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吃饭发现碗里有一根头发,当即大怒,厨师一句话却得重赏,为什么?
朱元璋在自己喜欢的菜品中吃出头发,御厨主管灵机一动,帮助厨师开脱,又赢得了皇帝的欢心。这是明代文学作品《凤凰台记事》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大意是朱元璋从汤里吃出头发,非常生气。叫来了厨师,准备问罪,结果朱元璋一看,厨师是光头。这是谁的头发呢?御厨主管光禄官急中生智,回答说这是“龙须”而非头发。
一听这话,朱元璋因为转怒为喜,御膳房一群人有惊无险,躲过一劫。
这个故事短小简单,但背后其实蕴藏着不少有趣的古代文化知识。
由此,我们来说说古代的餐饮文化和朱元璋的饮食。
朱元璋
吃什么、怎么吃,从来都不是小事情。翻开古代小说,关于饮食的描述非常丰富。比如《三国演义》中就有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张飞欢宴痛饮,王允宴请董卓时的菜品丰富到了“水陆毕陈”的程度;《水浒传》中武大郎的炊饼,孙二娘的好酒好肉和大馒头,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红楼梦》中更是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宴会场景,寿宴、生日宴、接风宴、合欢宴、端午宴、元宵宴等等,里面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加上作者描述的一百多种美食菜肴,让人满口生津,回味无穷。
好东西多了,到底怎么吃?在曹雪芹和“兰陵笑笑生”笔下,分餐和共餐的形式还真是惹人嘴馋呢。分餐类似于西餐,共餐则是我们最为经常的进餐方式,“围桌而坐,举箸共食”是共餐制的基本特点。
古代分餐方式大体源于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相对平均分配食物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分餐制的雏形。
时间到了周的时候,生产力发展,礼制不断完善,出现了《周礼•司几筵》所记载的“铺陈曰筵,藉之曰席”之类的规矩。尽管餐饮礼仪趋向等级化,共餐制虽然在上层社会流行开来,而分餐制在明代还是体现主宾身份的重要方式。
朱元璋
有人认为,唐代胡人的高腿桌椅传入中原,人们的饮食方式发生改变。在敦煌莫高窟壁画《宴饮图》中,九位男女围坐在一桌,每人配有一套餐具,桌上摆满了各类食物。我们可以推断,共餐制最少在唐代已经出现。
在朱元璋所生活的明代,共餐是一种毫无争议的饮食方式。
朱元璋吃头发这件事是发生在分餐的时候还是共餐的时候呢?
在有些版本的文学作品中,说朱元璋是和马皇后一起吃饭的。那么,这顿饭就应该是共餐了。
透过兰陵笑笑生等人的笔下,我们发现明代社会饮食的共餐主要出现在居家日常吃饭、私下朋友欢聚等场合。而分餐制主要出现在讲排场,讲礼节的时候。
作为结发夫妻,马皇后和朱元璋一路走来,患难与共,感情深厚。想来这样的夫妻,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也是和和睦睦地共餐饮食了。
在一些版本的故事中,朱元璋吃出发丝的那道菜,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相传朱元璋很是喜欢这道白菜、菠菜、豆腐等炖出来的大杂烩。
朱元璋
传说朱元璋年少时,曾多日没有乞讨到食物,有一次饿晕在大街上。之后,他被一位好心的老婆婆救回家。老人家里也很贫困,只剩下一些菜叶、豆腐和锅巴渣。老人便凑活着给朱元璋煮了一碗“大杂烩”。结果朱元璋喝了以后,精神大振,便问老婆婆给自己喝了什么。老人家玩笑似的回答:“珍珠翡翠白玉汤”。
就是这道最为简单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成为朱元璋一生忘不掉的美食。
其实,这是一道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佳肴”了,用到的调料更是简单——盐。
最为简单的一道菜肴,往往会成为人终身割舍不掉的记忆。朱元璋如此,大多数人也会如此。
朱元璋吃饭,发现碗里有一根头发大怒,厨子脱下帽子:我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