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园文化建设

 我来答
慧圆教育
2022-06-09 · TA获得超过501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6万
展开全部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具有德育、示范、约束、凝聚、创造和辐射功能。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脱离学校实际、与学校管理不协调、流离于学校目标之外、缺乏有效行动以及对教育教学的融合和渗透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以学校传统为根基,在传承与创新中建设校园文化;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制度建设中,让文化与制度相承相依,融为一体;领导和典型要示范践行,起引导推动作用;大力进行品牌建设,让文化走出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及功能分析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理念,一种信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最早在1932年《教育社会学》中第一次提出“校园文化”概念,并把它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早已存在,归纳起来,大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校园文化概念有:“传统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是指校园文化活动”,“从狭义上说,校园文化可理解为相对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或者叫非课堂文化”,“指学习中除去教学过程以外的学生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等等。广义的校园文化概念:“新的校园文化观是从广义上理解校园文化,包括理念、制度、器物和活动等多个层面,它不局限于表层的校园文化现象或文化活动,而重在展现其内在的文化机理、厚重的文化积淀、持久的文化传承和深邃的文化理念,是校园文化主体的生存方式”。在本文中,探讨的主要是广义的校同文化,即师生共同创造、并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由物质、精神和组织制度等所逐步构成的校园精神氛围,具有国家与民族性,强烈的个性色彩、有形与无形的统一、多层面多功能等特征。

校园物质形态的一种形式是学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校园建筑及建筑风格、文化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等,另一种形式是指学校象征物和纪念品,诸如校徽、校标、校牌、校旗以及纪念簿、纪念画册、纪念文具、明信片、贺年卡等等。校园的这些物质形式体现了学校的价值目标与审美意向,富有较强的人文环境,发挥着环境育人的作用。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产生,并反过来又作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的校园主体的意识。它主要包括学校的校风、学风,体现了学校在长期实践中沉淀下来的一种传统精神。

校园组织制度,一方面指以学生活动为主为主、以艺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的组织行为。另一方面指制度规范。另外,校园制度还包括学校中固定的仪式及固定的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校庆、校园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以及各种文化刊物等。这些组织制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1.德育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文明健康的教育设施、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与健康文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示范功能。

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在学生求学与做人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及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无形之中起了示范作用。

3.约束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诚信宣誓活动、争创无违纪班级、校园形象大使、现身说法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合格团支部、合格团员注册评定、18岁成人宣誓仪式等活动)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自我约束、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4.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广大师生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强烈的认同感。它可以把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激发他们为共同的发展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进而内化为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巨大合力。

5.创造功能。

高中生求知欲望十分强烈,校园文化的一些活动(技能大赛、文艺汇演、才艺展示、计算机协会、主题团活动、社会实践调查、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跳蚤市场、学生课余党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开发。

6.辐射功能。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也可称为影响社会的功能。这种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首先是通过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影响;其次是通过人才流动对社会产生影响;再次是通过价值观念方面对社会产生影响。

二、当前一些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高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说是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高中都根据本

校的实际情况对校园文化进行了积极的建设,在本文中,我对东阳这些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发现在素质教育环境下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校园文化脱离学校实际

主要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从设计之初就脱离学校实际,忽视本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和传统。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根植于实际进行调研、提炼与剖析,而是热衷于理念口号的编纂与宣扬。这样“建设”的结果,将会淡化本学校的文化特色,缺乏学校需求的内涵是为“文化”而“文化”。于是学校理念陷入“高、大、空”的状态,造成了各学校理念雷同、“精神”一致、众校一“词”的现象,如“团结奋进”“拼搏奉献”等口号式理念。这种模糊、缥缈、毫无特色的“文化”使人们无法清晰地辨识学校的精神内涵与学校形象,无法形成对校园文化和精神的认同与选择。理念的不真、不实,势将无法唤起学校成员的激情,无法对学校成员产生有利的激励与凝聚,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相差甚远。

(二)校园文化与学校管理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管理处在两个轨道,各行其是,不能有机融合。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应该成为学校的重要管理机制。而有些学校只注重“硬件”而忽视“软件”;有些学校虽然已经建立起文化的三个系统,但缺乏深入推进的手段与措施,没有把文化建设融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并体现在管理制度、规范的推行上,从管理模式、管理风格等方面也看不到文化的要素在起作用。这种文化建设与管理的分离导致了“谋”与“行”的分割,使文化系统成为“展览”与“装饰”,不能真正融人管理并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校园文化游离于学校目标之外

主要表现为文化建设游离于学校目标之外,不能保障学校战略的顺利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服务于学校目标,服务于学校战略。认识不到这一点,校园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有些学校仅满足于一般的热闹与虚造声势,而与真正的学校发展相脱离。没有从学校目标和学校战略需要出发,来进行策划、组织和建设。文化建设总达不到推进学校发展的关键点上。这导致了校园文化生命力不强,“如昙花一现”,对学校成员影响不大,不能把学校成员的个体目标凝聚、统一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上,不能为学校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

(四)校园文化缺乏有效的行动

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理念与行为的脱节。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把优秀的学校理念转化为学校成员的自觉行为。有些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理念很时髦、很先进,“在天上飘”,但学校成员的行为却“在地上爬”。学校的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造成文化虚脱。有的校园文化体系非常完备,有详细的学校成员行为规范手册,甚至细化到了学校成员举手投足间的每一个动作,但缺乏内在的推进机制与执行系统,把焦点过多地集中在体系和规范等“静态设施”上,而忽略了文化的动态层面,无法将学校价值观变成学校成员的一种自觉行为,融入与学校成员息息相关的具体的行为之中,从而无法实现从心的一致到行的一致,无法做到理念与行为的统一。

(五)校园文化对教育教学的融合和渗透不够

校园文化和教育教学脱节,或者仅仅停留在德育课的教育、班级活动的开展等等。校园文化建设对教育教学发展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教职工对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知识的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校园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上述问题的出现,使校园文化建设不能落地生根,不易开花结果,很难促进学校管理的提升。如何走出这些误区是学校管理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规律,“多管齐下”,从多个层次着手。

(一)以学校传统为根基,在传承与创新中

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根植于本学校实际,只有实际,才能实用;只有实用,才有实效。文化理念的总结与提升一定要立足本校的实际,必须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建设校同文化特色,有三条重要途径。首先,特色要从学校的历史传统中寻找。学校的历史传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而这一点是无法模仿的,它是学校创造独特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所以建设校同文化非常重要的是勘探、梳理自己学校的历史积淀,完成定性、定向、定位,最后继承、整合、传承、发展这份传统资源,设计并创造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其次,特色要从学校的现状中寻找。根据学校所处的实际情况来定位本学校的文化。最后,特色要从与其他学校的比较和竞争中寻找。现在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和时代,竞争和比较不可避免,任何一所学校都应从与其他学校的竞争和比较中,来借鉴和学习别人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寻找自身校园文化的特色与定位。

(二)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制度建设

之中,让文化与制度相承相依,融为一体文化是学校的“魂”,是理念和思想层次上的管理。而校同文化的形成和塑造则主要取决于学校制度和校园管理。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内部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使其得以上行下效,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形成的。学校制度作为学校显性的规范和准则,体现的是体制、规章、规范、模式及其操作,是学校刚性的、程序性的和可控的层面,也是可以通过调整而不断更新和改造的。在日常学校活动中,学校制度往往体现为一种强制性力量,迫使人们行为与现存学校制度所要求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保持一致。学校制度正是首先通过这种强制性的力量,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从而形成学校制度所期望生成的校园文化。也就是说,制度是形成校园文化的主要手段,要把学校的“魂”凝聚在学校制度之中,以独具特色的文化注入学校管理之中,创造出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从而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领导示范践行,典型引导推动

学校领导者对校园文化的导向、带动与推进作用是巨大的,学校成员不仅在听领导如何说,更在看领导们如何做。领导者与典型的示范,直接影响着学校成员对文化的遵从与践行。对文化的认同与执行首先是领导者与典型的认同与执行。然后才能让学校成员认同和执行。所以,学校管理者要身先士卒,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同时,要注重树立学校典型,大力宣传,为学校成员树立起旗帜与赶超的榜样。

(四) 大力进行品牌建设。

让文化走出学校品牌是校园文化的标识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向外扩散的一种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品牌透视出一所学校的管理策略、价值观、管理哲学;要以制度为导向,以文化塑造品牌,以品牌承载文化;充分利用品牌外树形象、内强凝聚力的双重辐射作用,提高中园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建设一流校同文化的重要任务。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往往标志着校园文化的水平和高度,同时,学生社团又是校同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集中展示和凸现了校园文化的特质和追求。学校应该把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紧抓不放,建立一批能够满足大学生多元文化需要的著名社团,使他们成为学生活动的热点、学生工作的重点、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建设,是事关学校长远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影响、提升办学品位的大事,是创办综合实力强大、社会影响深远、知名度较高的高等学府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高中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高中应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课题的研究和交流,深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经验与对策,以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调整结构、合理布局,进一步充实更新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深化活动的辐射面。

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层次,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做到对内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创造意识,加强全校师生的归属感、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和奉献精神;对外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共同致力于开创高品位、高格调、高素质的文化环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hui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性强的品牌展会。主办方拓银展览上...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