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06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齐帆齐微课
日更第493天。《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是《全脑教养法》的作者丹尼尔·西格尔的全新力著,读后使我受益匪浅,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编写8篇文章,把书中的精华和自己受到的启发进行分享。
作为家长,知道孩子什么时候需要鼓励?什么时候需要制止?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孩子的情绪是不是在主航道上。
如果他的情绪还在可调整的空间范围内,家长就可以大胆地鼓励他;如果你发现孩子的情绪已经不在他自己可调整的范围之内,已经进入蓝区或者红区了,这个时候你就要及时制止他,避免他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曾经看到过一个爬绳网的游戏,很多孩子都顺利地通过了,只有一个孩子,他年龄小,就是爬不上去,爬到一半就滑下来了。这时是鼓励他继续尝试,还是鼓励他放弃呢?
话外音:如果鼓励孩子继续尝试,可以说,就是教导孩子不要轻言放弃,要勇敢。那如果我们鼓励他放弃的话,也可以说,有时候,放弃更需要智慧。
这时候我们去观察这个孩子,如果我们很坚定地认为,他应该能够克服这个障碍,完成这个任务,只是到一半的时候,没有掌握好技巧,如果他掌握好技巧,绳子蹬得对,手抓得对,他是能够爬到顶端的。
这时,鼓励他坚持,但是,让他自己选择,说:“你要不要放弃?你有权利放弃,你放弃了,你就不用再往上爬了。你现在下来就可以,你依然是好样的,我们还喜欢你。但如果你不放弃,我们会陪你到底,不论你用多长时间,我们都会陪你一起。”
这个时候,孩子很坚定地说:“我不放弃。”
最后,在大家的陪伴下,他完成了任务,虽然过程没那么顺利,但这个孩子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不了的困难,他觉得自己简直太棒了。
所以,这类情况下,我们判断孩子是需要我们鼓励,还是需要我们出手制止,就是看是不是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
构建复原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策略4)
首先,家长要跟孩子构建一个相互信赖、相互无条件的爱的关系。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论如何你会站在他这一边,不论如何你都会爱他。你爱的不是一个满分获得者,你爱的不是一个成绩优等生,你爱的不是一个不会犯错的完美小孩,你爱的就是他本人。
当家长和孩子建立了这样的关系,他才有足够的安全感。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才愿意去尝试,才愿意对这个世界说“是”。
怎么跟孩子建立这种无条件的爱? 就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还是用前面说的三要素:接纳、安抚,然后才是解决。
作者在书里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弟兄两个早上起来正在刷牙,弟弟哭着进来说:“他打我。”妈妈看见弟弟背上有个大红五指印。
妈妈很克制,她非常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她先做的不是直接怒气冲冲地过去说:“你为什么打弟弟?”
她先说的是:“我看到弟弟在哭,他背后有一个手印,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哥哥告诉妈妈:“刚才我们在跟奶奶打电话,我在给奶奶讲一个笑话,可是我这个笑话没讲完,他就把这个笑话的结尾讲了。”
妈妈就基本知道这个过程了,接下来妈妈问哥哥:“那你当时的情绪是什么样子,你还记得吗?”
“我很生气。”
“那在你生气之后,你感觉怎么样?”
“我觉得他必须要付出代价。”
“那然后呢?”
“然后我就打了他。”
“再然后呢?”
“再然后,他哭着就去告状了。”
其实,妈妈是在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去发现、去反思自己身上刚才情绪的变化,和行为的过程。这个就叫洞察力。
所谓洞察力就是看透自己、理解自己的能力。而运用这种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控制环境。
这个道理真的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我朋友奎开了一家公司,他们团队开会时经常会争吵,奎一争吵就会生气。后来奎开始反思、观察自己的这个过程。我是我们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我有一个提议后,一旦有人反对,就容易产生争吵。
因为在他人反对的时候,奎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奎生气的原因是,觉得被别人冒犯了,奎觉得自己很厉害,提出的主意还不是最好的吗?
其实,当奎跟我说这个话的时候,我都觉得可笑。你自己能有多厉害?你提的主意就一定是最好的吗?既然你不确定你提的一定是最好的,那别人为什么不能质疑呢?别人质疑你,是为了让你难堪吗?
当然不是,他们是为了我们最后的这个项目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呈现,他们是善意的。你怎么会认为他们是冒犯你呢?
冒犯,是自己的认为,是自己的情绪反应;反对,是他人的行为,这个过程中没有必然的联系。
奎给我说,即便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依然还难免在开会时会陷入情绪不好的时候。
这种情况说明,我们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获得这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顿悟的,是当你意识到以后,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够达成的。
作为家长,只有我们对自己有这个要求,能够练习出这种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尽快回到主航道的能力。
学习无止境,道理懂了,重要的是要多多练习。
22年度年度写作营第99篇,1939字,累计134396字。
日更第493天。《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是《全脑教养法》的作者丹尼尔·西格尔的全新力著,读后使我受益匪浅,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编写8篇文章,把书中的精华和自己受到的启发进行分享。
作为家长,知道孩子什么时候需要鼓励?什么时候需要制止?唯一的标准就是,看孩子的情绪是不是在主航道上。
如果他的情绪还在可调整的空间范围内,家长就可以大胆地鼓励他;如果你发现孩子的情绪已经不在他自己可调整的范围之内,已经进入蓝区或者红区了,这个时候你就要及时制止他,避免他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曾经看到过一个爬绳网的游戏,很多孩子都顺利地通过了,只有一个孩子,他年龄小,就是爬不上去,爬到一半就滑下来了。这时是鼓励他继续尝试,还是鼓励他放弃呢?
话外音:如果鼓励孩子继续尝试,可以说,就是教导孩子不要轻言放弃,要勇敢。那如果我们鼓励他放弃的话,也可以说,有时候,放弃更需要智慧。
这时候我们去观察这个孩子,如果我们很坚定地认为,他应该能够克服这个障碍,完成这个任务,只是到一半的时候,没有掌握好技巧,如果他掌握好技巧,绳子蹬得对,手抓得对,他是能够爬到顶端的。
这时,鼓励他坚持,但是,让他自己选择,说:“你要不要放弃?你有权利放弃,你放弃了,你就不用再往上爬了。你现在下来就可以,你依然是好样的,我们还喜欢你。但如果你不放弃,我们会陪你到底,不论你用多长时间,我们都会陪你一起。”
这个时候,孩子很坚定地说:“我不放弃。”
最后,在大家的陪伴下,他完成了任务,虽然过程没那么顺利,但这个孩子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不了的困难,他觉得自己简直太棒了。
所以,这类情况下,我们判断孩子是需要我们鼓励,还是需要我们出手制止,就是看是不是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
构建复原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策略4)
首先,家长要跟孩子构建一个相互信赖、相互无条件的爱的关系。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论如何你会站在他这一边,不论如何你都会爱他。你爱的不是一个满分获得者,你爱的不是一个成绩优等生,你爱的不是一个不会犯错的完美小孩,你爱的就是他本人。
当家长和孩子建立了这样的关系,他才有足够的安全感。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才愿意去尝试,才愿意对这个世界说“是”。
怎么跟孩子建立这种无条件的爱? 就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还是用前面说的三要素:接纳、安抚,然后才是解决。
作者在书里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弟兄两个早上起来正在刷牙,弟弟哭着进来说:“他打我。”妈妈看见弟弟背上有个大红五指印。
妈妈很克制,她非常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她先做的不是直接怒气冲冲地过去说:“你为什么打弟弟?”
她先说的是:“我看到弟弟在哭,他背后有一个手印,你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哥哥告诉妈妈:“刚才我们在跟奶奶打电话,我在给奶奶讲一个笑话,可是我这个笑话没讲完,他就把这个笑话的结尾讲了。”
妈妈就基本知道这个过程了,接下来妈妈问哥哥:“那你当时的情绪是什么样子,你还记得吗?”
“我很生气。”
“那在你生气之后,你感觉怎么样?”
“我觉得他必须要付出代价。”
“那然后呢?”
“然后我就打了他。”
“再然后呢?”
“再然后,他哭着就去告状了。”
其实,妈妈是在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去发现、去反思自己身上刚才情绪的变化,和行为的过程。这个就叫洞察力。
所谓洞察力就是看透自己、理解自己的能力。而运用这种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控制环境。
这个道理真的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我朋友奎开了一家公司,他们团队开会时经常会争吵,奎一争吵就会生气。后来奎开始反思、观察自己的这个过程。我是我们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我有一个提议后,一旦有人反对,就容易产生争吵。
因为在他人反对的时候,奎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奎生气的原因是,觉得被别人冒犯了,奎觉得自己很厉害,提出的主意还不是最好的吗?
其实,当奎跟我说这个话的时候,我都觉得可笑。你自己能有多厉害?你提的主意就一定是最好的吗?既然你不确定你提的一定是最好的,那别人为什么不能质疑呢?别人质疑你,是为了让你难堪吗?
当然不是,他们是为了我们最后的这个项目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呈现,他们是善意的。你怎么会认为他们是冒犯你呢?
冒犯,是自己的认为,是自己的情绪反应;反对,是他人的行为,这个过程中没有必然的联系。
奎给我说,即便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依然还难免在开会时会陷入情绪不好的时候。
这种情况说明,我们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够获得这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顿悟的,是当你意识到以后,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够达成的。
作为家长,只有我们对自己有这个要求,能够练习出这种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才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尽快回到主航道的能力。
学习无止境,道理懂了,重要的是要多多练习。
22年度年度写作营第99篇,1939字,累计134396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