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盖保存条件
2020-01-2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1)区内油气成藏封盖条件不仅取决于泥质岩的厚度,也取决于断层的遮挡作用,还有异常高压封盖,在某些地区这些封盖作用同等重要(图10-125)。
2)对区内封盖保存条件研究表明,宏观封盖作用取决于泥质岩盖层的发育程度,具体到每个油气田,断层的封盖作用和异常压力的封盖作用更为重要。西湖凹陷区域性分布的四套泥质岩-平湖组顶部、花港组中部及上部以及龙井组顶部泥质岩是宏观的区域盖层,由于各层系主要为砂泥岩互层,泥质岩含量较高,累计厚度一般大于200m,剖面上连续性较好,因此,没有被断层切破,裂缝不发育的泥质岩都具有较好的封盖能力。
图10-125 西湖凹陷封盖层特征示意图
(据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2011)
具备有利盖层条件 泥岩盖层发育,封盖性能主要取决于泥岩微孔隙结构;区域盖层发育,西源凹陷在3000m左右发育区域性泥岩超压带;凹陷斜坡带同生主断裂和凹中隆地区反转期逆断层多具备油气封堵条件。
3)断层的封盖能力比较复杂,封盖与散失作用视所断层位及深浅而定。区内断层有三类:其一为裂谷期发育的张扭性正断层;其二为反转期发育的压扭性逆断层;其三是沉降期发育的剪切断层。理论上讲,逆断层的封堵性较好,正断层和剪切断层的输导作用较好。但保俶斜坡勘探成果表明,在保俶斜坡西侧的同生正断层,不仅控制沉积,使两侧沉积厚度变化很大,而且是控制油气运聚的关键,同样具有良好的封堵性。宝云亭油气田和武云亭、武北及孔雀亭3个含油气构造,它们都属正断层在上倾方向遮挡而形成的断块圈闭;在断裂东侧油气聚集成藏,发现了多个断块、断背斜油气藏,在断裂之西尚未发现油气藏,油气显示都很少。反转期压扭性逆断层在中央背斜构造带上,对春晓、残雪等构造圈闭封堵油气的作用也十分显著;剪切断层因为发生的时间较晚,发生在冲绳海槽运动之后,对区内油气主要起散失和破坏作用,残雪构造在井深2600m,油气显示活跃,但测试未获工业油气,主要原因是剪切断层已断至2600m,向上已直达海底,断层通天,成为油气向上逸散的通道。
图10-126 平湖构造带试油压力-深度关系示意图
(据张先平等,2007)
4)异常压力在区内部分地区也起封盖作用。全区大致以埋深3100~3800m为界,上部地层流体压力接近于静水压力,属正常压力系统;以下地层,部分地区为常压系统,部分地区为异常压力系统,保俶斜坡是异常流体压力分布最广的构造带,其压力系数最大可达1.83(平湖油气田平湖1井)(图10-126),但异常压力分布情况比较复杂。
平湖油气田由放鹤亭、八角亭、望湖亭构造组成(图10-127),放鹤亭构造平湖1井与平湖4井被一条断层封隔,平湖1井是西湖凹陷实测到最高地层压力(压力系数1.83)的井,而平湖4井则为常压系统;八角亭与望湖亭构造相邻,异常压力的特点也不一致(表10-48)。
图10-127 平湖油气田构造图
表10-48 平湖构造带钻井实测压力资料汇总表
保俶斜坡异常压力以平湖1井为中心,随着各断阶平湖组埋深变化,异常压力顶界作有规律变化,以平湖油气田区最浅(3100~3400m),北至平北地区深度为3500~3600m,东至三潭深凹秋月构造>3800~3900m;在异常压力区内,也因为各断块平湖组埋深的变化而不同,平湖构造带平2、平3断块异常压力深度为3100m,平1断块为3370m。西湖凹陷的一些主干断裂对异常压力系统的分布和超压强度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高压区内有泄压窗,常压区内有残留的超压点。
因此,在保俶斜坡区,虽然总体上是一个超压系统,因断层的破坏作用和封隔作用,在超压体系中有局部泄压窗(常压系统),并形成一系列彼此封隔的高压封存箱。玉泉1井是中央背斜构造带唯一有测试资料的超高压点,可能是区域性高压系统被破坏残存的高压区(图10-128)。
图10-128 东海西湖凹陷异常压力平面分布预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