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骨质疏松怎么办?
中医治疗
治疗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瘀为基本治则。
建议方剂包括青娥丸,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医生在临床辨证施治,加减应用。
急症治疗
对于疼痛剧烈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如艾瑞昔布、洛索洛芬钠、依托考昔。
骨折:对于髋关节骨折,应尽快评估是否手术;其余关节的骨折应尽复位、固定,以减轻疼痛。椎体压缩骨折可通过打入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
病因
症状
就医
治疗
预后
日常
概述

宋纯理
百科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员参与编审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转化医学学组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36%
初期可无明显症状,被称为“寂静的疾病”
改变生活习惯及合理用药可控制病情发展
40岁后注重骨密度检测筛查,预防大于治疗
疾病定义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是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年龄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6%,也就是说平均每10人中就有将近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男性发病率为23%,女性发病率为49%。
骨折则是骨质疏松后的严重后果。2010年,我国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人数达到233万,其中脊柱椎体骨折患者111万,骨盆部位骨折36万。
预计未来几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骨折发病率,依然呈上涨趋势。
疾病类型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的往往病因不够明确。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明确,常因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亢、甲旁亢等)引起,也可因药物作用(如激素等)影响到骨代谢引发。
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分类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主要发生在女性绝经后的5~10年内。
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
605
分享
反馈
下一节:病因
以上内容由宋纯理研究员参与编审
病因

宋纯理
百科医典专家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员参与编审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转化医学学组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于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导致。
基本病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可以影响骨代谢。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导致破骨细胞活跃,骨细胞被快速分解、吸收,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骨骼中空隙增加,形成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
首先,老年人性激素减少,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抑制了成骨细胞,造成骨量减少。其次,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导致维生素D缺乏,慢性的负钙平衡等等,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
特发性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
维生素D
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强壮,同时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可改善平衡、降低跌倒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调查显示,61%的绝经后女性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而日光暴露不足、老年人,也都属于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酌情检测血清250HD水平,来了解维生素D营养状态,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
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
2.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主张钙摄入量成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 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者,推荐钙摄入量1500mg/d。维生素D摄入量400~800U/d。
3.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外科治疗
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
急症治疗:对于疼痛剧烈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如艾瑞昔布、洛索洛芬钠、依托考昔。
骨折:对于髋关节骨折,应尽快评估是否手术;其余关节的骨折应尽复位、固定,以减轻疼痛。椎体压缩骨折可通过打入骨水泥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钙剂:充足的钙摄入可帮助获得理想骨量峰值,减缓骨丢失,维护骨骼健康。提倡尽可能通过膳食补钙,当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给予补充钙剂。
碳酸钙含钙量高,吸收率高,也容易吸收,不过容易便秘;枸橼酸钙,含钙量低,但水溶性好,也不容易刺激胃肠道。补钙需适度,高钙血症的人禁用,过量补钙还会导致肾结石、心血管病。
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强壮,同时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可改善平衡、降低跌倒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调查显示,61%的绝经后女性存在维生素D的缺乏,而日光暴露不足、老年人,也都属于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对于高危人群,建议酌情检测血清250HD水平,来了解维生素D营养状态,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
药物治疗: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包括:
1、经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2、已经发生过椎体或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
3、骨量减少且具高骨折风险的患者。
骨密度保持稳定或增加,标志着药物治疗的成功。如果治疗期间发生一次骨折,不代表治疗失败,但提示骨折高风险。双膦酸盐类药物即使停用,抗脆性骨折的作用仍能保持数年之久。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停用后则疗效下降。此外,抗骨质疏松治疗应至少坚持1年,在最初3~5年治疗后,需评估患者的各种情况。
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
1、双膦酸盐类 2、阿仑膦酸钠 3、唑来膦酸 4、利塞磷酸铵 5、依替膦酸二钠
注意事项:少数患者服用后,会感觉轻度的胃肠道反应,比如上腹疼痛、反酸等,所以肠胃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
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以及由该病引起的疼痛。按医嘱,确定是否需过敏试验。
鲑降钙素:预防制动引起的骨丢失和骨溶解,适用于治疗其他药物无效的骨质疏松。
性激素补充剂:雌/孕激素: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针对绝经症状,以及希望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者。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但是潮热严重的围绝经期女性不宜用。
中医治疗:治疗以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瘀为基本治则。
骨质疏松是不可逆的过程,一旦有驼背且伴有胸背段、肋骨疼痛,提示骨质疏松明显,仅仅靠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想要解决疼痛问题很困难,必须用药来干预治疗。经过双重X线检查诊断是骨质疏松后需口服两种药物,一种是活性维生素D药,能促进胃肠道吸收钙质,使得钙在骨骼上沉积。另一种是能抑制骨破坏的药物,此类药必须空腹服用,用药后半小时内要活动,不能坐着或躺着,以免伤害食道黏膜。另外用药一个月后需去医院复查血钙和血磷,防止出现高钙血症。
2、合理补钙
老年人每天至少补充600~1000毫克钙,因为肠道吸收钙能力有限,不能一次性服用太多,可分为多次服用。
3、调整好饮食
每天坚持喝300毫升牛奶,高血脂的老年人优先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乳糖不耐受的人可选择酸奶。每天早餐吃一个蛋黄,两个蛋清,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吸收。每周吃2~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其中含有欧米伽3脂肪酸以及维生素D,有益于骨骼健康。同时也要增加绿叶蔬菜以及豆类食品摄入,每天至少吃500克以上的蔬菜,深色蔬菜需占到一半以上。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如核桃、松子或花生等有利于脑部健康。
急症治疗
对于疼痛剧烈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如艾瑞昔布、洛索洛芬钠、依托考昔。
骨折:对于髋关节骨折,应尽快评估是否手术;其余关节的骨折应尽复位、固定,以减轻疼痛。椎体压缩骨折可通过打入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
一般治疗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应用
钙剂
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