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仁”者就是老好人,这句话对么

 我来答
houzheng1976
2017-03-1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houzheng1976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73995 获赞数:337189
无锡机电分院数学教研室主任 无锡机电分院文化课科研指导委员 无锡机电分院骨干教师负责人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对孔子的十个误解 1,以德报怨.
  不少人以为这是孔子的观点,由于儒家讲“和”,对于怨恨,应该“以德服人”吧 ,其实,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的误解.《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直道而行,分清是非,讲求对等原则,你打我一拳,我一定还你一脚;不赞成那种无原则的“相逢一笑泯恩仇”.实际上,“以德报怨”是道家思想,这句话出在《老子》.
   2,言必信,行必果.
   这话听着听带劲,似乎很有道理,应该是孔圣人说的吧.非也!《论语》:“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意思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死硬地像块石头般,那是小人呀!”哈,弄反了,一味地转牛角尖,不懂反思,是小人呀!下次看书不要看一半呦.还有呢,《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是从.”
   3,《论语·阳货》: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特别是女性对语耿耿于怀,其实不必,我以为,这话相当准确地描述了妇女作为感性动物的某些典型特征.和她们亲密,她们有时就太随便,任意笑骂打闹,持宠放肆.而稍一疏远,就埋怨不已,甚至恶意顿生.这应说是女性心理学的某些事实,并不必含褒贬含义.但如果男人如此,就有些不男不女,成小人了,这只是他们的共性事实罢了.当然,这里的“小人“,不是指“小孩”,不要被于丹的“心灵鸡汤”灌迷糊了!
   4,克己复礼.
   我们往往人为这是老孔开历史倒车的“罪证”.其实,这是把我们的愚昧无赖到圣人身上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是讲道德实践问题,是伦理学范畴的一个命题.“复”不是恢复或返回,而应当解释为“践行”,是说克制自己的欲望,践履礼的规范;“礼’,已远远超越了周礼的藩篱,是在为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奠基行为的规范.克己复礼,是对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提出的根本性的论题,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5,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有些人理解为,孔子只是好德而讨厌好色的道德洁癖者,是吗?君子好色不淫,天生两性,相吸相好,有何过错?性是神圣地,不是肮脏地;人来于哪里?人来自于性,延代欲乐,何乐不为?!孔子见南子,眼神也直了,好德也好色,矛盾吗?好德不色?好色不德?每个都有自己的身体、心灵,自己琢磨下,不要狭隘的道德论者忽悠晕了!
    6,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千百年来,我们把这话当做衡量个人目标的标杆,以为自己,三十就要立,四十就不惑,五十就知天命,六十就耳顺,七十就会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也总是感觉有些错位.哈,其实,很多人都高抬自己了,看到最前面的“吾”没有?“吾”是谁?是夫子自道,人家总结自己一生,你自作多情什么!孔夫子可以做到的,我们谁能达到吗?
  前提不一样,对象不一样,你就跟人家圣人比呀,所以错位的感觉就出来了.三十不立的多了去了,四十不惑的更多,有些人一辈子都没立,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惑,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活过“四十”,人家圣人的“四十”!不要自鸣得意,这辈子活过“四十”,就是你的造化了!
   7,《论语秦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一般的标点读法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当然是典型的愚民权术论.我认为不大对劲,因为孔子是反对愚民的,他赞成对人民进行教育,甚至提出“有教无类”,是伟大的教育家;他自己出身贫寒,少时勤学苦读,知道教育对人的重要性,怎么会自己有些成就就反对教育人民了呢?按孔子做人的原则和性情,他不会那么说的.那是后人误读标点,误解了孔子,或故意误读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我认为应该这样标读:“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就是翻译为:人民,可者使自由之,其所不可者亦使知之!这不是一个伟大教育家的理想和胸怀吗?!(孔子多少有道理的话,被愚蠢、卑鄙的小人误解或故意曲解了呀!)
   8,中庸.
   平常我们把“中庸”理解为,做人要圆滑,要做老好人,这是很大的误解.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正也,不偏不倚,天下之正道;庸,常也,中和守常,不变之天理.中庸,就是行为要符合天理依据正道.教育我们要正道直行,不要走歪门邪道,不要两面派,绝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
   9,孔子歧视劳动吗?
   《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有人看到这一段,就胡说这是孔子歧视劳动的证据,其实是不懂孔子的志向和苦心!孔子骂樊迟小人,是因为他目光短浅、志向浅薄、不知大小,孔子是培养志向远大的君子的,你竟然向他学怎么刨地,是不是有点叫板、搞笑?该不该骂?这样没出息、没悟性,我看骂都是轻的,该打他两巴掌!君子不器,樊迟竟来学成器(种地),孔子能不生气吗?这并非歧视劳动,孔子出身贫贱,什么苦活没干过,他怎么会歧视劳动呢?而因为樊迟学种地与孔子培养人才的目的背道而驰,辜负了他的教育和苦心,所以修养很好的孔夫子也忍不住骂人了,呵呵!(君子不器.我们现在希望孩子成器,只是低层次呀~~~) 10,孔子提倡愚忠、愚孝吗?
   《论语·颜渊》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人说,这是孔子提倡愚忠、愚孝呀!这关乎等级问题,平等中也是有等级的.平等不是相等.等级本来属于自然现象,就像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做领导、父母的要有应该的样子,你也必须尊重你的领导,孝顺你的父母,有什么错吗?孔子只是说出了实情,如果孔子说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那才是发疯了!孔子提倡忠孝,但反对愚忠.《论语·八佾》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里仁》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匿名用户
2017-03-15
展开全部
当然不是,老好人孔子叫做乡愿。乡愿,德之贼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7-04-12
展开全部
完全没想到仁和老好人有什么关系,感觉很多人把“中庸”理解成老好人(当然也是错的),但是把仁认为是老好人的我头一次听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7-03-15
展开全部
仁是一种逻辑关系,不是道德概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7-04-11
展开全部
仁是有条件的,不是毫无原则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