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该不该为孩子报“兴趣班”
当然有必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假期时间充裕,可以给孩子报个班,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充实假期生活。
兴趣要从小培养,自己小时候非常喜欢跳舞,看到别人去舞蹈班,自己也想去,就缠着家长报了名,自己在舞蹈班也很下功夫,成绩也不错,就感觉很自信。的确,除了学习,再培养一技之长确实会让你加分不少。现在身边的小朋友每天不是要上这个班,就是还有那个班,忙忙碌碌,但过得也充实。人们都说假期是赶超别人的最佳时机,学习是,兴趣爱好也是。假期这么长,加之孩子自制力差,玩手机没有度,一直玩一直玩,不仅沉迷于网络游戏,还对视力有危害。
二、社会现状所需,孩子只靠学习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发展的。
现在的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全方面发展,家长的初心是好的,但也有看孩子是否对这方面有兴趣。社会对于学生的考验越来越多,现在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常态,所以有个一技之长十分重要。关键时刻它不仅可以充实生活,还能挣钱养活自己。
三、有的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把孩子送到兴趣班也有人照顾,总比孩子一个人在家强。
现在大部分父母都外出上班,把孩子丢给老人照顾,由于隔辈亲,老人对孩子甚是溺爱,要什么有什么,对于孩子哭闹更是没有办法,导致许多孩子整天在家玩手机,看电视,不写作业。送到兴趣班,虽说花一些钱,但有人看管,有小朋友一起玩,有学习的氛围,孩子自然而然的融入,跟着学习,一天下来也能收获不少。这样看来,送到兴趣班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上不上“兴趣班”孩子说了算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兴趣班”有多少是根据自己兴致参加的呢?孩子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时期,家长要依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报班,让孩子真正有兴致、有趣味,这样才能起到发展兴趣的作用。
市民英先生说:“家长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兴趣班’,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肯定有积极的作用。所以,一到节假日,最忙的还是孩子,走马灯似的赶班上课。如果孩子对这些‘兴趣班’没有兴趣或者兴趣不高,参加这样的‘兴趣班’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多年从事书法培训的王先生表示,无论是学绘画、学乐器、舞蹈还是学书法,这些“兴趣班”无疑是提高孩子文化素养和内涵的一种好方法。上“兴趣班”,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要带有功利性,孩子上的这些“兴趣班”也不要一心想着要成为孩子将来的终身职业,只是希望成为孩子的一种业余爱好,毕竟成名者只是一小部分人,大多数都是平凡人。
面对名目繁多的“兴趣班”,家长也要慎重考虑,除了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是最关键的。
要正确看待“兴趣班”
任女士说:“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班’一定要有孩子的兴趣所在,试想如果他哭闹着不肯去,或是带着情绪去了,会收到好的效果吗?
任女士是一位小学教师,她认为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听讲,老师讲的知识孩子能够掌握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既忙于学校功课,双休日又要奔波于“兴趣班”。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班”应该指学习以外的东西,比如跆拳道、画画、唱歌、书法、琴类等。但无论哪种形式的“兴趣班”都不是“多多益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让一个大人同时学习很多种知识,也会觉得难以支撑,更何况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是强调兴趣的重要性。
市民连先生说:“所谓的‘兴趣班’,不外乎是美术、书法、乐器、舞蹈等课外辅导班,这些都是大人心目中的兴趣,却强加给孩子们,让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受‘兴趣班’的困扰。”
其实,近几年“兴趣班”的“高烧”,是社会浮躁的一种具体表现,是一种攀比心理在作怪。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热”也会逐渐降温,“兴趣班”也会“回归自然”。
记者絮语:报还是不报,确实有点为难
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但是孩子的成长要遵循成长规律,任何拔苗助长的行为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因此,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最好还是多做些分析,特别是需要对孩子的实际进行科学评估,千万不可根据家长自己的喜好,一厢情愿给孩子报班。那样不仅对孩子没有益处,恐怕还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眼下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参加“兴趣班”培训的很多,有的学生还参加了辅导班,周末像赶考一样,从这个班出来进那个班,并不比上学轻松多少。
对于让孩子上“兴趣班”,我觉得家长的良苦用心也可以理解。但是家长的心思,孩子不一定理解。有的孩子确实对音乐、美术、舞蹈之类不感兴趣,有的孩子即使对某一方面感兴趣,也不愿意牺牲玩的时间去上“兴趣班”。所以家长就比较难以作出决定,是完全按孩子的意愿?还是大人帮孩子定夺?这恐怕不是那么好决定的,家长确实需要仔细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