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少读书,你不要骗我

 我来答
一袭可爱风1718
2022-06-14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457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6.2万
展开全部
写这个题目是因为实在想不出合适的题目。本来就是写到哪算哪,没什么主题,写个题目,只是为了凑足形式上的完整而已。

太久不锻炼,人就会容易累;太久不读书,人就会变笨。前几天有个朋友发起一个读书活动,引的我蠢蠢欲动。但是我说我的时间太少,不能深度参与,只能跟着凑凑热闹。朋友后来问了我一句:“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无言以对。

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课外书,那时候的农村,一切为了温饱,课外书是一种稀缺资源。我整个小学阶段只读过两本书,都是从父亲的工厂里捡来的,一本叫《武松别传》,一本叫《民间笑话集》。

上了初中以后,语文老师鼓励多读书。托老师的福,我成功说服了父母,斥巨资买了一套《西游记》,上下两册,繁体竖排线装,从右往左读,着实高端大气。这两本书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直到后来迷上了武侠小说。

初读武侠小说,十分向往快意恩仇的江湖,就像歌里唱的,总梦想仗剑走天涯。读的多了,慢慢的就有了偏好。金庸的书可以反复读;古龙的书读几本以后必须要停一段时间,他的江湖是模式化的,很容易审美疲劳;梁羽生、温瑞安等人的书,可以偶尔读一下,几乎很少能坚持读完整本。

金庸的书毕竟有限,读的所有情节都烂熟于心以后也需要暂停一段时间。但是读闲书的习惯已经养成,上课的时候无书可读就打瞌睡。被老师抓了几次现行,只好胡乱找一些别的书来读。这段时间真正的读到了一些好书,像《笑面人》《红与黑》《茶花女》之类的,都是在这段时间,最喜欢的还是《三个火枪手》,简直就是一部外国人写的武侠小说啊。

高三以后,父母师长的监督力度骤然加大,时间上受到了限制,但是热情不减。因为这时候我发现了路遥。孙少平的愣头青作风几乎成了我撑过艰苦高三的精神动力。《平凡的世界》读的滚瓜烂熟以后,又找来《早晨从中午开始》,这里面详细记录了《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过程。路遥在写完最后一个字以后把笔从窗口扔出去,这个动作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高考结束的那一刻,我对路遥当时的心态有了更加清晰的共鸣。

遇到喜欢的书就反复读,这成了我的读书习惯。到大学以后这个习惯变本加厉,四年的时间几乎只读余华的三部中篇、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和杂文、《红楼梦》和周汝昌的红学书。

工作以后,人变的复杂、世故,一个问题渐渐浮现出来:读闲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种子,一旦生根,就越长越大。于是纯文学和休闲类的书无法再引起我的兴趣,乱七八糟的看了一些人文社科。毫无进益,只增加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今,惯性还在,却已经很久不能沉浸到一本书里。朋友问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我无言以对。在很少有人读书的农村,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学习白热化的今天,我却不会读书了。我说不清楚学习和读书的区别,但学习是离不开读书的。我当初读书,是因为读书很有趣;后来不读书,是因为目标导向让我觉得读书没有用。

面对朋友的问题,我实在不能说出我心底的真实想法,我想让一切变的有趣,所以我要读书,这是一个反熵的答案,在这个大同世界里,我不想表现的像一个异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