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帮我写一篇读后感《我的科学之路》邹承鲁写的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7-05-28
展开全部
徜徉在学术研究的湖畔 ——读邹承鲁《我的科学之路》有感 小车 邹承鲁先生的《我的科学之路》是怎样的一篇文章或者说一部书?一口气读下来,虽然心中畅快无比,却无法对其“一言以蔽之”,只觉得有如坐在清风习习的湖畔,欣赏着淡淡的帆影、遥遥的远山,有艳羡,也不乏跃跃欲试的冲动,仿佛那帆影与远山竟然是可登可攀了一般.回观现实中的自我,却又生出几分自嘲、自省与自励来. 坐在这风光旖旎的湖畔,仿佛看见邹先生奋发崛起的倒影.从经历来看,邹承鲁先生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如此扎实——无论是重庆南开中学的苦读,还是在西南联大眼界的开拓与踏实学风的形成,无论是在剑桥读研时的独当一面与硕果累累,还是在同辈学者中的见贤思齐、择善而从,都给我这个后学以阵阵的心灵震动. 遥想邹先生读研时的情景,年龄大概与我辈相仿,而其视野与造诣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则是我辈所不敢望其项背的.考其原因,与先生本人的努力有关,更与先生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我由此既反思自我的懒散,疏于读书治学,更感慨当今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其实一个人的努力与否,可能取决于一个小小的心情波动,即如我当下的想法一般是要一改旧习而发愤读书治学;而制度的改弦更张,则是个艰难的过程——一把茶壶配太多茶杯的研究生教育,是该变革一番了! 这一碧万顷的湖水,实在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藏.在这里,邹先生如老蚌吐珠般奉献出了一生治学的精华,只等着有心人去吸收融会.在我看来,他的每一个字里,都含着对科学、对学术的无限热爱,都含着对年轻人的无限期待甚至热望. 他说,做学问要踏实,并把治学原则归结为:努力追求科学真理,避免追求新闻价值,跟踪最新发展前沿,不断提高水平,勤奋工作,永不自满.踏实二字,说来实在简单,也似乎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却无疑是一个清脆的提醒.且不说令人侧目的学术剽窃,令人不胜其扰的学术垃圾,单是为追求新闻价值而搞学术的一班人,已令学术界空气为之一冷.这说的还是有名有姓的一般学者甚或学术大腕,更多无名的青年学子或者初登学术之路的青年学者,或出于无奈,或乐此不疲,总之是在不踏实的路上越走越远了.读邹先生的文章,我惟以自省、自策! 要有创新的学术思想,是学术研究的先决因素.邹先生反复强调此点.创新,大概是这个时代最时髦的词汇,可以说是“凡有井水饮处,皆有人歌创新”吧.然而创新之于这个时代,恰恰是最缺乏的,这点有目共睹、不待饶舌.何以如此?我想,若从我自身的经验去揣度,大概是三个原因:一是懒于创新,费了很大的工夫,未必有现实的功利,何必吃这份苦受这份罪?二是不会创新,有人读了很高的学历,也仅仅是拿了学历而已,科学研究的方法,导师是一点没教给,或者只教了一点皮毛,自己也没有多下功夫,想创新的时候,只好抓耳挠腮,徒叹奈何,只恨当年少点了几根蜡烛,这也像邹先生所说的,缺乏积累就不会有创新!三是自以为聪明,用伪造的创新去冒充实有的创新,有人常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不过是豹之一斑而已. 在这里,我不想一一罗列所有的宝藏,但我的心中会记下! 流连这一派烟波浩淼的湖水,感受这湖水里的每一朵浪花的魅力.在谈学术的间隙里,邹先生对时下的学风顺势给予了深刻的批评,体现了一个老学者对学术的质朴纯真的爱与希冀.我从中则感受到,批判的力量来自深厚的学养和洞若观火的明朗眼光.对我而言,这也是邹先生文章的魅力之一! 徜徉复徜徉,这一片宁静的学术研究之湖,似乎映着蓝蓝的天空,让我的心如此沉静.尽管,我不知道,我与学术有多深的渊源,在学术的路上,我还要走多远,但是,我将永远感动于这一片动情的湖水,和在这湖边流连驻足的当时的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