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志向?
怎样培养或激励学生的志向?有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追星”!是的,在一个娱乐为主的年代,现在很多孩子都有榜样、偶像,与其任由孩子们追影视明星,不如老师和家长柔性地引导他们去关注体育明星......
这个观点是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李稻葵提出,今天分享这篇文章,希望家长和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者有所借鉴。
教育最难的是如何激发一个学生的“志”,李稻葵博士说:“接触过很多天资过人的孩子,但是上了大学就失去了学习动力和目标,变得迷茫,而且从本科阶段越往上这种情况越多,十个哈佛博士生至少有三个退出了。”
怎样培养或激励学生的志向?有个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榜样、偶像、明星。大多数年轻人都会有偶像,常常不自觉带入偶像的言行,自身的行为习惯随之改变。
怎么引导?一个比较现实的办法:与其任由孩子们追影视明星,不如柔性地引导他们去关注体育明星。我们都知道,影视明星的工作就是“演”,有剧本有“人设”,展现给大众的是一套严密的工业体系包装推广后的形象。体育明星的成就则更真实有力,他们过的是没有剧本的生活,他的“殊死搏斗”、心理上的失败迷茫、成功狂喜都能在赛场上一览无余。
体育是人类社会竞争与合作的缩影,尤其是直接竞争类的体育项目,如果一场比赛有你喜欢的体育明星,你不仅会看,而且整个过程跟他绑在一起,心情比他还跌宕起伏。看他是如何在被强敌压制时逆袭翻身的?他是怎样克服心理和生理魔障的?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竞赛把人生的很多矛盾和解决方式高度聚焦式地展现在你面前,对孩子而言是非常生动的,是高浓度的人生教育课。
如果你持续地热爱一个项目或者长时间关注一个明星,还会看到丰富的人生百态:比如李宗伟与林丹之间“既生瑜与何生亮”的唏嘘,又比如中国女排如何团结一致,紧盯对手,抛开所有杂念后拼搏出的光芒......这就是体育的魅力。这种斗志,是我们教育者在课堂上最难教给学生的,只能让孩子们在现场最近距离观看体育明星的“Show Time”,从中领悟体育精神,这恐怕是娱乐明星很难激发的。
更重要的是体育明星还会激发孩子多参与运动,孩子们会在球场上模仿NBA明星的经典炫酷动作。很多人学羽毛球、游泳,也会反复观看林丹、菲尔普斯的比赛视频......在一个娱乐为主的年代,起码追一个体育明星也是不错的偶像选择。
原文作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李稻葵
编辑:国体联考级平台
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志向,我认为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开始。
一只被养在笼子里的鸟雀,有吃有喝有屋顶,需要什么志向?别说志向了,即使把它放出去,它溜达一圈后还是会回来,因为它在外面根本生存不下去。
我自己就是属于胸无大志的人,从小我就觉得对于父母来说,自己不像孩子更像是宠物,特别是假期的时候。
不要随便出去玩,外面车太多不安全,但又不能总待在家里看电视,出去需要报备,直到我结婚后学会骑摩托车,去亲戚家妈妈都问要不要接送,门禁是天黑之前。
爸爸妈妈心情好的时候,还算和颜悦色,不开心的时候就……我记得初二的寒假,我因为成绩册上初一的评语,被我妈拿半根甘蔗揍了一顿。
当然每次揍过之后,我妈都会和我道歉,说因为做生意忽略了我,对我教养不够,她也没办法,就是想多挣钱给我更好的未来,但说句欠骂的话“这些不是我要的”。
我在对未来有影响的事情上,似乎从来没有被尊重过,比如说兴趣爱好,我一直对于画画比较感兴趣,小学三年级学校是有办兴趣班的,开始前我一直认为我是去‘画画班’的,结果爸爸带我去的是‘作文班’。
为什么不让去学画画,因为画画学得再好,将来也只能作为兴趣爱好,而作文学好了能变成升学的助力。
孩子自出生开始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思想、有情绪、有自我等,这些都需要被尊重,这样孩子才会有完成梦想的志气。
所以我认为,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志向,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开始。
人无志不立,志向对一个人来讲至关重要。可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很多人慢慢忘记了思考和寻找自己的志向。等工作的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内心少了点什么,就会莫名的烦躁,内心也就有点浮躁。究其原因,就是志向渐渐模糊,甚至丧失。不知道了内心的追求,因为外在的物质、成绩并不能满足内在的精神需求。没有确立志向,就会缺少很大的内在动力。
一部经典的创业影片《首席执行官》中的角色常立夏刚开始跟着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凌敏一起创业,血气方刚,胸怀抱负,后来因为创业的艰难和外在物质的诱惑,选择离开了海尔,放弃了自己的志向。后来虽然收入也不错,但仍感觉内心缺少点什么。海尔首席执行官告诉他,离开海尔,他缺少的是创业的激情。由此可见志向对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能否有成就感和归属感都十分重要。
多数人之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就是因为缺少了儿时志向的激发和确立。是的,志向在小时候就应该去培养和激发的。
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志向在乎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环境,二是内在的情怀。
儿时的环境对一个孩子志向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人提出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让其走出家乡,去游历式学习,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进行游览式认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大情怀,大格局。让其学习和接触中国古老的智慧,了解中国的历史。
另外,注重培养孩子内外的素质,意志力、自主力、思考力情怀力,让其在小的时候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的时候让孩子做到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懂礼貌,二是讲道理。不要认为不可以和孩子讲道理,这个是可以培养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做。
通过外在环境和内在素质的激发,孩子会进行自主的思考,思考自己要实现的价值,思考自己的追求。志向就会慢慢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