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工程一着城乡共赢的好棋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在工业化、城市化呼啸而来的今天,保护耕地与促进发展是一对矛盾。如何做到两全其美?江苏省从2008年年底起,通过试点推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探索研究集聚土地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取得初步成效。
分散干不出现代化,农村土地势在必“动”
江苏人多地少,全省人均耕地仅有0.93亩。每户3到5亩承包地,1亩左右的宅基地,这种“原子化”的耕作和居住方式,资源占用多,配套成本高,使农业始终显得弱质而低效。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农民增多,土地分散经营的弊端日益显现,要求规模化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
目前,我省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90%,大部分农民已不再主要依靠种地增收,这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条件。据专家测算,假如我省农民每户种30到50亩地,耕地大体属于常效资源,而一户如果种300到500亩地,耕地就会成为高效资源。同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推动农居由散到聚,至少可以节省70%的建设用地。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以“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的万顷良田工程试点应运而生。
据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夏鸣介绍,日本只有580个村庄,我们一个县就超过这个数字,土地资源浪费极大。应当推动土地向大户集中,让真正从事耕作的农民发展规模化生产,富裕起来;让离土又离村的农民,得到妥善安置,充分享受城镇生活。而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正契合这一思路,并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全省得到批准的省级万顷良田试点工程已经达到48个,规模超过100万亩,可新增耕地16万亩。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小林认为,农村确实已到了需要“动一动”土地的时候了。“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既推进了城乡统筹和乡村空间重构,又有助于解决过去农民进城却留不了城的难题。
从拥有房屋到拥有房产,农户也有了不动产
6月3日,镇江云阳镇会议银缓室,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专家将该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规划方案图纸摊开,接受40名村民代表听证。“房屋能不能进入市场交易?”花园村潘复仁站起来提出村民关心的重要问题。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肯定地回答:“土地使用权今后将由原先的集体性质转变为国有出让性质,可以进入市场交易。”闻听此言,村民们都“放下了心”。
这种确保科学合理和民众参与的过程,在全省万顷良田试点地区已经成为主流做法。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吴震强告诉记者,搞试点,要求必须先上门调查农户意愿,如果大部分人不同意就不搞,不能操之过急,不许强制搬迁。
农民自己会算账,补偿到位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他们会主动接受安置方案。目前,全省万顷良田工程试点区大部分实行以房换房,多退少补。在金坛市,新房每平方米造价1139元,而卖给农民只收500元左右,财政补贴600元,并且是可以合法交易的产权房。搬迁农户杨国勤在集居区的新家漂亮宽敞,房子比过去好多了,又有各种配套设施,他表示很满意。大丰市大中镇阜丰村村民顾学群说,他家补偿费超过20万元,买新房子只花了10万元,剩下的钱准备做点小生意。
如皋知青村“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后,大批小岛居民搬进了新城。当地一位农户告诉记者,上面给了38万元安置费,他买了2套房子和1个车库,花了24.5万元。现在他租掉了车库和1套房子,每月房租就有1350元。“我祖祖辈辈都希望住到城里,现在终于实现了。”
“农民以往的旧房子只能自家使用,现在政府让他的新房有了可锋段模观的市场价值,可以上市交易,搬迁农民都多了一笔值钱的不动产燃瞎。”如皋副市长黄成介绍,安置小区学校医院齐全,地段在新城里人气最旺,水、电、气、网络齐全。政府和天然气公司已谈好,对万顷良田拆迁户开通只收900元,不到市场价的三分之一。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推进了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大多数农民离开土地后,都进了附近的工厂。在新沂草桥镇,项目区组建了2家大型农业公司,6000多名拆迁农民得以上岗。南京六合区万顷良田工程,已经将1万名竹镇农民转变为农业和服务业工人。
用地指标是黄金,农民利益就应该是“金不换”
清晨6点,如皋港新城笼罩在江边薄雾中。焊工王磊已经起床,骑电瓶车赶往造船厂上班。自从放弃土地后,他就在这家排名世界第4的大造船厂上了岗,他焊接过的油轮游弋在全世界,自己每月工资有2500元,“比种田强了很多倍。”
王磊生活的变化,是万顷良田工程带来城乡双赢局面的缩影。5年前还是荒滩的长青沙岛,如今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长江港口新城,单离土进镇的原住民就有8万人。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地区的实践表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它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以提升一产,支撑二产,繁荣三产。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得益于该工程置换出了宝贵的用地指标。“复垦后置换的指标,按照城乡增减挂钩政策,除部分用于集中居住之外,结余部分用于新农村建设,再结余的部分用于城市建设。”省国土厅耕保处负责人说,据估算,假如搬迁一个4000人的村,平均能够挂钩置换出700亩的用地指标,相当于一个县1~2年的指令性建设用地计划总量。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在建、已建的万顷良田项目可以盘活建设用地近11万亩。
有了用地指标就等于拥有黄金,但农民利益必须优先保证。金坛农户杨国勤告诉记者,建设万顷良田后新增的耕地,村里统一承包出去,收益归大伙。去年,村里本应由村民上交的“一事一议”款和新农合基金,全部由集体负担,余下的按人口每亩分了500元。
在苏南一些地方,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通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进城的农户,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无锡正在尝试把原来安置给农民的住房折算成股权,农户的户籍关系也将迁入市区,其安置房5年以后可以像商品房一样上市交易。
面对各地方兴未艾的参与热情,省国土厅负责人明确指出,万顷良田工程试点必须把握资源利用政策,严守底线,坚持“四不原则”,即耕地总面积不减少,建设总用量不增加,农民利益不受损,国土规章不违背。
城镇规模在扩大,而无数“进了城”的农民,却发现自己依然不是“城里人”。中国的城镇化,该如何消解行政力量主导下土地城镇化脱节于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隐忧?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苏南,看这片利益诉求更为多元的土地,如何领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奏响生机盎然的……
2024-04-0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