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长平之战是廉颇对白起,赵国还会输的那么惨吗?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的一场关键性战役,秦国与赵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倾国之战,最终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彻底的击败了赵国,秦将白起更是坑杀数十万投降赵军,使得赵国的精锐几乎一战尽没,赵国也从一个可以和秦国掰掰手腕的军事强国一举沦落到灭国的边缘。
长平之战中双方的换将被认为是胜负手之一,秦国方面秘密的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中的白起换上,而赵国方面却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同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从而白起与廉颇这两位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的高手失去了同台对决的机会。
赵国如果一直任用廉颇为主将的话,那么长平之战还会败得如此之惨吗?赵国如果一直是廉颇为将的话,那么赵国绝对不会输得如此之惨。这么说恐怕有人会不服,廉颇在一开始率领赵军对阵还不是白起率领的秦军的时候,就吃了亏,而后更是只能采取守势与秦军相持。更何况长平之战赵国的失利最主要的原因是赵国的国力不如秦国,导致了赵国军队的粮食供应跟不上。这一切都不是廉颇可以改变的,赵括选择主动出击也是迫不得已,并不是赵括的战略失误。
长平之战,赵国的败因根本上来说确实是赵国的国力不敌秦国,导致了大军的粮草供应出现了问题。但若说赵括的战略没有失误,这是说不通的。长平之战,起因是秦国与韩国之间关于上党的争夺,而赵国是被韩国祸水东引给拉入局的,赵国本身并没有做好动用全国之力和秦国决一死战的准备。
长平之战爆发之后,在初战无法取胜,廉颇采取守势之后。赵王曾经多次要求廉颇主动出击,但都被廉颇拒绝,这才有了后来的换将一事。廉颇作为赵军的主帅,赵国的名将,对于赵国的家底多少也是清楚的,而且赵王要求他主动出击速战速决恐怕多少也向他透了底,廉颇不会不清楚赵国快要支撑不住了。但廉颇仍然选择了坚守不出,说明了廉颇深知秦军的强大与此时赵军取胜的艰难。当赵国准备换将,启用速战派的赵括的时候,赵国上下几乎是一致的反对,难道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样的相持战赵国打不下去了吗?
廉颇知道,赵国的众人也知道,但他们看来,既然打不下去就可以撤回来,毕竟上党本身就不是赵国的,赵国只是意外卷入,没必要一定要来个你死我活的大战。那么不换廉颇,坚持相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赵军不敌而撤回赵国,秦国的追击是必然的,但有廉颇在而且知道必然会撤回的时候,廉颇不会没有布置,掩护后卫肯定会多做准备,这样的话,赵军虽然会败,同样会受一定的损失,但绝对不会如同长平一样的惨,更不会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