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只是对事的权责划分,应该鼓励不同资历、级别的员工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互相尊重;每一个员工都有充分表达创意和建议的权利,能够对任何人提出他的想法,主动地进行沟通,被沟通方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予以配合、回答或解释,但沟通的原则应是就事论事,绝不可以牵扯到其它方面。最后,还应该重视部门内团队的建设,努力尝试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部门内应该有良好的学习风气,要鼓励和带领团队成员加强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在进行工作总结的时候应该同时进行广泛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分享经验,不断总结教训。自我效能理论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的应用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非常相似,自我效能感被定义为人们对自己产生特定水准的,能够影响自己生活事件的行为之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的信念决定了人们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自我激励以及如何行为。因此,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看作是员工通过自我激励提高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一、自我效能感对个人的影响。强效能感通过许多途径提高人的成就和加强个人幸福。对自身能力有较高信心的人把困难的任务当作有待征服的挑战而非需要回避的威胁。这种有效的观点能促进在活动中内在的兴趣和深层次的投入。这些人为自己设立挑战性的目标,并保持对目标的承诺。他们在失败面前会继续并更加努力。他们在遇到失败或挫折后能很快恢复效能感。他们将失败归因为不够努力或缺少可以获得的知识及技能。他们在困境中坚信自己可以控制局面。这种有效的观点产生个人成就,消除紧张,降低抑郁的损害。
比如,有的员工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来做,他会说:“我不知道这怎么做?怎么办呢?”有的员工觉得自己的学生没这个能力,他会说:“我这个班的学生太小了,学不了”;还有的担心家长不认可,会说:“家长会认可我们新课程的理念吗?”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团队精神比较涣散,感觉没有战斗力。
那么,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新课程上线,员工对课程没有信心,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学生没有信心,缺乏安全感。
另一方面是,员工对新课程缺乏深刻的了解。
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鼓舞团队的士气,紧抓员工的业务和思想。
具体怎么解决呢?
首先,针对个人:
第一步,要加深员工的学习,加强个人对新课程的理解与认识;
第二步,领导要与员工单独谈话,寻找个人担心的具体原因,是不了解课程,还是对自己能力没信心,找到病根,对症下药;
第三步,根据个体的情况,给出一些具体指导,帮助个体快速提高业务能力,适应新课程。
第四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鼓励,多认可个体的能力,增强员工的自信。
说完个人再说针对团体该怎么做:
首先,学校多开会学习,让大家了解新课程,经常集体分享一些学习成果,这样的话,大家就会感受到所有人都在一起攻克难关,在心理上先战胜自己;
其次,提供集体培训,告诉大家具体怎么做才能做好,提供一些具体的路径,让大家可以具体去执行;
最后,对外宣传新课程,告知新课程的优势是什么,让新课程推起来,随着学员的增多,员工自然就会放下心来。
总的来说,对于个人,要找到没信心的原因,对症下药;对于团队,进行集体培训、指导和外部支持,增强团队信心。
除了员工对课程没有信心的问题,在推广完新课程后,由于新课程的增加还会产生另一个问题:教师因任务量剧增,产生不满情绪。
比如,有的教师说没时间备课;有些教师会不愿意配合市场公开课工作
教你一招,增加自己的员工和店长的工作积极性
2019-04-25 · 知道合伙人人力资源行家
员工的积极性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当然这也跟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激励能力密不可分,在这一点上推荐大家看下《员工管理必读12篇》来提升相应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员工自身因素和非员工因素。
员工自身因素包括:
1、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
员工目前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是否可以支持员工完成这项工作。
2、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员工想要完成任务的态度,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这种情况下,即使缺乏激励和监督,也能有效将任务完成。
3、自我效能与自我激励
自我效能是指员工在遇到挑战和挫折时的态度和行为。
非员工自身因素包括:
1、激励制度和激励措的影响
激励可以分为奖励和惩罚、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可以从这四个维度去分析下你们公司目前的激励政策是否有效完善。
2、工作/任务本身对员工的影响
“工作/任务本身”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诠释,一是这项工作特性是不是员工喜欢的,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在完成工作时的积极性;二是这项任务目标设定是否合理,过高的目标会让人自暴自弃,过低的目标又会影响员工完成的效率。
3、上司/同事等周边环境对员工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您可以通过沟通、考核等多种方式去验证影响员工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很多管理者在员工积极性不高的时候首先会想到激励,但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这个人是否值得激励,激励以后就能产生高的绩效吗?因此,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即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下图是针对不同员工,建议的处理方法供您参考:
1、需要判断这个员工是否具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工作能力,如果员工具备了工作能力,而是在工作态度上存在什么问题时,可以通过沟通明确下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是公司层面的问题(即非个人原因)时,可以通过改善激励措施进行调整。
2、如果员工工作能力比较差、工作态度也比较差时,作为管理者你先要反思下是不是公司的甄选和评估环节出了问题,也可以放心大胆的辞退
3、最后一类就是比较麻烦的一类,面对工作能力比较差但工作态度很好的员工时,建议可以通过判断员工的工作潜力(即是否具备了岗位要求的核心素质能力)去判断应该如何处理。如果具备了一定工作潜力,通过培养可以逐渐胜任时,建议通过适当的工作指导和培训来锻炼员工;如果不具备工作潜力但态度很积极时,建议通过引导和沟通帮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自古深情留不住,往往套路得人心,想要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很简单,只要明白这几点,你就是专家,你就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1)完善的奖惩制度。动人心的不是鼓励,而是金钱。想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直接并且有效的方式就是加薪,绩效和完善的奖惩制度。有的时候员工没有积极性的原因只因没有完善的奖惩制度。
2)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人是感性的动物,不管身处何地,身居何职,都讲究一个舒心、喜欢和愿意。很多公司喜欢高压政策,喜欢满负荷工作制度。但那样不长久,一个可持续长久发展的公司在拥有完善的奖惩制度之后,还会有针对员工的福利政策。比如合理安排员工作息时间,业余时间,团建,生日,野外扩展训练。过往的案例证明这种方式很有效。
3)展望未来。一般对职场新人最有效,说白了就是画大饼。职场新人将工作看得很重,凡事认真负责,生怕做错事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下一步晋升。所以,当你将公司的前景,未来的发展,甚至是他的职业初步规划一描述,新员工的积极性就都调动起来了。
4)精神文明建设。一个有企业文化的公司,一个有树人精神的公司是伟大的公司。想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那就要注重员工的精神文明建设,向心力、凝聚力、荣誉感、使命感、责任心等。工作虽然为了钱,但不是为了钱才去工作。与其许诺金钱、岗位、不如赋予员工一些不同寻常的使命,让员工喜欢这份工作,热爱这份工作,在得到应有的报酬之外,愿意维护公司的利益。
5)劳有保障,劳有所乐,老有所养。在之前我已经强调过完善的奖惩制度的重要性。但这还不够,劳有保障和劳有所乐我们很好理解。但是这个老有所养,指的不是在职员工,而是在职员工家属。有的时候企业忽略了职工家属的心情,如果能在这方面照顾一些贫困职工家庭,那么这个企业有了名声,亦对员工有了交待。
试问这样一个好的企业,该公司的员工只要脑袋正常就不会轻易离职。更别提所谓的积极性了,员工甚至会宣扬企业的这些好处,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软实力。
身体力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前提和原则
1、
摸清“家底”。激励理论揭示,有效激励的前提:摸清每个员工的现实需求、对未来的期望和效价、对公平现状的评价。
2、
率先垂范。欲激励别人,先激励自己;要求员工争先创优,领导者必须先有争先创优的决心和信心。这样,领导者就可以一种无形的人格魅力感染大家,激励大家。
3、
公道。公道就公平、合理,它要求领导者对员工一视同仁,不能有亲疏、有厚薄。领导者是否公道,对员工的积极性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4、
信任。一个组织缺乏信任到头来是会致命的。任何一种激励措施依赖中的信任表现为领导者对下属的信任,以及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信任是双方,单位的信任是不会长久的。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环境中,每个员工都会成为重要的工作者。
5、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辩证原则。从管理学的激励理论中可以看到,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在我国现有经济状况下,保健需求基本已解决,激励措施更多更重要的应是精神吸引。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公平理论关于激励措施的论述,领导者应关注物质利益和精神待遇上的公平,否则就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6、
综合运用原则。任何两种激励措施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只存在是否因地制宜。激励的实际过程,不可能依赖一种方法来充分实现。一定时期内,往往存在某种激励措施效果的最大化,但并不排除或不需要其它激励措施。因此,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必须综合运用各用激励措施,克服单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