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9章笔记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区分刻板印象、偏见、歧视
刻板印象就是对一个群体的概括化评价,比如法国人很浪漫,日本人很拘谨
偏见就是刻板印象的负性信念,其标志是负面评价
歧视就是带有偏见的不公平制度、行为、潜规则
二、偏见产生的原因:
1、认知原因:刻板印象是简化复杂世界的心理机制的副产品,能提升我们的认知效率
主要表现在
(1)自发类别化:
给人分类,减少认知资源的分配,比如A开朗乐观,B内向安静,为偏见提供了认知基础
(2)知觉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外群体同质效应”:内群体的人更容易辨别本群体的人,认为本群体的人是多样性的,外群体的人更相似。同理:一个群体越小众,知道的人越少,那外群体的人对其认知越少,刻板印象越严重
“本族偏差”:更能准确识别同种族人的面孔;“同龄偏差”:更能准确识别同龄人的面孔。
(3)独特性:感知那些突出的人
更容易关注有不同特征的人,这种过度关注又会使我们认为这些人比实际上更与众不同
独特性形成自我意识:在一个外群体里,人会强烈感到自己的不同和自我意识。
污名意识:人在多大程度上预期他人会对自己产生刻板印象。比如一个同性恋认为自己的何种做法会使他人对其解释为一种刻板印象。
①好处:更加自信乐观,知道某刻板印象是针对群体,不是个人;增强社会同一性——对群体的认同、归属和责任感。
②坏处:自我产生刻板印象威胁,自我意识更强,更容易误解别人,压力大,幸福感低
2、动机:
①挫折产生偏见
替罪羊理论:当人遇到挫折,会产生愤怒,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做出攻击行为,消解自己的挫折感。
越愤怒的人,越容易产生和维护偏见。
现实群体冲突理论:竞争是挫折的来源之一,一旦群体为稀缺资源而竞争,就会出现偏见
②社会同一性理论:感觉自己比他人优越
为了维护自己的优越感、归属感和自尊,人会产生偏见,以维护自己的认知一致性。
主要表现在
(1)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稳定的人对优越感的需要相对弱一些。
就像一个缺钱的人,看到钱会很兴奋,而不缺钱的人,就更淡定一点。
(2)自我关注
关注自我,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更容易产生偏见
比如死亡,想到死亡的人,会采用“恐惧管理”——蔑视那些不断挑战他们世界观、使他们更焦虑的人。越接近死亡的人,越可能用偏见来支撑自己的信念系统。
(3)在内群体找归属和自尊需要
[内群体:“我们”;外群体:“他们”]
归属感强的人更容易接纳外群体,偏见更少
自我形象受到威胁(即表现较差,能力不足)的人,会增强“内群体偏爱”——更加认同该群体以获得自尊,以及当内群体的人取得成绩时,会更感到自豪和荣誉感。
3、社会原因:
①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高的人认为这种阶层差异是正当的,并愿意维护它。
②社会化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的观念都会受大众文化、家庭和学校教育、同伴、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产生各种偏见
③权威人格
一般有权威人格的人有强烈的掌控和指挥欲,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喜欢贬低别人,容易产生并愿意维护偏见。
④宗教
有人以宗教为名义,使自己的偏见合理化,并通过广收信徒传播并强化偏见
⑤从众
有从众心理的人,不会主动发出自己的意见,维护群体一致性
⑥社会制度的支持
社会制度反应并强化了这种偏见。
三、偏见的后果:
1、引导人更注意对其带有偏见的事实,强化偏见
2、“自我实现”预言
对某事的预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使某结果真的发生
3、造成刻板印象威胁,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不好
其作用是
(1)增加压力,减少负责逻辑运算的脑区有关,增加与情绪加工有关的脑区活动
(2)自我监控
担心犯错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3)抑制不需要的思维与情绪
调整思维会消耗人的认知资源,干扰人的工作记忆
4、扭曲认知解释
当刻板印象足够强,而个体或事件的信息又模棱两可时,刻板印象能微妙扭曲我们的认知解释
刻板印象就是对一个群体的概括化评价,比如法国人很浪漫,日本人很拘谨
偏见就是刻板印象的负性信念,其标志是负面评价
歧视就是带有偏见的不公平制度、行为、潜规则
二、偏见产生的原因:
1、认知原因:刻板印象是简化复杂世界的心理机制的副产品,能提升我们的认知效率
主要表现在
(1)自发类别化:
给人分类,减少认知资源的分配,比如A开朗乐观,B内向安静,为偏见提供了认知基础
(2)知觉到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外群体同质效应”:内群体的人更容易辨别本群体的人,认为本群体的人是多样性的,外群体的人更相似。同理:一个群体越小众,知道的人越少,那外群体的人对其认知越少,刻板印象越严重
“本族偏差”:更能准确识别同种族人的面孔;“同龄偏差”:更能准确识别同龄人的面孔。
(3)独特性:感知那些突出的人
更容易关注有不同特征的人,这种过度关注又会使我们认为这些人比实际上更与众不同
独特性形成自我意识:在一个外群体里,人会强烈感到自己的不同和自我意识。
污名意识:人在多大程度上预期他人会对自己产生刻板印象。比如一个同性恋认为自己的何种做法会使他人对其解释为一种刻板印象。
①好处:更加自信乐观,知道某刻板印象是针对群体,不是个人;增强社会同一性——对群体的认同、归属和责任感。
②坏处:自我产生刻板印象威胁,自我意识更强,更容易误解别人,压力大,幸福感低
2、动机:
①挫折产生偏见
替罪羊理论:当人遇到挫折,会产生愤怒,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做出攻击行为,消解自己的挫折感。
越愤怒的人,越容易产生和维护偏见。
现实群体冲突理论:竞争是挫折的来源之一,一旦群体为稀缺资源而竞争,就会出现偏见
②社会同一性理论:感觉自己比他人优越
为了维护自己的优越感、归属感和自尊,人会产生偏见,以维护自己的认知一致性。
主要表现在
(1)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稳定的人对优越感的需要相对弱一些。
就像一个缺钱的人,看到钱会很兴奋,而不缺钱的人,就更淡定一点。
(2)自我关注
关注自我,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更容易产生偏见
比如死亡,想到死亡的人,会采用“恐惧管理”——蔑视那些不断挑战他们世界观、使他们更焦虑的人。越接近死亡的人,越可能用偏见来支撑自己的信念系统。
(3)在内群体找归属和自尊需要
[内群体:“我们”;外群体:“他们”]
归属感强的人更容易接纳外群体,偏见更少
自我形象受到威胁(即表现较差,能力不足)的人,会增强“内群体偏爱”——更加认同该群体以获得自尊,以及当内群体的人取得成绩时,会更感到自豪和荣誉感。
3、社会原因:
①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高的人认为这种阶层差异是正当的,并愿意维护它。
②社会化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的观念都会受大众文化、家庭和学校教育、同伴、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产生各种偏见
③权威人格
一般有权威人格的人有强烈的掌控和指挥欲,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喜欢贬低别人,容易产生并愿意维护偏见。
④宗教
有人以宗教为名义,使自己的偏见合理化,并通过广收信徒传播并强化偏见
⑤从众
有从众心理的人,不会主动发出自己的意见,维护群体一致性
⑥社会制度的支持
社会制度反应并强化了这种偏见。
三、偏见的后果:
1、引导人更注意对其带有偏见的事实,强化偏见
2、“自我实现”预言
对某事的预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使某结果真的发生
3、造成刻板印象威胁,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不好
其作用是
(1)增加压力,减少负责逻辑运算的脑区有关,增加与情绪加工有关的脑区活动
(2)自我监控
担心犯错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3)抑制不需要的思维与情绪
调整思维会消耗人的认知资源,干扰人的工作记忆
4、扭曲认知解释
当刻板印象足够强,而个体或事件的信息又模棱两可时,刻板印象能微妙扭曲我们的认知解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