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怎样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怎样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成长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每一个人都会在各种困境和窘迫当中找到自己未来的路,作为孩子,面对许多困难与难以释怀的事情,很难不产生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来帮助疏导,我在这里总结了怎样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快来看看吧!
怎样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1
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负面情绪
1、不要忽视看似无足轻重的情绪
小石在和小朋友们争夺玩具时,不小心被碰了下,手臂上出现个红色的小印记,小石捂着“受伤”的手臂,哭着找妈妈。妈妈看见小石这么伤心的样子,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小冰块并用布包起采,认真地给小石敷着“受伤”的手臂。
编辑解读:也许有的妈妈会觉得:这也太小题大做了吧!尤其是这样对待男孩子。其实,小石的妈妈当然知道手臂的伤势没有那么严重,冰块的作用不在于治疗手臂,而是告诉小石:妈妈知道他伤心了,借此平复孩子有点受伤的情绪,当然如果妈妈觉得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在后面加上一句:“小男子汉应该坚强一些,就算受点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2、绘他一个拥抱或者小零食
晓雷正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突然听见儿子坐在客厅的地板上呜呜地哭了起来,嘴里念叨着:“妈妈不喜欢我了,妈妈不要我了。”晓雷解下围裙,把儿子抱到沙发上,搂着他说:“君君觉得妈妈不爱他了,真可怜啊!如果是我,我也会很伤心的。肯定是妈妈刚才忙得忘了君君,妈妈给君君泡杯牛奶好不好?”
编辑解读: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言语解释,在孩子感觉受忽略的时候,把他搂在怀里,亲一亲、抱一抱就行了,如果能给他一点喜欢吃的零食或者饮料,那就更好了。
3、借助“艺术创作”舒缓情绪
有一天靓靓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小乌龟笨笨突然不动了,爸爸妈妈告诉靓靓小乌龟死了,并且带着靓靓找了一块地方埋葬了笨笨。靓靓似乎并不是很明白死是什么怎么一回事,可是之后的几天她都一直闷闷不乐。妈妈给了靓靓只笔、一个小本子,对靓靓说:“如果你想笨笨了,就把它画下来吧!想对它说什么,也可以写在纸上。”
编辑解读:小朋友高兴的时候可以用画笔一展绘画才能,不高兴的时候也能借助画笔抒发心中的不快。有时候,再多安慰的话也比不上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泄情绪,比如画画、捏泥、剪纸、拼图等等。所以,家里备着铅笔、蜡笔、水彩笔、橡皮泥、大大小小的纸张是肯定能派上用场的,小朋友不仅能化悲痛为力量,创作出一件件小小艺术品,而且还能让爸爸妈妈暂时解放一会儿呢,不过前提是孩子肯自己玩。
4、适当时候的鼓励和激励
晓峰已经参加游泳培训2个目了,可他居然没有下过一次游泳池,原因是他很怕水。无论教练怎么保证游泳没有危险,晓峰就是不相信。每次训练回来,晓峰都要对妈妈说自己害怕极了,担心掉进水里没人救他。刚开始晓峰妈妈都表示理解他的担心,并让他先坐在一旁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学习的。可是2个月后她发现,晓峰的担心一点都没有减少,永远是坐在岸上看着别人,而且他丝毫没有尝试的打算。最后她打算找晓峰好好谈谈:“妈妈知道在水里的感觉有点怕怕,学游泳也不简单,但是你看别的小朋友在水里也没事啊,教练叔叔会保护你的,而且如果你大胆一点,挑战一下自己,说不定就学会了呢,那样妈妈会为你骄傲的。”
编辑解读:尊重和疏导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迁就,无原则地满足和忍让。在恰当的事情上和时机下,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调整一下情绪,特别是当他一直沉浸在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时,更需要父母的激励。
怎样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2
负面情绪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是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往往不喜欢负面情绪,认为那是坏东西,应该压制下去。我们尤其受不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内心希望他们痛快地接受任何失望,不要哭闹。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即便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其实负面情绪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它们有助于我们的生存,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儿童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接纳他们的情绪,把每一次情绪体验都当作辅助他成长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牢记:孩子的情绪是他自己的.管理范畴,不是我们应该负责的,所以不要因为他不高兴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在美国有些中小学,在课程中加入冥想的练习,让孩子坐下,闭上眼睛,意念集中静坐20分钟。而最近的实验发现,静坐冥想有助降低一个人的焦虑感,而且能够强化注意力的集中,进一步地提升学习效率。像这些设计得当,适合孩子的放松技巧,早早学会,对他们未来的抗压能力就会有所帮助。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例如带孩子一起体育锻炼,画画、唱歌等。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氧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怎样安抚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明显表现出这些负面情绪时,父母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安慰、劝导、解释等,可结果往往是徒劳无功。其实,安抚的最重要功能,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真的体会他内心的痛苦和烦恼,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这样他才会接受安抚。
提供发泄的渠道
没有哪个父母喜欢孩子哭,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不许哭了!”“哭够了没有?”其实,一个人在适当的情况下流出眼泪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本是无可厚非的。我小时候就是一个特别能哭的孩子,照老人的说法,就是“往死里哭”。为了一件不如意的事,哭上个把钟头很平常。而大人对待我的办法,往往先是哄,然后是骂,最后就是不理不睬了。他们说:“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其实,我每一次都不是因为哭累了才停的,他们永远都不了解我在整个哭泣过程中的感受。一开始我是真的很难受,所以哇哇大哭;后来发现大人的话根本解决不了我内心的痛苦,我就变成了悲啼;再后来,无人问津了,如果立刻停止哭,我会觉得自己很下不来台,所以接着抽泣。我的心里觉得很堵,而哭着哭着、就这么胡思乱想着,慢慢就感觉轻松一些,不那么堵了,好像把什么东西释放出来了。每当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自然就会停止哭泣。
我想,即使在成人之后,这种感觉也是有的。哭,就是一种发泄的渠道。
当孩子痛哭不止的时候,只要父母简单地用慈爱的声调说:“你的眼眶很红啊”或“你要哭一场才会舒服点吗”,孩子的眼泪可能立刻就夺眶而出。哭过之后,也许你也不用细究缘由,孩子的心灵就已经经过一个净化的过程,而且与父母的关更加亲密起来。
一看见孩子闹情绪,有些父母就感到烦躁不安,其实孩子愿意在父母面前表达内心的感受,正表示他对家庭存有一定的信心和安全感。所以,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并不需要立即喝令孩子收拾情绪。如果可以的话,尽管让孩子有些时间来发发脾气,等他的脾气安静下来之后,再慢慢了解情况和教导他如何处理不快的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偶然发一两次脾气、哭一场对精神健康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