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 我来答
泰然还开心的虎鲸w
2022-05-12 · TA获得超过9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5.9万
展开全部

儿童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儿童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父母在工作之余应该多多关心孩子,培养宝宝的智力是刻不容缓的,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是非常关键的,现在分享儿童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儿童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1

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四个基本因素构成的。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下,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父母应帮助和指导孩子正确地完成这一过程。

“晓之以理”,不断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事物的是非、善恶的评价。掌握是非标准,划分善恶界限是产生良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基础。孩子的一些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由于道薄上的无知造成的。所以要重视形成孩子的道德概念,不断提高道德判断的能力,使他们明辨是非,掌握行为标准。

小学儿童道德认识是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起来的。什么是‘好学生“,一年级孩子的标准是学习好,不调皮,听老师的话;二年级时,进一步认识到好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关心集体,能团结同学的人;到拍梁四、五年级,一个好学生应当是学习成绩优异,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能广泛团结同学,热心为集体服务。他们的认识虽较具体肤浅,但却是逐步加深的。总的来讲,他们道德认识的发展有三个特点:第一,具体性。小学儿童的道德认识总是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他们认为跟家长顶嘴,不听家长的话,就叫固执。只有上了中学,到了少年期,孩子才能掌握诚实、虚伪、公正、勇敢等抽象的道德概念。第二,模糊性。小学儿童的道德认识是肤浅的,往往不全面、不精确。他们看问题,局限性很大,往往只看一点,不及其余。比如,认为不调皮的是好学生,认为学习好,但有时调反,或者学习不好,但守纪律的,就不是好学生了。他们往往分不清是非,比如,把包庇和祖护同伴的错误看成是忠诚,把向老师反映情况看成是出卖朋友;有的孩子把拾到的东西归为己有,当向他指出,不应拿别人的东西时,他却不以为然地申辩:“这又不是我偷的,是我抬到段启的”,第三,不稳定性。小学儿童易受错误思想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认识。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道德认识主要靠日常生活中成人对他们的各种行动的褒贬、止扬而形成的。随年龄增长,在学校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下,才能逐步掌握基本的道德概念,使道德认识逐步深化。

儿童的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2

品德一:孝敬父母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只有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到社会中,才有可能做到关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的忠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怎样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

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这就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袭燃运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了,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要从小事入手训练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要以身作则,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现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计“刮”老人们的财物,这给自己孩子的影响更不好了。因此,我们不得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如果说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品德二:诚实、诚信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爸爸妈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

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把孩子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你应根据孩子的理解力运用以下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

让孩子理解诚实的含义:帮助2-3岁甚至4岁的孩子学会什么是假装的,什么是真实的,这很重要。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模仿最多的人,你能够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提示孩子说谎:父母们经常用启发孩子说谎的方式了解他们干的错事。这包括:

1、不要使用问句。要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

2、不给孩子狡辩的机会。在你不完全了解情况的时候,不要向孩子了解情况。

区别对待做错事和撒谎:告诉孩子如果他讲真话你就不会那么生气,而说谎只能给他带来加倍的麻烦。

1、对孩子的惩罚,但不要严厉到使他甘愿冒险说谎的地步。

2、先惩罚行为,再处理谎言。

强化诚实行为:要记住,奖励诚实比惩罚撒谎更重要。必须看重孩子的诚实行为,给他适当的表扬。

品德三: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作为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参与,进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

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跟着爸爸妈妈有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损坏了物品。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是由于自己的过错,才造成了这种后果,应当给予赔偿。之后一定要带孩子一起买东西去朋友家道歉。

品德四:会体谅别人

为把孩子培养成拥有体谅他人之心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自身要以体谅之心温和地对待孩子。同时,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努力从孩子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并且,夫妻俩还应阅读一些有关儿童心理成长的书,对孩子的心灵发育过程作一定的了解。另外,夫妻俩最好就打算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不过,没有必要去读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只需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就可以了。比如即使只知道孩子有第一反抗期、中间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那么育儿方法也就会大大的不同了。

当体谅的种子慢慢地在孩子的心田中生长出来之后,孩子渐渐地会照顾到爸爸妈妈及周围人的情绪,努力使自己不去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这就是父母以体谅之心培养孩子所获得的成果,育儿的辛劳得到了回报。

培养体谅之心的两个条件

妈妈充分地接受孩子在身体上的撒娇,孩子因此而获得情绪上的安定,把妈妈作为“心中的基地”加以信赖这就是培养孩子体谅之心的第一个条件。

培养孩子体谅之心的第二个条件,就是有意让孩子觉察到对方的为难情绪。而且,当孩子做了令妈妈感到头疼的事情时,首先不要训斥,而是用情绪向他“诉苦”。

当孩子做了给父母添麻烦的事情时,这其实是培养孩子体谅之心的好机会。比如,孩子从外面拾了一些沾着烂泥的石子回来,并把它们排放在榻榻米上玩,这时如果对他说:“榻榻米会被弄脏,妈妈挺烦的。”让他知道有人对此感到为难,这便会促进孩子体谅之心的生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