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三家分晋,秦国还能统一中国么
2020-09-20 · 每天多一点知道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三家分晋”?
晋国自献公起,定下不许立公子、公孙为贵族的“规矩”,公子、公孙不得不离开晋国前往其他国家“谋生”,这就是“晋无公族”的由来。由于排斥公族,异姓或国姓中疏远的卿大夫逐渐得势,开始操纵政权。春秋中期后,晋国的政局被十多个个卿大夫家族控制。之后不断吞并,至春秋晚期,只剩下韩、魏、赵、范、智、中行六大宗族势力,称为六卿。其中,智氏实力最强。
赵鞅立赵无恤为赵家继承人后,常常亲自教导他。几年后,智氏联合赵氏攻打郑国。攻破了郑国好几个城池,并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
赵无恤随智伯出征伐郑回来后没过几年,其父赵鞅就因病去世,无恤继任赵氏族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赵无恤便巧计占领代国。而晋国的正卿之职,则改由智伯担任。
四年后,智伯联合赵、魏、韩三家,私自瓜分已被灭掉的范氏和中行氏两家的封地。晋国国君愤怒不已,企图请齐、鲁两国出兵灭掉四卿,夺回权力。不料,智伯很快就获知该消息,随即联合三卿赶跑晋出公,扶立新国君,智伯掌控晋国国政。
但是,智伯的野心越来越大,让其他三卿都拿出一万户封地献给智国。韩、魏两国都献出了一万户封,唯独赵没有遵从。智伯大怒,水淹晋阳,关键时刻韩、魏叛变,智军大乱,智伯战亡。最后,韩、魏、赵共同瓜分智氏,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公元前376年,三国废掉晋静公,晋国灭亡。
那么,如果没有三家分晋,秦国会统一天下吗?
实际上,在春秋中后期,晋国一直是第一号人口、经济强国,加上战略资源丰富,如盐井、铁矿等,可谓“一极独大”。尤其是灭掉郑国后,不仅是天下的经济枢纽中心,还是军事要地。在人才方面,楚材晋用,外加晋国本就文化发展较高于他国。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在宗室上,晋国是姬姓之后,与周天子同姓同宗,有很大的号召力,打着尊王的旗号,可以打击不服势力。这就是为什么分晋之前叫春秋争霸,而不是完成一统大业?因为东周姬姓天子后面还有晋国支持,如楚国称王时,也曾被晋国揍了很多年。分晋之后,没有国家为小国主持公道,诸侯才有了敢称王、凌驾周天子之上的野心。
可见,作为一个整体的晋国,在战国时期应该发展成一个超级强国,并可能成为统一中国事业的完成者,也不会轮到偏隅西北的秦国。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而且机会总是属于那些不断奋进的强者。
三家分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巨大,直接影响了后面的秦国统一六国,间接影响了中国作为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形成。春秋时期是晋楚争霸为主流,秦国处于帮闲趁手的二流角色,秦穆公只能向西发展。三家分晋之后,庞大的晋国消失了,实力的天平开始逐渐倾斜,秦国可以向东发展了,从而逐渐崛起。统一的晋国有多恐怖,只要看战国时代就知道,即使是三晋之一的魏国都凭借改革压制了秦国很长一段时间,战国后期的赵国也给秦国带来很大麻烦。如果晋国不分裂的话至少还是会以晋楚争霸的格局为主。而三家分晋后,秦国逐渐强大,才能利用三晋的矛盾逐步蚕食三国,最终一统天下。事实上,秦国消灭三晋后,很快就统一了天下。
所以,如果三家不分晋,很有可能还是晋楚争霸,秦国和齐国当帮闲趁手的角色。而由于晋楚实力相当,估计争霸战争依旧是难分胜负。晋国与楚国又处于一南一北的位置,两国的地理纬度相差很大,气候环境相差都很大,按照《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理论,文明沿着纬度传播更快于沿着经度,我估计晋楚完全征服对方的可能性都不大。这样拉锯时间久了,说不定晋楚齐秦四国就会变成欧洲的英法德意四国对抗的局势,中国的大一统可能就要往后拖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