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事的时候会失眠,这是为什么?
由于想心事而睡不着,是出现了人们睡眠中普遍性的失眠问题。
在没有外界环境干扰下,年轻人一般需要每天9小时的睡眠,中年人需要7到8小时的睡眠,老年人需要6到7小时的睡眠。经常性的睡眠不足,容易造成对身心健康不同程度的损害,对心理的影响看,容易造成认知损伤,包括判断力、决策力方面不足,比如司机因睡眠不足疲劳驾驶最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学生因睡眠不足开夜车也最易发生学习效率下降的问题。睡眠不足还会使人易怒,情绪化,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那么,失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失眠和想心事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难以入睡,我们称之为睡眠障碍,主要有几种因素引发睡眠障碍,包括一是由于焦虑、抑郁等心理引起的的神经性睡眠障碍,二是由一般的身体疾病引起的生理性睡眠紊乱,三是由药物引起的物质诱发性睡眠障碍。还有一种是原发性的睡眠障碍。
人的睡眠状态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脑电波波幅变小并且无规则,这是浅睡阶段,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进入第二阶段,偶尔出现频率哈高、波幅大的“睡眠纺锤波”,人很难被轻微的噪音唤醒;进入第三阶段,除了出现“睡眠纺锤波”,大脑还会出现一种频率较慢波幅较大的△波,这时人的呼吸和脉搏变慢,肌肉放松,很难被唤醒;最后是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都开始呈现△波,人们进入深度睡眠,这时人是很难被叫醒的。这四个阶段大约需要30到45分钟,接下来再按照相反的顺序再经历这四个阶段,依次为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这些大概需要7、80分钟,然后人开始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梦也会出现。这就是睡眠的一个完整周期,在晚上的睡眠时间里,不断的重复这个周期,安然睡眠。
但是,人们很容易发生睡眠不足或易醒,睡眠质量低的问题。在焦虑、兴奋状态下,人的大脑变得异常活跃,进行工作,同时也会调动起情绪情感机制的参与,如此,完整的睡眠周期被彻底打破,人就会无法进入到一个正常的睡眠周期状态,便会发生睡不着失眠的现象,导致失眠和睡眠不足。
偶尔睡不着的情况在人们生活中非常普遍,大多数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随年龄增加,失眠次数也会逐渐的僧多起来。为不再失眠,可采取一些方法进行调节,比如等有困意再上床睡觉;不在睡前剧烈运动或者观看劲爆的影视;不在床上看书、吃东西、工作等和睡眠无关的事情;如果20分钟内不能入睡,可以离开,等有困意再上床;完全的放松身体和心情,也可以帮助睡眠。学点心理学,助人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