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你是如何理解阿Q的?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想必都不陌生,鲁迅先生通过对主人公阿Q的叙述描写,把当时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现状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通过阿Q借以讽刺当时的国人。
首先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是一个非常穷的平民,他穷得只剩一条裤子了,没有一个像样的居住环境,他也没有名字,所以鲁迅先生叫他阿Q,但是比物质生活层面贫困更为可悲的是他精神方面的麻木和扭曲,阿Q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任由有钱人欺负,街坊邻居嘲讽,而对于这一些,阿Q都不在乎,他不会反抗,甚至还有一些得意,分明是被人欺负了,但是他却想:是儿子打地老子。鲁迅先生用阿Q的这种精神胜利法讽刺当时国人在精神层面的麻木。
阿Q“精神胜利法”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精神现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在民族耻辱的深刻印记。在鸦片战争之后,我国不断地受到了外国列强地欺辱,封建统治阶级日渐没落,这种情况让人们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无从下手地心理。而精神胜利法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病理。被人欺负惯了,就会产生一种顺从的意识。而阿Q就是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一个平民,当时的经济日渐衰落,没田没房,阿Q在物质生活上的绝望,只能通过精神方面来安慰。鲁迅写阿Q就是为了刻画当时国人的精神面貌,试图唤醒堕落的百姓的精神,屈服是不能救国的,唯有不断地努力变强,才能改变这种落后挨打的局面。要理解阿Q,就必须先理解阿Q生活的背景,阿Q精神适合做每个人的反面教材,在困境面前,不能一味的逃避,自我安慰,要积极的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