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兵马是清朝的二倍,最终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
关于这个情况,我给你细细说说:
三藩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相比于联盟,三藩更是一种遥相呼应,抱团造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这里可以大胆假设一下,当时的清朝如蒙古后期一样衰弱,那么,三藩未必不是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一样,先角逐一下,谁赢了,再去打蒙元。
起义的时候吴三桂岁数大了性格会更加趋于保守,而吴三桂本身的性格就特别谨小慎微,一年年轻时候就谨小慎微的人,年老的时候还能狂放不羁?
吴三桂起兵后气势凶猛,打到长江,很多人说,如果吴三桂乘胜追击,清军可能招架不住,但是你别忘了,那是可能!吴三桂从辽东名门经历亡国而不倒,反而成为满清藩王,那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一点点走过来的,他当然更知道,走错一步,全盘皆输。
所以,他不能去冒险,早先崇祯在李自成逼近北京之时,召各路三路三军,进兵勤王,吴三桂最早动身,但是行动缓慢,最后没有到达战场, 这就是做给崇祯看的,万一明朝抵制了进攻,那么没勤王的将士还有好?这就是吴三桂的谨小慎微。
不管,什么时候,吴三桂都不放弃自己的兵权,尤其是投降满清了,为了得到兵权,各种超长发挥,打击南明与农民军队,因为他知道,没有兵权,他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吴三桂的如履薄冰。
最主要的是,他一个南征北战的人,从中国的东北部,打到西北,再打到西南,使他更明白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学,南北战争,由南向北难,由北向南易,尤其是西南,历史上没有一个是从云贵走出去的全国性政权,从南方起步北伐,诸葛亮,岳飞,到后来的洪秀全都失败了,只有朱元璋一人获得了成功,而从北向南,比比皆是。这也是有原因的,你把东北的士兵放到云南,他会感觉热,感觉难受,但是你把云南的士兵放东北的冬天,他们可能生存不了。这就是地理差异,而且有诸多因素,都导致南方北伐很难成功,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与满清南北分治,也是吴三桂一直以来的政治主张,早在山海关,吴三桂邀请多尔衮入关的时候,提出的条件就是划黄河为界,南北分治。这也是吴三桂的格局所在,有些人一辈子只能打仗,却缺乏战略眼光。而吴三桂更加缺乏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无谓精神。
吴三桂从来不是人们所诋毁的那样汉奸,卖国贼,叛国之人。但更不是一个雄才伟略,拥有民族大义的英雄。没有你想的那么坏,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好。
之后的吴三桂,拥兵自重,想要造反,于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其实这个时候,对于吴三桂这等叛国之人,就不再让人信服,所以说吴三桂此人太过狡诈,也因为他的狡诈,害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