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总是熬夜的吗?
《2022中国国民睡眠健康白皮书》调查显示,当下有44%的19-25岁年轻人熬夜至零点以后。可见,报复性熬夜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之所以如此多的年轻人选择报复性熬夜,实际上是出自一种自我满足、自我补偿的心理。由于年轻人在白天面临着学业压力大、工作不顺利等多种生活中的难题,因此便选择在晚上通过报复性熬夜来实现自我满足。
并且许多人即使前一天熬夜熬到很累,第二天依旧会选择继续熬夜,如此下去,最终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内分泌失调、消化功能紊乱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实际上,绝大多数报复性熬夜的年轻人,都曾尝试过戒掉熬夜,然而往往很多时候都已失败告终。
那么,要如何戒掉报复性熬夜?
1.为什么熬夜?
熬夜总是会有原因的,为什么会导致出现报复性熬夜?每个人选择熬夜的理由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是有想看的电视剧、有些人可能是由于想打游戏、有些人可能是由于某本未看完的书籍....可以把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列在一张纸上,利用白天的一些闲散时间来做这些事情,满足自身的欲望,充实自己的内心需求。当自身的内心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就不容易再出现报复性熬夜的现象了。
2.要学会劳逸结合
报复性的熬夜有时候就是过度的劳累,想要有点时间放松,但是白天过度忙碌,从而将放松推迟到夜晚进行,因此出现了报复性熬夜。那么如果,白天安排好时间,该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缓解自身疲劳之后,自身内心的疲劳也得到了适当的缓解,从而精神也能得到适当的放松,这样也能适当减少报复性熬夜现象的出现。

3.营造睡眠氛围
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对于入睡也是有较大帮助的,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助于及早入睡。而良好的睡眠环境需要昏暗的光线、安静无噪音、适宜的温度以及湿度、软硬适中的床铺。睡前半小时内较好远离手机等电子产品,以防影响睡眠。可以放个轻缓的音乐、点上利于睡眠的一些香氛之类的产品,辅助睡眠。
4.睡前准备
平时较好坚持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果时间较为紧凑,可以是简单的外出散散步,这样可以增加运动量、增加身体的疲劳程度,有助于入睡,并且还可以适当缓解压力和情绪的问题,防止睡眠受到影响。
睡前两小时左右可以使用温热水进行泡澡或是泡脚,可以使得身心放松处于良好的即将入睡的状态,睡前半小时可以饮用一杯温牛奶或是蜂蜜水,这些饮品具有一定的助眠作用。

5.分清熬夜与失眠
要分清自己到底是熬夜还是已经开始失眠了。熬夜是想睡也可以睡、但是自主选择不入睡,失眠是想睡但是却被迫睡不着。要分清自己是熬夜还是失眠,如果是熬夜,尽量更正这种不良行为,当时如果是失眠或是熬夜已经导致失眠,及早缓解或是及早治疗
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包括苍蝇、蠕虫甚至水母等无脊椎动物也会睡觉。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睡眠对所有具有神经系统的有机体来说都是普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睡觉?
事实上,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答案。据11月18日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PARP1蛋白犹如“天线”,可向大脑发出睡眠和修复DNA损伤的时间信号,这一发现朝着解开这个谜团更迈近了一步。
当我们醒着的时候,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大。在醒着的几个小时里,紫外线、神经元活动、辐射、氧化应激等因素会造成神经元中的DNA持续损伤。然而,大脑中过度的DNA损伤会带来危险,睡眠则可以“召唤”DNA修复系统。
斑马鱼睡眠时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睡眠的对象。通过斑马鱼实验,研究人员确定,DNA损伤的累积是引起睡眠状态的驱动因素。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觉的冲动,于是鱼进入了睡眠状态。随后的睡眠促进了DNA修复,从而减少了DNA损伤。
研究还发现,至少需要睡6小时才能减少稳态睡眠压力并修复DNA损伤
那么,大脑中是什么机制告诉我们:该睡觉了?研究发现,PARP1蛋白是DNA损伤修复系统的一部分,是最先做出快速反应的蛋白之一。它可标记细胞中DNA损伤位置,并“招募”所有相关系统来清除DNA损伤
通过遗传和药理学操作,PARP1的过表达和敲低(表达下调)实验表明,增加PARP1不仅可促进睡眠,还可增加睡眠依赖性修复。相反,抑制PARP1会阻断DNA损伤修复的信号。结果就是,这些鱼没有完全意识到它们累了,因而不会进入睡眠模式,造成DNA损伤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同样的实验结果也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
这一新发现描述了如何在单细胞水平上解释睡眠的“事件链”。这种机制可解释睡眠障碍、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相信,未来的相关研究将能拓展到更多其它的动物,包括从低级无脊椎动物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