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 我来答
飛兲6366
推荐于2016-09-04 · 超过6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9万
展开全部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决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收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本文拟就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何让学生写出充满鲜活与个性作文的建议对策,以期抛砖引玉。 一、主要存在的问题——虚假作文 应该说目前有绝大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来开展教作文教学的。老师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挖空心思地为学生提供、创新速成作文手段,以希望在最短的时期内达到最佳水平。所以大多的学生的作文因题材的虚假而无法具体、生动,无法反映生活的灵气。于是学生作文“优秀”者则虚情假意而“秀”,以华丽词章掩饰生活理解上的贫乏而“秀”;差者则任教师百般启迪,无法具体展开,因此真正能反映丰富多彩生活的文章可谓百里挑一。大多数学生作文中都不再有个性的创造思维,而是共同学会了用公共的思维模式去套用公式,替代了丰富多采的精神方式。学会了用一些不切实际的虚词去赞美、讴歌和寄托,甚至也学会了用自己的想像、语言去胡编滥造。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太重视文学性,而忽视实用性,以至学生把作文看成是很难、很头疼的一件事。即使学生在平时写作中水平不错的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又显的手足无措了。许多作文教学教师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且有规定的时间。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学生挖空心思搜索材料,即使写出来也是枯燥无味,没有真情实感没有鲜活个性。二、建议与对策改变作文教学现状最好的对策就是让作文走向生活。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写作;其次让学生能进行生活写作,也就是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调了写作的生活实用性。生活作文教学研究认为,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从生活到作文回到生活再到生活的往复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活的质量会因学生对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提高,作文的能力会因对生活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而提高,生活作文可以优化这个循环,从而造就生活与作文的双向目标的达到,促进人的整体和谐发展,使学生作文充满生命鲜活。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要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将来知识经济时代,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1.转变观念,让学生作自己的主人教师的教学都是在一定的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以下几个原则:①生活性原则。这是生活作文教学的个性体现。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应当来自生活,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体现生活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②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也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陶行知认为,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③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力的发展;④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2.教给学生方法,让作文走向生活首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有些同学经历的事也不少。家里家外,课上课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事情经历了,可到作文的时候,一片朦胧,没有鲜明的印象,又从何写起呢?老师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用心体会。其次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研究性写作态度。如让学生自己结合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来收集有关我国各省自治区、世界各国人文地理以及次奥运运会的举办国、参赛国、奖牌得主等资料,掌握做资料卡片和将资料归纳整理成文的方法。再次要实行说写结合,加强口头作文训练,文体训练与语体训练并重。让学生走向生活进行写作,就必然会或多或少的与人进行交往。教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这样既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进行交往,通过实际交往更加深对语体和文体的理解。 3.题目亲近人性、要有吸引力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语文《新课标》)指的就是:①题目亲近有个性化。文题要出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上,出在学生写作的情感兴奋点上,让学生感受“自由”;②方法亲近。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规律,指导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学生积累与表达有门路,从而尝试成功乐趣;③目标亲近。教师应把作文目标巧妙地与学生需要结合,多与学生的快乐的生活经验结合,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吻合,从而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决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收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让学生享受抒“真情”之乐,要注意,首先要解放思想,还给学生“自由”,儿童有自己的情感,要让他们实现“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表我心”的愿望。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一件你听到或看到的事,批改时发现一位同学写的却是他上街看见流氓殴打一位群众,人们袖手旁观,和他气愤的心情。老师一气之下笔重重地写下了“离题万里,罚你重写”,还在作文讲评课上批评了一通。这位同学当场哭了,站起来争辩说:“真事为什么不可以写!”随即把作文本撕了个粉碎。看来把他的积极性大大地挫伤了。那篇文章是学生真情的流露,要是能在肯定他表达了真情实感的同时,帮助他全面地看问题,于作文于育人,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其次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写作的激情来自对生活的热爱。心有所动,总想表达出来。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爱星星、月亮、大地、花草树木,更要爱国、爱人民、爱劳动,产生各种情感体验,酝酿一吐为快的欲望。4.用引导法来活化作文生命力北师大教授刘锡庆指出:写作目的在于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的释放出来。我们要遵循语文《新课标》指出的“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的原则,灵活结合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授予学生活化、释放生命力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①指导学生感受生活的鲜活。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眼观、耳听、手动、脑思,或有针对地感受事物存在的方式,或分析事物内部的变化,或发现自己的感动、灵感与美感等。②引导学生学会创造生活的情趣。经常让学生以导游、推销员等学生心仪的身份说作文,先说后写。教师指导“活动作文”,当场组织“扳手腕”的活动,要求学生以选手、观众、啦啦队、裁判的身份参与观察与体验,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的观念。特别是以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了,大胆在作文教学上进行探索,作到心中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和学生作文一定会充满鲜活与个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