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灶是什么?都有什么习俗活动?由来是什么?
祭灶是民间祭祀灶王爷,在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小年”。
祭灶的习俗活动有祭灶王、贴对联、贴窗花、大扫除、洗浴理发、婚嫁、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祭灶的由来:
有一个传说,说是古代有一家人,姓张,家里就哥儿俩,老大是瓦匠,老二是画师。老大手艺好,被人尊称为张灶王。而且老大在给人家盘灶遇到谁家闹矛盾,他总是给人调解。
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年底的腊月二十三去世了,他去世后,全家没了主心骨,灶王的几个儿媳吵成一锅粥并提出要分家,直到老大去世周年的那天,老二想出一个主意,在厨房的墙壁上画上大哥像,到晚上他对全家人说大哥突然显灵了,并且托梦给自己,说他升天见到了玉皇,被封为灶王。
你们天天吵闹不休,大哥早就知道,他打算把你们告到玉皇那里,到年三十就会对你们进行惩罚。
儿子媳妇听后,个个吓得不得了,他们慌忙跪下来对着灶王的画像磕头,媳妇们还把公公爱吃的甜食拿出来给他上供。于是他们约定再也不吵闹,再也不提分家的事。
这事传到了邻居家里,而且越传越远,大家都到张家来察看,发现果然灶王还真的显灵了,于是邻居也都供奉灶王。这样流传开来,就形成了一种风俗,也就是全国都流行的祭灶习俗。
扩展资料:
典籍记载
郑玄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到汉代,灶神已经具有侦查人民的过错并进行报告的职能。
《晋书》卷十九《礼志上》中记载,祀灶这一活动最终被确定为国家仪轨最早是确定于汉朝,汉武帝“以李少君故,始祀灶”,并规定“立夏祀灶”。而在更早的《史记·孝武本纪》曾记载载:“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灶
中国传统节日:小年传统习俗之“祭灶”,知道祭灶有什么风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