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 我来答
小凝聊娱乐
高粉答主

2019-09-27 · 陪你聊聊那些新鲜的事儿
小凝聊娱乐
采纳数:174 获赞数:8118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秀才的才智相当于一本到研究生之间,文凭相当于现在的大专,谋生能力大概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大、中专学历。

秀才是古代功名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等级,很难直接与现代的学历制度相等同。具体从以下方面参考:

一、谋生能力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中、大专学历

古代秀才如果考不上举人,通常便可以蒙学为生,就是说可以在乡村地方找一处小屋子教育小学生,这称为蒙学。而当今做小学教师,至少也得中专到大专文凭,而社会上的补课班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则更高。由此可以大致知道,秀才谋生能力大概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大、中专学历。

二、政治与社会地位方面,相当于本科学历

古代秀才是一种功名,这就有了其政治地位了。虽然没有通过科举得到官职,但公堂之上,秀才能够自称学生且不用下跪。这就好比今天的人,进了大学,读了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具备了与主流社会进行有效的交流与领悟的基础,却很难胜通过公务员考试取得官职。

古代的秀才还不够授予官职的资格,而今天考一个公务员,或者找一好一点的工作,至少也要本科。由此可见,秀才在政治与社会地位方面,相当于本明扰科学历。

三、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一本到研究生学历

秀才是古代科举考试中产生的最低一级的知识分子,而科举是当时国家最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高等教育最低级别文化程度为大专,故现今的大专文凭可与秀才相提并论。

但是古代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比较低,尤其是一般落后地区,往往一个村只有一个老秀才能够主持一个村级行政单位的文化活动,比如初级教育,文化活动等,而当今社会学历泛滥成灾,学生学智较差。

从人口比例和综睁槐拆合素质上讲,古代能够考上秀才的人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一本到研究生之间的水平。

扩展资料

古代科举等级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制度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悉枣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秀才

CTpV2776
2019-08-05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0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5.5万
展开全部

这样看起来秀才的学历似乎还在初、中级阶段,但想要成为秀才也是非常之难的。一提秀才,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穷秀才、酸秀才,还有《武林外传》里的吕秀才形象,同时很多人会认为秀才也就是一般中等文化水平。其实不然,虽然每个时期对秀蚂纤瞎才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无论任何朝代,秀才都是出类拔萃的文化人。

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另有举闷空孝廉),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称茂才。唐宋时凡应举者皆称为秀才,隋唐科举制有秀才科,隋文帝是科举制的开创者,废弃举荐制,用考试的办法选人才,考试极为严格,隋代考取者不过十人。唐初秀才科第最高,武德(唐高祖年号)至永徽(唐高宗最初的年号)年间,每年不过一两人。唐高宗后来停秀才科,但秀才成了读书人的通称。

 

宋朝时各府向朝庭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先进行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但不论你选没选上都称为秀才,所以才有不第秀才之说。大家看《水浒传》都知道王伦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又称他白衣秀士,白衣秀士并非是说他喜欢穿白衣,而是因为他不及第、无功名,就是一白丁。

明清时必须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才能称为秀才。只有通过童子试,才能成为秀才,然后才有资格进入府学、州学、县学,称为进学。参加童子试的不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秀才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了秀才就表示身上有功名,亦享有很多特权,比如免差徭,见知县不用下跪,知县竖册不可随意对其用刑,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TpV2776
2019-12-16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0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5.5万
展开全部

这样看起来秀才的学历似乎还在初、中级阶段,但想要成为秀才也是非常之难的。一提秀才,大家脑海里就会浮现穷秀才、酸秀才,还有《武林外传》里的吕秀才形象,同时很多人会认为秀才也就是一般中等文化水平。其实不然,虽然每个时期对秀蚂纤瞎才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无论任何朝代,秀才都是出类拔萃的文化人。

秀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另有举闷空孝廉),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称茂才。唐宋时凡应举者皆称为秀才,隋唐科举制有秀才科,隋文帝是科举制的开创者,废弃举荐制,用考试的办法选人才,考试极为严格,隋代考取者不过十人。唐初秀才科第最高,武德(唐高祖年号)至永徽(唐高宗最初的年号)年间,每年不过一两人。唐高宗后来停秀才科,但秀才成了读书人的通称。

 

宋朝时各府向朝庭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先进行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但不论你选没选上都称为秀才,所以才有不第秀才之说。大家看《水浒传》都知道王伦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又称他白衣秀士,白衣秀士并非是说他喜欢穿白衣,而是因为他不及第、无功名,就是一白丁。

明清时必须进入府州县学的生员才能称为秀才。只有通过童子试,才能成为秀才,然后才有资格进入府学、州学、县学,称为进学。参加童子试的不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秀才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槛,成了秀才就表示身上有功名,亦享有很多特权,比如免差徭,见知县不用下跪,知县竖册不可随意对其用刑,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凝聊娱乐
高粉答主

2019-12-16 · 陪你聊聊那些新鲜的事儿
小凝聊娱乐
采纳数:174 获赞数:8118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秀才的才智相当于一本到研究生之间,文凭相当于现在的大专,谋生能力大概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大、中专学历。

秀才是古代功名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等级,很难直接与现代的学历制度相等同。具体从以下方面参考:

一、谋生能力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中、大专学历

古纤前笑代秀才如果考不上举人,通常便可以蒙学为生,就是说可以在乡村地方找一处小屋子教育小学生,这称为蒙学。而当今做小学教师,至少也得中专到大专文凭,而社会上的补课班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则更高。由此可以大致知道,秀才谋生能力大概相当于悔悉当今社会的大、中专学历。

二、政治与社会地位方面,相当于本科学历

古代秀才是一种功名,这就有了其政治地位了。虽然没有通过科举得到官职,但公堂之上,秀才能够自称学生且不用下跪。这就好比今天的人,进了大学,读了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具备了与主流社会进行有效的交流与领悟的基础,却很难胜通过公务员考试取得官职。

古代的秀才还不够授予官职的资格,而今天考一个公务员,或者找一好一点的工作,至少也要本科。由此可见,秀才在政治与社会地位方面,相当于本科学历。

三、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一本到研究生学历

秀才是古代科举考试中产生的最低一级的知识分子,而科举是当时国家最重要的人才选拔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高等教育最低级别文化程度为大专,故现今的大专文凭可与秀才相提并论。

但是古代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比较低,尤其是一般落后地区,往往一个村只有一个老秀才能够主持一个村级行政单位的文化活动,比如初级教育,文化活动等,而当今社会学历泛滥成灾,学生学智较差。

从人口比例和综合素质上讲,古代能够考上秀才的人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一本到研究生之间的水平。

扩展资料

古代科举等级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制度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探花”是中国古毁含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秀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搞史人
2020-09-18 · 每一个汉字,都是最美的历史。
搞史人
采纳数:19 获赞数:23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古代的穷苦人家,想要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肯定莫过于读书考取功名了。

我们在电视剧里也经常会听到,穷秀才穷秀才这样的话吧?

说得好像古代的秀才是所有官级里是最低等的一样,其实秀才还不算是官,顶多就是有了个继续考官的凭证罢了。那么古代的秀才搁在现代的话,相当于什么学历呢?

(吕秀才)

答案可能会让你们出乎意料哦!秀才是中国古代科举选拔官吏的科目,秀才也称为“生员”。 

在古代,可不像现在一样大学生满街都是哦,锋竖掘秀才可不是人人都能考上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普通人在第一次考试时,是在各个省考,明清两朝时,每年大约会出两万人以上的秀才,这就像一个普考,来筛选纤森考得上和考不上,跟现在的高考差不多,也会分本科和大专一样。

古代考生要背的书籍多的数不过来银核,而参考的人数也是数不胜数,秀才三年可以考两次,但录取率只有10%不到,所以秀才比考一本还要稍微难一点,所以那个时候的科举考试竞争要比现在残酷的多。

但古代秀才可比现在的高考生待遇要好的多哈,因为秀才见官时不用下跪,还享有国家赋予的很多特权,身份地位也远不是现在的大学生可比的!

在古代,徭役可是很重的,但秀才就可以免役;而古代家庭里如果能出一名秀才,那他们就可以不用交公粮了;还可以区别于平头老百姓,家里可以使用奴婢。

如果你是秀才身份的话,即便犯了法也可以有特权免刑;秀才在穿戴上也享有特权哦,让人一看就知道身份;秀才见到官员还可以不用下跪。所以秀才在古代虽然是最低级的功名,但可不能小觑哦。

欢迎关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