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离魂》反映了什么思想内涵?

 我来答
北京创典文化
高粉答主

2020-01-02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3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1349万
展开全部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爱情剧代表作,剧情是说:在唐地时期,衡阳郡张镒的女儿倩女十分漂亮,年青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曾经指腹为婚。

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后来有了悔约打算,她找借口对王文举说,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才能成婚,想以此借口赖掉这门婚事。

王文举决定为了倩女赴京赶考,倩女也十分忠于爱情,她在柳亭与王文举相别之后,由于过度思念王文举,她的魂魄便脱离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王文举并不知道随同他一起赴京的是倩女的魂魄,他一直以为是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

后来,王文举考上状元后,他偕同倩女魂魄来倩女家提亲,倩女魂魄与身体合二为一,最终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的故事。

《倩女离魂》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与性格。在婚姻上,倩女决不轻易任人摆布,当她的母亲想要悔约,要她与王文举以兄妹相称时,她便知道母亲的用意,并表示了坚决地反对。

当倩女魂魄离开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赴京的路上,王文举以为是倩女本人奔来,他怕倩女母亲知道并劝她回时,倩女却果敢地说:“她若是赶上咱,待怎样?常言道,做着不怕!”

王文举劝阻行不通,便使用礼教来劝诫倩女,原文是这样的:

王文举: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私自赶来,有玷化。

倩女更坚定地说: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谑,已注定心猿意马。

作者从这段对话的描述中,表现了倩女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鄙视。

《倩女离魂》一剧中,作者成功塑造了这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

“离魂”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阴阳学说,也是《倩女离魂》剧中的主要情节,它表现了女主人公张倩女执著的性格倾向,也表现了她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婚姻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甚至能使灵魂摆脱受禁锢的躯壳而自由行动,精诚所至,超出人力所及的范围。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充分发展了这一情节,这使故事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艺术力量。郑光祖把倩女的躯壳和灵魂,分别作了比较细致的描写。

一方面,灵魂离躯体而去追赶心爱的人,尽管经受了月夜追船心惊胆战的场面,经受了王文举对她的责难,始终不改初衷,坚持“我本真情”“做着不怕”,终于遂了心愿。

另一方面,躯体却卧躺在床,悲恨绵绵,思念切切,经受折磨。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描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力量。

我国古代封建婚姻制度完全排斥青年男女的爱情,他们的婚姻被以门第、财产和家世利益为转移的父母包办代替。

尤其对于封建社会王公贵族来说,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对这个机会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个人的意愿,而是家世的利益。

因此,封建家长要求子女的婚姻不但要有父母之命,而且要有媒妁之言,否则,他们的婚姻便被视为伤风败俗、大逆不道。封建家长以此牢牢掌握子女婚姻的主动权,当事人自己则只能服从家长安排。

然而,钳制越是厉害,反叛就越是强烈。到了元代,由于程朱理学的影响力有所下降,封建礼教的磐石开始松动,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某种变化。

尤其是广大下层百姓和蔑视礼教、反封建伦理举动额的青年男女是越来越多。在文学领域内,这种变化便表现为随着俗文学的发展,涌现出大量表现人性的作品。

《倩女离魂》便是继承了这一思想的作品。这部剧作通过塑造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樊篱,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张倩女形象,深刻反映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束缚,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热烈追求和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斗争,揭示了婚姻问题上长期存在的父母包办和当事人自主之间的矛盾。

喜剧《倩女离魂》中王文举和张倩女,由于彼此的由衷相爱,但是因为遭到封建家长的专制而受到阻挠。张母以“门当户对”的家世利益考虑,以“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理由从中阻拦。

而倩女并未屈从于家长的专制继续相爱,并进行不妥协斗争。倩女为了追求幸福,她大胆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以“离魂”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