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寇连材真的是忠烈之臣吗,为什么梁启超要给他写传记?
梁启超撰写《烈宦寇连材传》实际上是为了贬低慈禧抬高光绪。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康有为流亡海外,他们以笔作为武器,攻击慈禧,希望慈禧太后能够还政于光绪帝,把光绪帝塑造成一名圣君,而慈禧则是独裁、恶毒的统治者。《烈宦寇连材传》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康有为与梁启超
寇连材事件其实就是一件普通的案子,寇连材这个太监不听话,坏了皇宫内的规矩,犯了忌讳,最后被斩首。
明朝出现了很多太监干政的事件,导致国家日渐衰败,清代明后严禁太监干政,有犯事者就会被凌迟处死。
慈禧掌权后,宠信太监,一些太监开始风光起来,比如安德海、李莲英,但是这些太监都没有干预朝政,没有逾越祖制,就是最风光的李莲英也没敢干政,但是有人就是不知死活,想“富贵险中求”,用自己的生命去试探慈禧,这个人就是寇连材。
影视剧中寇连材的形象
寇连材曾经读过书,后来因为无法维持生活,就跑到北京城寻找出路。经过一个老太监的介绍,他被阉进宫。进宫后他给慈禧梳头,由于他头梳得好,而且也聪明能干,所以深得慈禧的喜爱。
得宠的寇连材忘了自我,毕竟他是读过书的,当时的读书人都有登入天子堂的想法。他决定学着大臣的样子给慈禧上奏折,说干就干,一日清晨,寇连材拿着写好的奏折,跪在慈禧的寝宫外大呼:“奴才有奏事。”
慈禧太后在寝宫内不知情,派人出去询问,得知这个情况后,慈禧大骂,然后派人将寇连材押到刑部受审,寇连材最后因违反大清祖制,被判处死刑,最后被押到菜市口问斩。朝廷又重新声明太监不得干政的祖制。但是朝廷对寇连材这件进行了“冷处理”,后来便出事了,人们的想象能力是很强的,各种传言就产生了。
慈禧太后
寇连材至死都想不到,他居然会被歌颂,传言将寇连材描绘成一个爱国的人,主要言论有(如图):
最后这些言论越传越广,寇连材已经成了一个忠君爱国的人,之后的维新变法又推了寇连材一把,在维新变法期间,主张变法的文廷式被革职,这激起了朝中改革派、清流派的愤怒,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寇太监从容临菜市,文学士驱逐返萍乡。”寇连材又被贴上了改革派的标签。
后来一位大人物又推了一把寇连材,这就是梁启超先生,梁启超先生的文笔是很厉害的,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海外,他们非常痛恨慈禧,梁启超执笔写了一篇《烈宦寇连材传》,在此传中寇连材完全是一副忠君爱国的形象,梁启超还将其与戊戌六君子相比:“呜呼,如诸宦者亦可随六君子而千古矣”,下图是《烈宦寇连材传》的部分段落:
之后各种戏剧、小说、野史将其引用,寇连材被刻画成一个完全的正面人物。
最后不管寇连材是否是忠君爱国之人,反正在各种版本中他逾越祖制,干预朝政的事跑不了,但是如果是忠君爱国之人,则是我们敬仰的人,如果不是则我们不应该继续捧他。
如有错误,还望斧正,这事我心里也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