新课:根据所设置的三维目标进行讲解 3.巩固练习:根据各科自行设计 4.小结 5.作业布置:可以是基础知识作业,也可以是...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博阳精讯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